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腹泻>正文

慢性泄泻治疗经验

治脾为本经多年临床 观察发现凡慢性泄泻者除 大便溏薄,久泻不止外,多 伴有腹胀纳少,体倦面黄,舌 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 之症,甚或出现腹痛绵绵,喜 温喜按,四肢不温,舌质淡 胖,脉沉无力等脾阳虚衰的 表现。故认为:泄泻皆因饮食物在人体内传化失常所致。六腑的传化功能受五脏推动与调节,其中脾脏的作用最关键。脾主运化,脾气推动胃的“腐熟”,小肠的“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脾主升清,与六腑之通降协调平衡,使 六腑泻而有度。脾气健运则 粪便成形,排泄规律。脾气虚 损则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 常,引起泄泻。而慢性泄泻, 病情缠绵,大便长期水谷并 下、清浊不分,脾失温养,久 之必虚。久泻、脾虚二者互为 因果成泄泻难愈之缘由。正 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 本,无不由于脾胃。”因此,久 泻之治,重在治脾。治脾常用 三法,即健脾、运脾、醒脾。其因有三:首先,久泻脾虚,故 当健脾固本;其二,脾气亏虚推动无力,湿、食内阻,情志抑郁皆可使气机阻滞,当理气运脾;再者,脾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当化湿以醒睥。三法之用如下:健脾,以补益为主,但不可纯用甘温峻补之剂,以防虚不受补而生胀满之证,又或助湿留邪。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薏苡仁、白术、干姜等。其中党参力能补脾润肺,健运中气,又非峻补之药,虚人易受;黄芪炒用不但健脾益气,还可升阳举陷;山药补气养阴,还兼涩性,可防温燥药之伤阴;茯苓、薏苡仁淡能渗利,甘能补益,两得其宜;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以上诸药临证加减运用则健脾之力强,又能温运脾阳,升举固脱,对水湿之邪能燥、能渗、能利,补而不滞,固本不留邪。运脾,以理气消滞为主,药用陈皮、木香、厚朴、枳实,可理气消积止痛,健脾燥湿利水,脾运得复还有利于补益药物的吸收,加强健脾温肾之效。醒脾,以芳香化湿为主,用苍术、草豆蔻、砂仁、佩兰等,以解脾之困。三法之中,应以健脾为主,运脾、醒脾为助。

温补肾阳,益火暖土《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阳虚衰,封藏失职,火不生土,脾失温煦,水湿不化,二便失司,可致大便滑脱不禁。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泄泻不止,脾阳久虚势必损及肾阳,即所谓“久病及肾”。慢性泄泻者如出现五更腹痛肠鸣作泻,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虚衰的症状,应健脾温肾并重,加用补骨脂、熟附子、肉桂等补火助阳之品。此外,肾阳可温煦脾阳,故即使患者尚未出现肾虚之候,仍可适当加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既能防止疾病传变,又有温化水湿之功、益火补土之妙,能事半功倍。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久病忧思抑郁,肝失疏泄;或脾土虚弱,皆导致木横乘土,令脾胃运化失常,水谷清气下趋大肠而为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慢性泄泻久病不愈的另一重要因素。对于有情志不遂、胁腹胀闷或痛,肠鸣腹痛,脉细弦等表现的患者可根据痛泻要方化栽,在健脾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白芍、香附、防风等,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且柴胡还有升阳之功,多可收到良好疗效。 (吴业明/文)

上一篇:试试中药中的“思密达”

下一篇:治夏日腹泻有妙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