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儿科>盗汗>正文

治阳虚盗汗宜阳中求阴

张景岳云:“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五脏六腑之病,穷必及肾。阳虚盗汗,为阴阳两伤,必损及肾,肾藏真阴,又寓真阳,为水火之源。治肾之要,重在阴阳互调,水火共济。治此证,因其阳气虚衰于前,肾阴受损于后,肾阳不足,开阖失司,故当先拟助阳散寒之剂,尔后再以柔剂阳药,如巴戟天、菟丝子,配柔肝滋阴药(熟地黄、山萸肉、麦冬、五味子等),配伍入温阳益气方中,取阴中求阳之意,使阳生阴长,阳气充盛,汗孔开阖复常,则汗证自愈。当然,也有精血亏损,阳虽虚而阴不足者,因不耐桂附之刚燥,也可取柔和之阳药为主方,配以柔润滋阴之品,或稍佐敛汗之药,取其温养命火,扶阡配阴,亦为去刚用柔之变法,收效稳妥。

田某,女,3l岁。患者因感冒,服发汗药出汗过多,此后即觉倦怠乏力,嗜睡,四肢酸困,怕冷,夜间汗出如雨,醒后则止,曾求医多人,均未获效。询其所服方药,不是祛风之剂,便是渗湿之品。诊其脉虚浮无力,舌淡苔白。诊断为阳虚盗汗,治宜温阳益气散寒。方用:制附片(先煎3小时)、生黄芪各30克,肉桂、干姜、川牛膝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桑枝15 克,大枣5枚,杭白芍12 克,细辛3克。2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后,怕冷之象骤减,四肢已不酸重,夜间出汗稍减,余症如前。改用温阳益气养阴之法。方用:制附片(先煎3小时)、生黄芪各 30克,肉桂6克,山萸肉、五味子各10克,熟地黄、淮山药、菟丝子、党参各15克,巴戟天、麦冬、杭白芍、生龙骨各12克。上方连服10余剂,诸症悉除。 (雷劈山)

上一篇:大量出汗汗出不止 自拟加味玉屏风丸

下一篇:盗汗伴瘾疹案辨治解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