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儿科>厌食>正文

疳证,小儿疳证,名医谭礼初治疗疳证验案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病因为脾胃失调。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诸疳》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治疗上开扶脾养胃法先河。
 
其后,李东垣倡健脾之法,药偏甘温而多刚燥;叶天士立养胃阴之法,药偏甘寒而柔润。笔者临床运用这些方法时发现,温燥之品徒增温燥,易助风热,柔润之流恰碍脾运,增加湿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脾胃的桎梏,转换思路治疳证,克服甘温、甘寒药物流弊。翻阅许多书籍,找到了如下信息。
 
《湖南药物志》治疳证用谷精草15克,委陵菜15克。水煎服。
 
《望诊切脉实录》载疳证验方清肝甦胃饮:谷精草30克,生牡蛎15克,五谷虫3克,鸡内金3克。水煎服。
 
上二方中,谷精草均为君药。其味甘平,性偏凉,既不温燥,也不寒腻,能入肝清肝,疏肝和胃。根据《本草便读》记载:“谷精草田中收谷之后,得谷之余气而生……轻浮之质,性禀中和,故能两入厥阴阳明,疏肝和胃。”
 
湖南名医谭礼初治疗疳证验案。童某,女,1岁半,初诊1965年9月。患儿7个月前患麻疹合并肺炎,经治愈后,出现低热,纳差,消瘦。近2月余,精神萎靡,终日卧床,每日仅能食鸡蛋大的饭和少许糖开水,夜睡不宁,频呼欲饮。经多家医院诊断为“重度营养不良”,用中西药治疗罔效。望诊:双目凹陷,发脱殆尽,面色黄而乏华,但细察底里气尚有根,四肢消瘦,股肉大脱,腹部膨隆,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浮滞。闻诊:声细微弱。切诊:额部稍热,尺肤干涩。诊断为疳证,属饮食积滞中焦,肝胆气郁化火型。治以养胃消积,疏肝清热。方以清肝甦胃饮加味:谷精草30克,五谷虫3克,生牡蛎10克,鸡內金3克,浙贝母10克,黄连3克。水煎服,日3次。先后以原方加减,服药18剂而愈。
 
以上验方、医案治疗小儿疳证均以谷精草为主药。一方面,按照“治肝可以和胃”的原则,谭礼初找到“清肝甦胃法”治疳证的新方法。另一方面,按照“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谷精草药性既不温燥,也无寒腻,故重用其散风热,禀谷之余气,益脾胃而舒达肝气。生牡蛎咸寒能软坚消积,清热敛阴。五谷虫、鸡内金皆具化食消积导滞之能而无耗伤津液之弊,诚为调理脾胃之良药。而《湖南药物志》治疳证验方作为佐证,避免了孤证不立之嫌疑。方虽简而临床应用确有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刘小平)

上一篇:推拿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积滞

下一篇:厌食症原汤化原食 大黄黄连泻心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