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痫证类痉惊,发时昏倒搐涎声,食顷即苏如无病,阴阳惊热痰食风。
【注】痫证类乎惊风、痉风者,谓发时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气促作声,与惊、痉二证相似也。但四体柔软,一食之顷即醒,依然如无病之人,非若痉风一身强硬,终日不醒也。阴者,阴痫也,见脏阴证。阳者,阳痫也,见腑阳证。惊痫因惊热,痰痫因痰,食痫因食,风痫因风。其证不一,治亦不同,临证宜详辨之。
阴痫属脏肢厥冷,偃卧拘急面白青,吐沫声微脉沉细,醒脾固真定痫灵。
【注】阴痫属阴,脏寒之病也。多因慢惊之后,痰入心包而得。发时手足厥冷,僵卧拘急,面色青白,口吐涎沫,声音微小,脉来沉细。轻者醒脾汤,甚者固真汤。病退调理,用定痫丹主之。
醒脾汤(方见慢惊风)
固真汤(方见慢脾风)
定痫丹
人参(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炒,三钱) 茯神 枣仁(炒,各五钱) 远志(去心,三钱)琥珀(三钱) 天竺黄(四钱) 白术(土炒,五钱) 橘红 半夏(姜制) 天麻(各三钱) 钓藤钩(四钱) 甘草(炙,二钱)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榛子大,每服一丸,淡姜汤化服。
阳痫属腑身热汗,仰卧面赤脉数洪,噤急啼叫吐涎沫,龙胆泻青与抱龙。
【注】阳痫属阳,腑热之病也。多因急惊去风下痰不净,久而致成此证。发时身热自汗,仰卧面赤,脉象洪数,牙关噤急,或啼叫不已,口吐涎沫。如风兼热者,用龙胆汤;肝经热者,用泻青丸;痰涎壅盛者,用四制抱龙丸主之。
龙胆汤(方见噤口)
泻青丸(方见急惊风)
四制抱龙丸
天竺黄(五钱) 辰砂(二钱) 胆星(一两) 雄黄(二钱) 麝香(一分半)
上为极细末,另用麻黄、款冬花、甘草各五钱,煎汤去滓,慢火熬成膏,合药末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惊痫触异惊神气,吐舌急叫面白红,发作如人将捕状,安神大青镇惊灵。
【注】小儿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悚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先服大青膏,次服镇惊丸,则痫自定矣。
大青膏
天麻(三钱) 白附子(二钱) 青黛(一钱研) 蝎尾(去毒,一钱) 朱砂(研,一钱) 天竺黄(二钱) 麝香(三分) 乌梢蛇肉(酒浸焙干,一钱)
同研细末,炼蜜和膏,每服大儿五分、小儿三分,薄荷汤化服。
镇惊丸
茯神 麦冬(去心,各五钱) 辰砂 远志(去心) 石菖蒲 枣仁(炒,各三钱) 牛黄(一钱半)川黄连(生,三钱) 珍珠(二钱) 胆星(五钱) 钓藤钩(五钱) 天竺黄(五钱) 犀角(三钱) 甘草(生,二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五分,量儿与之,用淡姜汤下。
痰痫平素自多痰,发时痰壅在喉间,气促昏倒吐痰沫,一捻金与滚痰丸。
【注】痰痫者,因小儿平素痰盛,或偶因惊热,遂致成痫。发时痰涎壅塞喉音,气促昏倒,口吐痰沫。宜先服一捻金,以急下其痰;次服朱衣滚痰丸,则气顺、痰清而痫自止矣。
一捻金(方见不乳)
朱衣滚痰丸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朱砂为衣,多寡量儿大小,白滚水化服。
食痫食过积中脘,一时痰热使之然,面黄腹满吐利臭,妙圣滚痰和胃安。
【注】食痫者,其病在脾。因小儿乳食过度,停结中脘,乘一时痰热壅盛,遂致成痫。
其初面黄腹满,吐利酸臭,后变时时发搐。宜用妙圣丹主之,痰盛者朱衣滚痰丸主之,后用清热和胃丸理,则积滞清而惊痫定矣。
妙圣丹
雄黄 蝎梢 朱砂 代赭石( ,醋淬,各二钱) 巴豆(去油,三个) 杏仁(炒去皮尖,二钱)
共为细末,蒸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丸,木香煎汤化服。
朱衣滚痰丸(方见痰痫)
清热和胃丸
川连(生,五钱) 栀子(生,五钱) 竹茹(四钱) 麦冬(去心,五钱) 连翘(去心,四钱) 山楂(一两) 神曲(炒,一两) 麦芽(炒,一两) 陈皮(四钱) 枳实(麸炒,五钱) 大黄(五钱) 甘草(生,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量儿与之,用滚白水化下。
风痫汗出风袭经,二目青黯面淡红,十指屈伸如数物,化风羌活牛黄宁。
【注】风痫因汗出脱衣,腠理开张,风邪乘隙而入。发时目青面红,手如数物,治法先宜疏风解表,轻则化风丹主之;重则羌活桂枝汤主之。风兼痰者,牛黄丸主之。
化风丹
胆星(二钱) 羌活 独活 天麻 防风 甘草(生) 荆芥穗 人参 川芎(各一钱)
共为细末,炼蜜丸皂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开服。
羌活桂枝汤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羌活桂枝治风痫,疏风泻热妙难言,羌防麻桂天麻草,大黄煎服自然安。
牛黄丸
胆星 全蝎(去毒) 蝉蜕(各二钱半) 防风 牛黄 白附子(生) 僵蚕(炒) 天麻(各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
上为细末,煮枣去核皮,取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生姜汤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