泻下剂-温下 大黄附子汤 < 中医中药经典方剂 < 中医中药秘方网  
 泻下剂-温下 大黄附子汤

 
【方名】 大黄附子汤

【出处】 《金匮要略》

【分类】 泻下剂-温下

【组成】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方诀】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方解】 本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人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本方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化裁】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周扬俊《金匮玉函二注》卷 10:“此寒邪之在中、下二焦也。胁下属厥阴之部分,于此偏痛,必有所积,积而至于发热,其为实可知也。及视其脉不滑数而紧弦,洵为阴脉,果是阴邪结于阴位矣。且紧属痛,固因寒而痛;弦为实,亦因寒而实。故非下则实不去,非温则寒不开。然肝肾同一治也,厥阴之实,系少阴之寒而实,苟不大用附子之热,可独用大黄之寒乎?入细辛者,通少阴之经气也,以寒实于内而逼阳于外也,或里有寒表有热,但未可定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研究】 配伍研究发现,该方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排便,增其排便量。经拆方分析,单用大黄对模型无泻下作用,与附子、细辛合用则作用明显增强,且附子、细辛能对抗小鼠体表温度下降和改善肠道运动。[金若敏,等.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6):3]

【运用】


    若选用中医中药经典方剂栏目中的“泻下剂-温下 大黄附子汤”治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祝君早日康复!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