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伤寒大白》\
 《伤寒大白》 > 卷三

心下满

心下满,属阳明胃家。故曰邪结心下,满而烦,饥不欲食,心胸嘈杂,或见冲逆作呕,此胃家有火之痰饮食积也。宜栀连平胃散、二陈汤调服。心下满而不饥不食,不见嘈杂者,此无火之痰饮食积也。若初起恶心胀痛,宜先吐之,随用消食化痰,不用苦寒抑遏。若热邪聚胃,心下痞满,方可用枳壳川连汤、栀连保和散,清热积,栀连二陈汤化热痰。家秘用保和散加白豆蔻砂仁消食滞饱闷。若里有热,煎凉药以汤调服,忌燥者冲竹沥、莱菔汁最妙。

总之,胸前饱闷,宜消不宜补,宜散不宜收。若有停滞,切忌寒凉生冷。若胸前真有凝结,即见烦躁谵语等症,宜察食气痰凝,慎勿误认里热谵妄,误投凉剂攻下。大凡胸痛胃满,皆是上部之病,非下部肠病,故禁下法也。惟心下硬痛,大便不通者,方用攻下。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

脉浮而大,不当攻。今心下反硬,有热属脏,形容热已深入,而结藏于里,故可攻之。

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

前条浮大表脉,尚曰可攻。此条同一硬满,何曰不可攻?前条有有热属脏,内已包藏,便硬消水,口燥唇焦,种种里热之症,故曰攻之。此条无有热属脏,恐食滞痰饮硬满。言此条不可攻,则上条可攻,愈有下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可去,心下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

伤寒大下后,若身热去,心下结痛,此为结胸,当用陷胸汤。今身热不去,心下结痛,当用柴胡汤。不用柴胡而用此汤者,以汗下后,身热里烦,心下结痛耳。

太阳病,重发汗,复下之,不大便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大陷胸汤主之。

此分别同是下后,上条身热不去,心下结痛,与此条日晡潮热,小腹硬痛,治分上下。夫大便不通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且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则成结胸症,故用陷胸汤。

栀连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栀连。

胃有湿热,故加栀,连湿郁成痰,加半夏、石菖蒲;若顽痰胶结,加海石、香附

二陈汤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加石菖蒲

治痰用二陈,不易之论。然顽痰胶结,非南星、石菖蒲不能开郁痰成积,非海石、香附不能解痰食相凝,须以保和丸合用。夫二陈汤,治痰病之缓者;导痰汤、指迷丸、化痰丸,则稍重;控涎丹、滚痰丸则重矣。要知应用控涎、滚痰症,不惟二陈不及,即用指迷、化痰亦不及。应用二陈症,不惟控涎、滚痰太过,即指迷、化痰亦太过也。

枳壳川连汤 二味。

此方加木香,能治湿热下利;加当归大黄,能治燥热下血,腹痛频并。今以心下满闷亦用此方,以枳壳与川连同用,能消心下热结之痞。若痰涎凝结,加半夏、栝蒌实,则合小陷胸汤。加广皮、浓朴、竹茹,能清胃热而止呕吐;加大黄甘草,又合调胃承气汤。

栀子豆豉汤 二味。

仲景治心胸满闷,以表症尚在者仍用发表。表邪已解,里有热结者,用诸泻心汤。心腹硬痛,有下症者,用陷胸汤。若汗下后,心烦痞塞,立栀子豉汤,和解其热,栀子浓朴汤,宽解其气,此无穷法门也。

大陷胸汤 见结胸。

按大陷胸汤,治心下硬痛,大实大满。小陷胸汤,治热痰凝结中焦。枳壳川连汤、栀子浓朴汤,治热邪凝结气分。栀子豆豉汤,治汗下后烦热痞塞。诸泻心汤,治寒药误下,抑遏痰热于胸前,此丝丝入扣法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