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贾某,女,17岁,2019年2月1日初诊。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诊断:(心脾两虚证型)崩漏。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5g,茯苓15g,远志10g,炒枣仁10g,木香7g,棕榈炭20g,地榆炭20g,血余炭20g,淡竹叶10g,甘草5g,5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自述服药4天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今日将净。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减轻,口苦、口干、怕冷均明显好转,饮食尚可,睡眠改善,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舌质红,苔薄白,右脉沉细,左脉沉弱较前有力。根据患者的症、舌脉,上方去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余药不变,继服1周,以巩固疗效。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5g,茯苓15g,远志10g,炒枣仁10g,木香7g,淡竹叶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2次。
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月经干净,无其他不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按:崩漏是指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其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则称为“漏下”。崩证日久后,气血耗伤,可导致漏下;久漏下止,病势进展,可转化为崩证。临床上常崩漏并称。崩漏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提出“漏下”之名。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崩漏:“主脾肾之虚,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傅青主女科》指出“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立“固本止崩汤”和“逐瘀止血汤”。
该患者是由于脾气亏虚,血海不固,导致经事淋漓不尽,而发漏下。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固本摄血;当归补血养心;茯苓、炒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防止补益气血的药物滋腻碍胃;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具有收敛止血;淡竹叶具有泻火利尿之功之功,诸药共奏补益心脾止血之功。(臧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