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正文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此病偶然发作者,多可不药自愈。若呃逆持续不断,则须服药治疗,始能渐平。久病见此多危。

  陈宝贵教授认为呃逆主要病因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所致。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气逆动膈。各种病因形成食滞、气郁、痰饮等病理产物,阻碍胃气下降,气上逆动膈而呃逆,故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药组成:半夏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0克,枳壳6克,甘草10克,大枣3枚。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方解:半夏为降逆止呕之主药,又可以消痞散结,为君药。干姜温中散寒,黄连苦寒泄热又反佐半夏、干姜之辛温,为臣药。党参、大枣补脾,枳壳降气和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胃气。全方共奏和胃降逆之效,又兼有寒热平调,虚实兼顾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具有促进胃动力作用,能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帮助消化,保护消化道黏膜,以及镇痛、利胆、提高机体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加减:胃寒呃逆者改干姜为10克,加丁香10克,柿蒂10克;胃热呃逆者改黄连为10克,加竹茹10克,黄芩10克;胃虚呃逆者改党参20克,改干姜为生姜6克,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0克;气滞呃逆者加香附10克(或柴胡10克),厚朴10克,砂仁6克;阴虚呃逆者加玉竹10克,麦冬10克;痰湿呃逆者加茯苓10克,陈皮10克;呃逆伴有疼痛者加延胡索10克;呃逆伴胃溃疡或出血者加白及20克。

  使用注意:此方为治疗呃逆常用之方,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当时情况辨证加减应用。如胃寒不重者可减少温胃药用量,胃热不重者可减少清热药用量,呃逆日久者可适当加入活血药等。治疗过程应时时顾护胃气,本着祛邪不伤正的原则,不然,一味攻伐,反可增病。

  典型病例

  患者陶某,女,45岁。2012年3月26日诊。患者近4个月来,每于食后出现呃逆不止,胃脘胀满,偶有反酸。平素畏寒,胃脘部得温则舒,受寒则痛,大便溏薄。查体胃脘部喜按。舌暗,苔白,脉细数。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据舌脉症诊断为呃逆,辨证为中焦虚弱,胃气上逆证。治疗原则为:温中补虚,降逆止呃。处方:姜半夏10克,黄连6克,党参2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砂仁6克,枳壳6克,旋覆花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玉竹10克,炒麦芽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诸症好转,已不呃逆反酸,稍有胃胀,大便已调,舌暗改善,苔中心微黄。上方去桂枝,加柴胡10克,予7剂继服。

  三诊:已无任何症状。考虑到患者素虚,予香砂六君子汤7剂善后。

  按:依据患者呃逆不止,平素畏寒,胃脘得温则舒,受寒则痛,大便溏薄。胃脘部喜按。舌暗,苔白,脉细数。诊断为呃逆,辨证为中焦虚弱,胃气上逆证。治疗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呃为主。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姜半夏、旋覆花降逆止呃;党参、茯苓、干姜、桂枝、温中补虚;砂仁、枳壳理气和胃;黄连和胃除逆,反佐半夏、干姜、桂枝之辛温;玉竹益阴和胃,可避免辛温药伤阴之弊;麦芽助其运化;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呃之功。辨证准确,药方对证,故一诊后疗效明显。二诊时患者稍有胃胀,故加柴胡疏肝解郁。患者舌中心微黄,故去辛温之桂枝。三诊时患者已无症状,考虑患者素虚,故用香砂六君子汤善后。1月后回访患者良好。

  陈宝贵教授强调,呃逆之病机为胃气上逆,气逆动膈所致,故治疗总以和胃降逆为主。治疗时首先应当辨别寒热虚实,进而分析其兼夹证。一般热证、实证治疗较易,但遇到虚证、寒证,注意降胃药用量不宜大,大则更伤胃气。因本病以虚为主,只要补虚的同时稍佐降胃药即可。切勿犯“虚虚实实”之诫。具体组方时还要考虑动静结合、升降结合、燥润结合等,要做到细致入微,使每一味药都发挥其作用,这样疗效会更著。西医的胃病(胃炎、胃溃疡、胃肿瘤等)、肝胆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很多都有呃逆之症状,皆可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一般性的呃逆较易治疗。久病或重病的呃逆,如肝硬化后期,重度脑损伤等,此时呃逆多为消化道出血前兆,应密切注意,防止病变。

上一篇:刘丛群治老年食欲不振方

下一篇:化瘀止血 治消化道出血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