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实用手册\《中医词典》z~其他\
 《中医词典》z~其他 > 其他

(其他)第六篇

 

《温热病指南集》

温病著作。一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首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论说十分详细具体,能逐条予以考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条例,内容与《湿热条辨》大致相同。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温毒病论》

温病著作。《邵氏医书三种》之一。清·邵登瀛撰。刊于1815年。作者鉴于冬温、春温、温疫、湿温于盛行时常夹杂温毒病证,遂参酌吴又可、喻嘉言二家之说,旁集有关医着并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编成此书。邵氏于温毒、疫病证治阐述尤详。书后附列治疗方剂,选方颇精,切于实用。

 

《温病学释义》

温病著作。《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上篇为总论部分,阐述温病的概念,温病、伤寒的区别,温病与温疫的关系,并对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法等做了扼要而全面的介绍;下篇各论部分,能融会古今温病临床医家的学术经验,介绍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温疫等多种病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和方剂,并附医案。附篇部分为名著选撰,选取叶香岩、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有关温病的著述加以诠释,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末附方剂索引。总论各论编排得宜、内容丰富、全面系统、非常适合作为教材。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

温病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着。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述温病学说、温病与温疫、新感与伏邪以及辨证和治法;下篇列述春温、风温、暑温等多种温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法。全书收集资料较广泛,归纳亦较系统,适用于教学参考。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温病条辨症方歌括》

温病著作。清·钱文骥辑于1903年。钱氏按《温病条辨》原本次序,将温病诸证证治方药编成韵语歌括,便于读者学习。1954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温病著作。二卷。清·杨璇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璇《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撰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重点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的辨证治疗和方药,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的附方三十余首,均详载其主治及服用法。现有几种清刻本。

 

《温病条辨白话解》

温病著作。浙江中医学院编译。本书将《温病条辨》原文予以语译和注解。对其中与临床实际关系较少的部分原文,适当地作了删节。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或争论较多的问题(如温病用桂枝汤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吴氏原著。196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温病条辨》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救逆及病后调治;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专论产后调治、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疳疾等。全书内容丰富、条理系统。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症,宗法刘河间,于明·清学派中,推崇叶天士。其辨证和治疗方剂,采录叶氏治验颇多,可以认为吴氏继承了叶天士《温热论》学术思想、辨证体系、治疗大法和方药,然后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撰成了这一部切于实用,流传甚广的温病名著。本书问世后,有朱武曹氏的增批本,更有王士雄、叶霖、郑雪堂三家的评注本,书名《增补评注温病条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即据此本重印。此外还有几十种清刊本。

 

《温病浅说》

温病著作。不分卷。汪·温载之撰。刊于1886年。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着中,《温病条辨》头绪纷繁;《温热经纬》辞义深奥,不易为读者所掌握。遂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此书。书中阐述温病证治大抵不外叶氏之法与《温病条辨》之方。介绍温病的五忌、五宜,末附温症各方。全书内容简要,文字浅近。现存初刊本等。

 

《温病明理》

温病著作。四卷。恽铁憔撰。刊于1928年。本书综合前贤高论,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辨证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现有初刊本等。

 

《魏氏家藏方》

书名。十卷。宋·魏岘撰。刊于1227年。本书收作者家传及其亲自试用有效的验方共1051首。归纳为中风、一切气、心气、头风头痛、伤寒、伏暑、疟疾、肾气、痰饮、补益等41门,每门列叙若干方剂,均有方而无论。现存日抄本。

 

《卫生易简方》

方书。十二卷(一作4卷)。明·胡濙撰。约刊于1410年。作者任礼部侍郎时出使四方,留心医学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本书还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现存多种明、清刊本。

 

《卫生要术》

养生学著作。一卷。清·潘蔚辑。刊于1858年。本书系辑录《十二段锦》、《分行外功诀》、《内功静坐气功图说》、《易筋经》及《却病延年法》(实即《延年九转法》,删去原标题者)等几种有关按摩、导引的著作而成。

 

《卫生家宝汤方》

医方著作。三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左右。本书收录临床常用方药300首。原书内容有所佚失,现仅存卷上,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医方84首。

 

《卫生家宝方》

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六卷,另有卷首一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现中国仅存日抄残本(缺卷一及卷六)。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书名。八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卷一-七主要是产科的方论;汇集了宋以前胎产诸疾的证治与方药。介绍前人的经验并收载产科中“借地、禁草、禁水”三法,有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证。卷八为初生儿保育法,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新生儿护理法及婴儿常见病治疗法。书中引录前人有关妇产科病证论述,内容较丰富,所选方药大多可取,系宋以前妇科临床治疗的一部重要文献。现存宋淳熙十一年刻本、清光绪间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

 

《卫生鸿宝》

方书。六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广泛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多系近人试效之方,内容又较通俗,便于读者临床运用。卷一内科;卷二外科;卷三幼科;卷四痉科;卷五女科;卷六伤科。皆分病列方,有条不紊,便于检阅,切合临床。现存多种清刻本。

 

《卫生宝鉴》

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一-三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四-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以内科为主的各科较常见病证,选用古今效方,详其主治及服用法,是为本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卷二十一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的性味、功能;卷二十二-二十四医验记述,联系临床实例予以阐述,诊治思路活跃,每能圆机活法,颇多经验之谈。补遗一卷,系后人所增订。选辑张仲景以来历代名家治疗外感等病之经验方剂,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明、清刻本。

 

《卫济宝书》

外科著作。原书一卷,二十二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原方已佚清代编写的《四库全书》时予以辑佚,析为二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痼、疽)图说,试疮溃法,长肉、溃脓法、打针法、骑竹马灸、灸恶疮法等;卷下为正药指授散等40首外科方剂及乳痈、软疖的证治等。虽卷帙不多,却有独到之处。1949年后有影印本。

 

《韡(wěi伟)园医书六种》

医学丛书。清·潘霨辑。刊于1883年。包括《伤寒论类方》、《医学金针》、《女科要略》(附《产宝》)、《理瀹外治方要》、《外科症治全生集》、《十药神书》。潘氏对其中部分著作加以增辑或校注。现存光绪刻本。

 

《伪药条辨》

药学著作。四卷。清·郑奋杨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着。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改名《增订伪药条辨》,内容更加充实。现存1928、1959年铅印本。

 

《望诊遵经》

诊断学专着。二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论述汗、血、便、溺、痰、月经等的变化情况在某些疾病的辨证论治中的特殊意义。全书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可供临床参考研究。现存初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王旭高医书六种》

医学丛书。清·王泰林编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类方歌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诀》、《西溪书屋夜话录》。前四种共载方五百余首,以歌诀形式介绍《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和其他常用方的运用。《湿热论歌诀》系据薛生白原作改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概括论述肝病证治及用药大法。其中所论肝气、肝风、肝火的病机、病证与治则很有特色。现存千顷堂书局石印本及196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王旭高临证医案》

书名。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有小结,有助于领会治案精神。现存初刻本、1934年日升山房刻本,196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王叔和脉诀》

脉学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脉,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的脉学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又名《图注脉诀辨真》);还有不少医家对此《脉诀》做过订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元·戴起宗的《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清·李延昰的《脉诀汇辨》,等。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后世颇有微词。明·吕复在《群经古方论》中批评高氏“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又《文献通考》认为,本书不见于隋、唐《经籍志》,恐为宋熙宁以前人所托。现存明、清刻本、抄本。

 

《王氏医存》

医论著作。十七卷。清·王燕昌撰于1875年。本书系作者纂集其个人家传之医学理论和经验,主要内容为杂论病机、医理、临床经验及效方等。现存清·同治甲戌皖城黄竹友斋刻本。

 

《王氏医案绎注》

书名。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刊于1919年。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领会王氏原案精神,但究属推论或主观识见,故有其片面性。

 

《王氏医案》

医案著作。清·王士雄撰。分正续编,正编二卷,原名《回春录》;续篇八卷,原名《仁术志》。约成书于1850年。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杂病等治疗验案。不分门类,每证自成一案。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不拘成方。用药极平淡,而治病多奇中。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王氏于医理宗崇《内经》《伤寒》诸典籍,而间有发挥;一生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之研究,且对叶桂、薛雪诸名医之论多所借鉴,故尤擅长于温热病的治疗。其蚕矢汤、燃照汤、黄芩乩乱汤是迄今为止治疗霍乱(真霍乱)最早而又有效的方剂。对病理的分析,注重于寒热虚实的推究,故每能求得其本。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潜斋医学丛书本。

 

《王九峰医案》

医案著作。清·王九峰撰于清嘉庆年间。全书分阴亏、血证等16门。王氏以治内科妇科虚证为多,治法以调理见长。现存清抄本。

 

《汪石山医书八种》

个人医学丛书。又名《汪氏医学丛书》,明·汪机编辑。1522年后陆续刊出。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多属临证经验的论着,各详本条。现有明嘉靖刻本,近代石印本。

 

《万氏医贯》

儿科著作。三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各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本书论理简明,不落窠臼;效方验案有章可循,于临床实用可资参考。现存多种清刻本。

 

《万氏女科》

书名。三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一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二为胎前诸病;卷三为产后诸病。大抵“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内容比较简要,切合临床实用。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万氏家传保命歌括》

综合性医书名。简称《保命歌括》。三十五卷。明·万全撰,撰年不详。前三十三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每门皆先论后方,其论则征引旧说结合己见,颇为详尽。且以七言歌诀总括每证之病因脉证治则。其方则多为经方名方,备载主治药物和用法。后二卷为摄生经验方万氏在嘉靖、隆庆(1552-1570年)年间的一些治案。此书尝编入《万密斋医学全书》。1986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点校本。

 

《万氏济世良方》

方书名。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六卷(另有四卷本)。刊于1609年。卷一-五分别用以方带证的方式论述临床各科98类病证。卷六为痘疹、麻瘄、脉诀及小儿脉诀。现存多种明刻本。

 

《万氏积善堂集验方》

方书名。三卷。明·鹿元居士辑。(未着撰年)。卷上收男女服药论、调元、调经、安胎等医理短论,是为“广嗣要语”。并录金锁思仙丹、五子衍宗丸等嗣育方近50首。卷中载补益剂50首及五隐君两篇医论。卷下录各科杂方60余首。现存明嘉靖本。

 

《万病回春》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龚延贤撰于1587年。龚氏“祖轩、岐,宗仓、越,法刘、张、朱、李及历代各家,茹其英华,参以己见,详审精密,集成此书”。卷一为总论,包括“万金一统述”以及药性歌、诸病主药、形体、脏腑、经脉等内容;卷二-五主述中风、伤寒、疟疾、痢疾泄泻、臌胀、水肿、虚劳等内科杂病七十余种。兼述若干五官口齿等病证。卷六-八论述妇科、儿科和外科常见病证,以及中毒、膏药、通治、奇病等内容。末附“云林月段笔”12条“龚氏家训”32条。全书共选临床各科病证186种,辨证详明治法方剂选辑颇精,对后世影响较大。现存明万历刻本,多种清刻本、民国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外治寿世方初编》

方书名。四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载方约2200余首。现存清刻本、1936年台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外证医案汇编》

医案著作。四卷。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种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其按语足以醒瞆,其评论亦得纲纪。

 

《外台秘要》

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三-三十四妇人病;卷三十五-三十六小儿病;卷三十七-三十八乳石;卷三十九-四十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注明出处,颇具文献价值。本书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现存宋刻本(残卷)、明刻本、康熙影宋刻本、抄本及日本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著作。五卷。清·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1831年。卷一-三总论外科证治,并按头、面、眼、鼻、耳、口、唇、齿、舌、喉、项、胸、乳、腋、胁、肋、肩、膊、臂、手、背、腰、腹、二阴、股、膝、胫、足的次序分述各部病证;卷四为发无定处证、内景证治、外因杂伤证治等;卷五治法,包括针、砭、灸、熨、药物方剂及中毒急救。全书采集群经,论述明晰。1867年重刻此书时,书后附有王洪绪医案及外科丹药方。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全生集》。一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症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⑤制药,介绍200余种药物的主要性能及其炮制;⑥作者治案。王氏治痈疡,反对滥用刀针,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全书内容简明实用,是近代外科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另有清末马文植评注本。

 

《外科正宗》

外科著作。四卷(又有十二卷本,内容相同)。明·陈实功撰。刊于1617年。全书共分157篇。卷一为外科总论,包括痈疽原委、治法、五善、七恶、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卷二-四论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鱼口便毒、杨梅疮等14篇;卷四为阴疮、伤寒发颐等119篇。各病除介绍病因、病证、治法外,多附作者验案。全书论述外科系统而全面,对后世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及校订排印本。

 

《外科真诠》

外科著作。二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强调整体辨证,虚实寒热,较有影响。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的外科医案。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外科选要》

外科著作。二卷。清·唐黉辑,刊于1776年。此书系选录《外科正宗》、《外科大成》、《证治准绳·疡医》等书中重要而实用的内容汇编而成,于初学及临床医生皆有参考价值。现存乾隆年间作者自刻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外科心法》

外科著作。

①七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卷一-二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二-六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七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现存明、清刻本及石印本。

②十卷。清·黄黉辑。刊于1775年。系节录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内容并无新的补充。现存初刻本、清刻本等。

 

《外科图说》

外科著作。四卷。旧题清·高文晋辑。刊于1834年。此书内容绝大部分(包括文、图)均系抄录《疮疡经验全书》,仅作了部分次序的调整。现存几种清刻本和石印本。

 

《外科枢要》

外科著作。四卷。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二-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存三种明刻本等。现有《薛氏医案》本。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著作。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至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本,加以校勘考证,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并将自己的一些其他验方附入其内,编撰而成。1955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印行(修订本)。

 

《外科钤》

外科著作。二卷。明·张介宾撰。本书为《景岳全书》第四十七卷-四十八卷的单行本。上卷为总论部分,包括经义、脉候、论证等41篇;下卷分别记述发背、脑疽、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此外,又有《外科钤古方》一卷,为《景岳全书》第六十四卷。

 

《外科启玄》

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外科精义》

外科著作。二卷。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卷上为外科医论,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脉法、内服及外治诸法,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卷下为汤丸膏丹,共145首外科方,并附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内容简要。选方也较实用。现存明、清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外科精要》

外科著作。

①宋·陈自明撰。三卷。刊于1263年。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此外近代又有将本书改题《外科宝鉴》者。现存明刻本等。

②清·冯兆张撰。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外科经验方》

外科方书。一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其内容与作者另外《外科心法》、《外科发挥》两部著作的内容互有参差,现存明刻本等。

 

《外科辑要》

外科方书。四卷。清·邵澍辑于1829年。本书所辑录外科治疗方剂,不按病证分类,只记各方的适应症,缺乏论述和发挥。现存1919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

 

《外科活人定本》

外科著作。四卷。明·龚居中撰。撰年不详。卷一为调治心法,秘传口诀,十善十恶证候,常用外科药方,图形七症,十症、十三症等30个病证;卷二为图形十一症,又十一症,十三症、十五症等50个病症;卷三为瘿瘤、流注、麻疯、杨梅、疮癣及头、面、耳、鼻、口舌、牙、喉诸疮;卷四为外伤、中毒虫兽伤等。末附经验通用方。现存明、清刻本。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方书。四卷。清·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外科发挥》

外科著作。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简要论述了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每一类外科疾病的论述之后,均详细记述了作者治疗该病的验案,使全书有论有方而又有临床实践。文字简明,切于实用。现存明刻本、石印本和《薛氏医案》本。

 

《外科大成》

外科著作。四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一为总论部,阐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二-三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四为不分部位的大毒与小疵(包括各种内痈、疔疮、流注、瘿瘤、金疮等全身性疾病)及小儿疮毒的证治。本书在外科辨证和治法方面均较详细,章法严谨而又比较规范,清代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以此书为蓝本。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外科传薪集》

外科方书。一卷。清·马培之撰。撰年不详。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不分类,说明也较简略。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外候答问》

诊断学著作。十二卷。陆锦燧辑于1920年。书中以问答体例先论脉诊、舌诊,次按人体身形各部依次论述其相应的证候。所列证候,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对每一证候所属的阴阳、脏腑、病原及有关预后等。对于明确诊断,辨别病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1920年铅印《(鱼孚)溪陆氏医述》本。

 

《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

医学丛书。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为《感症辑要》、《女科证治要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推求师意》

医论著作。二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原无刊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书八种》。现有明刻本、清刻本、石印本等。

 

《推拿学》

推拿专着。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编。本书较系统地整理了按摩疗法。共分二篇,第一篇总论,介绍了推拿简史、经络学说、诊断、治则、练功及手法等项;第二篇治疗,介绍了40余种病症的推拿疗法及其临床效果。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推拿秘书》

推拿专着。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此书时删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四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全书论述推拿疗法比较系统、全面,在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1949年后有排印本。

 

《推拿疗法》

推拿专着。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疗法》编写小组编。本书将中医的按摩推拿疗法作了较系统的整理。根据中医结合的原则,着重叙述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具体手法操作和典型病例。197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推拿抉微》

推拿专着。四卷。涂蔚生撰。作者以《保赤推拿法》一书为基础,参考《推拿广意》,以及唐容川、陈紫山、陈飞霞等人有关推拿论述编成此书。第一卷(集)介绍认症法;第二卷论述推拿手法;第三-四卷为16科多种病症的药物处方。书中所附作者评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28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石印本。

 

《图注难经脉诀》

医学丛书。明·张世贤注。刊于1510年。系张氏《图注八十一难经》和《图注脉诀》二书的合刊本。参见各专条。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

医经著作。二卷。明·童养学注。刊于十七世纪中期(崇祯年间)。本书上卷为诊法,又名《新刻增补王叔和脉诀图注定本》,内有佚名氏《增补诊家指掌》及《脉诀》(包括《脉赋》等内容)。其中收载诊脉、脉象、望诊、闻诊等歌诀多种。下卷为《八十一难经》本文及注释,注文比较简明。每难附一图解,系转录自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者。现存明刻本。

 

《图注八十一难经》

医经著作。八卷(又有四卷本,内容同)。明·张世贤注。刊于1510年。张氏鉴于《难经》一书文义隐奥,以前各代学者而前代注本中,除诠解文义外,附图解较少。故重新为之增绘图表,使每难一图,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蕴义。为全图注释《难经》较早的一种,且注文较通俗;刊本又多与张氏注释的《图注叔和脉诀》合刊(称《图注难经脉诀》),故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后世书商曾改称《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刊行。现有多种明刻本、二十种清刻本、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等。

 

《图经衍义本草》

药学著作。又名《新编证类图注本草》。四十二卷。题名宋·许洪校。这是将唐慎微《证类本草》和寇宗奭《本草衍义》加以合纂的一种改编本。现存元刻本、《道藏》本。

 

《铜人针灸经》

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而得名。书中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此书还对《灵枢·经脉》的原文作了注释。由于内容简明扼要,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铜人内景图论》

解剖生理著作。郑守谦撰。本书以中西医合参的方式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桐君药录》

药学著作。见《隋·经籍志》。三卷(《通志艺文略》作二卷)。又名《桐君采药录》,已佚。

 

《通玄指要赋》

针灸歌赋名。即《流注指要赋》。窦默作,出《卫生宝鉴》。内容讲刺法、配穴。据题辞所述,内容多出自其师李氏的经验:“授穴之秘者四十有三,疗疾而弗瘳者万千无一。”窦氏因“辄裁八韵,赋就一篇”,以“共传于同志”。

 

《通俗伤寒论》

伤寒著作。十二卷。清·俞根初原著。本书融合古今有关论着,结合作者临床经验阐述伤寒证治较详。既能发皇仲景本意,又能融汇历代医家精辟之论。每能给读者以启发。现行的通行本,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田氏保婴集》

儿科著作。又名《保婴集》一卷。元代著述。撰人佚名,约刊于14世纪。书中记述婴儿杂病的一些简便医疗药方和灸疗小儿惊痫、疳瘦等病的治法。现有《济生拔萃》本。又见《丛书集成初编》。

 

《天元玉册》

运气学专着。一作《天元玉策》(见《郡斋读书后志》)。三十卷。唐·王冰撰。《古今医统》称此书“元诰《内经》之意,益之以五运六气之变”,已佚。

 

《天隐子养生书》

养生专着。又名《天隐子》。唐·司马承桢着。《道藏》有收载。全书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主张破除世俗加于气功养生中的神秘色彩,主要讨论了如何循序渐进地通过存守内视一类功法以养生延年。本书篇幅不长,颇有新意,简明实用。

 

《天隐子》

养生专著名。《天隐子养生书》的简称。详该条。

 

《天机启微》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二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病症,此书按病因病机来分析眼病,将眼病分为淫热、风热、七情五贼、血凝、气散、热积之血等18类,又与人体功能及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审因论证,立法处方,十分详备。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将其本人之见闻和经验;另撰附录1卷,包括11论,附方39首。最后又“附东垣诸先生治法”,载方39首。对小儿眼病述之颇详。现存明、清刻本,1921年大成书局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天花精言》

痘疹专着。六卷。清·袁句撰。刊于1753年。卷一-三专论痘疹的治疗;卷四为痘疹图说;卷五论药性;卷六备用诸方,共录验方11首。此书又有四卷本名《痘症精言》,内容略有增补。

 

《天宝本草》

民间草药近代著作。一卷。书的名称是因治病草药有如天宝之义,撰人不详。本书将药物按药物四气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类。以歌赋的形式介绍149种草药的临床功用和所主疾病等。

 

《体仁汇编》

医学丛书。五卷。明·彭用光编。刊于1549年。卷一-二太素运气脉诀;卷三叔和脉诀;卷四十二经络脏腑病情药性;卷五试效要方并论。其中试效要方所选方剂,系彭氏自用有效者。现存六种明刻本。

 

《棠阴比事》

法医学著作。一卷。宋·桂万荣撰。刊于1213年。本书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每案皆有四言标题。其中有一些案例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存《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汤液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刊于1289年。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书中所论药性,均根据各药所入三阴经、三阳经的特点,结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发挥,并附引了有关的各家论述。本书的特点是强调药物的归经、药物的气味的阴阳所属及升阳浮沉,并从此出发征引前代各名家的有关论述,对所载药物的药性与功治作了详尽的发挥。现有元、明、清多种刻本、《四库全书》本、《医统正脉》本及《东垣十书》本。

 

《汤头钱数抉微》

医方著作。又名《章氏重订补注汤头歌括》,四卷。章纳川编集。初刊于1913年。卷一汤头钱数,载章氏所撰有关药物分量的若干文章;卷二为汪昂的《汤头歌诀》,则章氏予以补注;卷三为章氏所编《新加温病汤头歌诀》及李东垣《药性赋》等;卷四为汪昂的《经络歌》及章氏医案。现有抄本及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

 

《汤头歌诀续集》

医方著作。严苍山撰于1924年。作者选集汪昂《汤头歌诀》以外的临床常用方剂139首(包括附方),按汪氏体例将其编成歌诀,并与《汤头歌诀》合编为《汤头歌诀正续集》。1949年后有排印本。

 

《汤头歌诀白话解》

医方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本书将通行的《汤头歌诀》一书,进行了简要的白话解释和个别内容的增删修订,文字浅显简要,便于初学者学习。196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汤头歌诀》

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一种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泰定养生论》

养生著作。十六卷。元·王中阳撰。撰年不详。书名取义于《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同书《养生主》篇。书中以道家养生观点阐述人生由父母媾精,至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疾病治疗,以及五运六气、病因、诊断等内容,并附载了一些验方。现存明刻本。

 

《太医局诸科程文》

书名。九卷。宋代作品。本书汇集宋代考医试题问答记录,系《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全书分六种命题: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共87个问题。其中察脉和诊治类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余论述则不免空泛、机械,运气一章尤为突出。但对考察宋代的医事制度与医学发展情况,有历史价值。本书收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现存清光绪当归草堂刻本,多种石印本、四库全书书及当归草堂丛书本。

 

《太素脉秘诀》

脉学著作。二卷。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诊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夭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现存明·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太素脉法》

脉学著作。《读书敏求记》称:“唐末有樵者,于其石宝函中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太素脉法》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其说荒诞,盖术者所依托。”并认为太素脉“兴于北宋”,故当属北宋以后的作品,已佚。

 

《太平御览·养生》

养生著作。宋·李昉等编。是《太平御览》中有关养生的部分,共两卷,分列在“道部十”卷六百六十八与“方术部一”卷七百二十。所收养生论着,前者摘自道家诸书,后者摘自儒家、诸子、博物等书。所收资料,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古代养生文献。还反映出道家养生学说对编者有较深影响。

 

《太平圣惠方》

方书。简称《圣惠方》。一百卷。刊于92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人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卷一-二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三-七分论五脏诸病;卷八-十四伤寒;卷十五-五十九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眼目、口齿、咽喉);卷六十-六十八外科病;卷六十九-八十一妇人病;卷八十二-九十三小儿病;卷九十四-九十五服食及丹药;卷九十六-九十八食疗及补益方;卷九十九针经十二人形图;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小儿灸经。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每一病证,皆冠以《诸病源候论》的有关论述。其中外科的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之详细过程等,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记录。此外,还保存了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本书系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但本书卷帙浩繁,流传很少,且受时代局限,书中也杂有某些糟粕。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经宝庆、淳佑,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有的刊本在书末附有陈师文等撰《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为本草提要性质的著作)和许洪撰《用药总论指南》(为药物总论性质的著作)各3卷。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25年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太极拳》

我国著名传统拳术名。原为技击,后逐渐演变为以健身为主的拳法。传为明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一说来自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据民间拳术总结的拳经三十二式。其拳法宗太极阴阳之旨,手法以掤、(扌履)、挤、按、捋、挒、肘、靠八势为八卦之式,架势与步法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五势为五行之式,计十三式。以绵、软、劲、柔中有刚为行拳要领。清初以来,太极拳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传习最盛,其后逐渐演变出陈氏、杨氏、吴氏、武氏与孙氏等五大太极拳流派,在架式与劲力上各具特点。近数十年来,国家体委改编有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简化太极拳和88式太极拳等,具有动作圆活均衡、柔软放松的特点,对防病健身有较好功效,尤其适合于老弱者的健身,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养生活动之一,并且在世界各地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胎瘐》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胎产心法》

产科著作。三卷。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了作者的心得。内容系统而简要。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现有几十种清刻本。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多《增订胎产心法》,五卷,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