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实用手册\《自我调养巧治病》\
 《自我调养巧治病》 >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患者精神活动长期过度紧张,导致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本病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兴奋占优势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心慌、气短、多汗、失眠、多梦、易惊醒等;二是抑制占优势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精神萎靡、乏力、性功能减退等。以上两大类症状常并存,发病初期常以兴奋占优势,以后以抑制占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惊悸、不寐、健忘、眩晕、虚损等病症范畴。多由情志所伤,精神过度紧张,或大病、久病之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一)起居调养法

由于神经衰弱多由长期过度紧张,生活没有规律所引起,所以平时应注意起居有时,工作、生活有规律,如果因学习工作过于紧张忙碌,应适当自我调节,做到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二)心理调养法

平时除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锻炼,才能做到遇事不乱,井井有条。在发病后,一定注意不要焦躁、悲观、失望,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调整,有些患者不必针药即可获愈。可重新制定生活作息表,尽量放松,可通过与人交谈、读书、旅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使自己完全摆脱焦急恐慌的心理状态。同时,可通过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来帮助放松,兴奋症状突出的患者可听一些舒缓典雅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渔舟唱晚等;抑郁较突出的患者可听一些欢快明朗的乐曲,如步步高,喜洋洋、舒伯特乐曲等。

(三)饮食调养法

神经衰弱患者饮食宜滋润平补,忌食过温或过寒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失眠患者忌睡前饮用浓茶、咖啡,以免刺激大脑神经引起兴奋更难入睡。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饱或过饥而影响精神。

食疗方两则:

(1)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烙成薄煎饼,经常随量小吃。

(2)猪瘦肉250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共放砂锅中加水煮熟,调味后服用。

(四)药物调养法

1.中成药

(1)朱砂安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适于心烦失眠多梦的患者。

(2)刺五加片:每次5~8片,每日服1~3次。适于体虚乏力,健忘心悸,腰膝酸软的患者。

(3)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服2次。适于心烦多梦,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目眩的患者。

2.验方单方

(1)干花生叶20~50克,水煎10分钟,睡前温服,连服3天以上。

(2)小麦60克,甘草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3)丹参30~90克,夜交藤30~60克,生地30克,百合30克,五味子15克。水煎服,午休和晚睡前1小时温服。

(五)针灸调养法

令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后,先在安眠1(耳后翳风穴和翳明穴之间)快速进针1~2寸,捻转加提插,待患者半边头有酸麻胀感即起针。再用中等手法针刺内关透外关穴,捻转提插后起针。然后在大椎穴上点刺5~7针,深约0.5寸,针后立即拔罐20~30分钟,用酒精棉球擦去针眼上凝血。5~7天可重复1次,一般需治疗1~3次,每次治疗在睡前为宜。

(六)推拿调养法

1.头部自我按摩

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然后将双手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瞳子窌等穴,然后两手分开向两侧至额角而下,食指经“耳门”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40次。如按摩后需工作,可用轻手法,想睡眠时则用重手法。

2.“坎离交融”法

临睡前用温水泡足,水浸至小腿肚,两足轻轻揉擦,15分钟后抹干。盘膝坐,把脚放在对侧膝上。用左手摩右足心,右手摩左足心,各1000~2000转,摩时以手心劳宫部位,围绕足心涌泉穴,先由中心至周围,后由周围至中心,有顺序的内外旋转按摩,用力柔和适中,先摩左足,再摩右足,摩至手足心滚烫,放松入睡。见效后还须坚持巩固。

(七)气功调养法

1.养神动静功

该功法通过自然有规律性的轻度震动,促使全身放松,减少外界环境对大脑的不良刺激,对神经衰弱有显效。方法是首先集中思想,排除杂念,人静,用普通呼吸调息2分钟。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膝微屈收腹,头平含胸,直腰沉肩,垂肘弯掌,十指微张,两眼睑轻垂,舌抵上腭,全身重心移至足跟。然后两膝微弯抖动,使全身上下震动,足跟时时受压。左右两手轮流前后甩动,幅度从小至大,顺势轻击腹部、骶部,随着甩动幅度增大,依次轻扣腹、骶、腰背、肩背,而后缓慢停止震动,恢复原式。再以意顺次松头、颈、肩、臂、胸背、腰腹、腿、膝、胫、足底。先用鼻吸气,同时默念“静”字,呼气时意守涌泉穴。然后两手缓慢抬起,食、中、无名指微微弯曲,以中指为主,余二指为辅,叩击头部的角孙、听宫、太阳、攒竹、睛明等穴,再移至头顶部,叩玉枕、风池穴。最后两手搓热,浴面,缓慢睁眼,舌离上腭,散步收功。

2.站桩功

接预备式后,两膝微屈,弯曲度逐渐增加,两臂缓慢下沉,放于身体两侧。两手心向下,两肘微微弯曲,约与脐平。两肩放松,上半身向左右两侧微微伸展,腰要挺直,臀部似向下坐,头部放正,颈部不弯,两眼平视前方,口微闭似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

神经衰弱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气功治疗本病的疗效主要取决于病人的入静程度。入静时间越长,程度越深,疗效就越好。因此,在练功中务必做到祛除杂念,安定情绪,避免七情过度刺激。特别要注意避免在情绪波动时练功,以防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