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鼻炎>正文

鼻塞 前额痛甚 处方生大黄

    胡某,男,30岁。诉鼻塞2天,或流清涕,或擤浊涕,皆为青黄色。前额痛甚,口干,频饮茶水而渴不解。腹不胀不痛,按全腹软而无压痛,大便正常,一日两次。舌红,根部白厚苔,六脉洪数大,一息五六次。

    处方:生大黄20克(后下),厚朴40克,枳实30克,芒硝15克(冲),生石膏30克,细辛4克。

    水煎服。服1剂后,前额痛失;服2剂后,鼻塞减轻;服4剂后诸症全无,大便仍成形。整个服药期间无腹泻发生,只是偶尔能听到咕噜噜的肠鸣音,但时间很短暂,特别是服第二剂时因早晨空腹服用明显,别无其他不适。

    按 鼻塞、前额痛皆属上部病症,用大剂大承气汤攻下泻热属上病下治法。前额属阳明,鼻为肺之窍,肺与大肠相表里,《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说文解字》曰:“頞者,鼻茎也。”)中……”胃与大肠皆为阳明之腑,且《伤寒论》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故按六经辨证,属阳明病无疑。

    由或流清涕,或擤浊涕,皆为青黄色,立马联想到下利清水、色纯青的热结旁流证。前者发生在肺窍,后者发生在后阴,皆为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通道,虽部位不同,但机理有相似之处:热结旁流乃因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旁流下所致;此则因邪热壅肺,煎灼肺津而成浊涕,肺气不通,堵塞鼻窍,逼迫津液从近似固态的浊涕旁流出而成清涕,故以大承气汤为主方。辛药能通窍,故合用张景岳主治风火牙痛之二辛汤,辛寒之生石膏数倍于辛温之细辛,去性取味,此处借用之,既可助大承气汤清邪于内,又可透邪于外,且可开窍止痛。

    腹不胀不痛,按全腹软而无压痛,大便正常是此案用大承气汤的疑点。山东中医药大学姜建国教授认为,人们习惯性思维认为大黄是泻下通便药,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导致很多问题的曲解。错误的观点举个反例就能轻易驳倒:要么用大黄就是为了通大便,而《神农本草经》载大黄首要功用是“下瘀血”;要么一有便难就用大黄,而治疗虚性便秘要用补法,如补中益气汤等,反而不能用大黄;要么只有便难了才敢用大黄,而全然不记得中医还有通因通用之法。

    此方用药量超过常规,原因在于笔者曾多次为该患者诊治,其体质特点已了然于胸:用银翘散去荆芥、牛蒡子、豆豉加黄芩、蔓荆子、白茅根、生大黄(10克,后下)治愈其眉棱骨痛;用黄连解毒汤加生大黄(15克,后下)治愈其鼻尖痛。多次用清热解毒之法治愈其面部诸痛,其间若反佐少量温药痛即加重,特别是当其眉棱骨痛时,笔者先入为主,直接用李东垣的选奇汤(由羌活、防风、黄芩、甘草组成,主治风热上犯,眉棱骨痛不可忍,或头目眩晕,鼻炎。)加蔓荆子、细辛3剂反加重,后改方获愈。两次用生大黄,都后下,皆不能致其腹泻。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此次算是渐加至20克,而其他三味剂量基本上是按原方比例而来。此次用量较大,一是针对其阳热体质,二是“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前几次治疗后获愈,但是此伏彼起,这次期望一劳永逸。

    历史上,擅长用大黄的医家很多,即使是以擅长温补著称的医家也有重用大黄的成功医案,如明代南京太医院院使薛立斋在《校注妇人良方》卷八的一个医案:光禄张淑人,下血烦躁,作渴,大便重坠,后去稍缓,用三黄汤加大黄至四两方应。后用三黄汤,又20余剂而愈。此案用大黄只四两方应,以至于薛氏都大发感慨,“此等元气,百中一二”。

上一篇:食疗过敏鼻炎 主治萎缩性鼻炎方

下一篇:活血通窍偏方食疗治鼻炎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