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胃病>正文

胃痞(反流性食管炎)治法:养肝和胃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张纨
 
  病例
 
  张某,女性,52岁,2008年7月31日初诊。诉间断胃脘部痞闷,胸骨后烧灼痛2个月。患者2个月前因饮食不规律,生气后出现胃脘痞闷,可以忍受,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且伴有胸骨后烧灼痛。现患者胃脘痞闷,胸骨后烧灼痛,食后加重,反酸,嗳气频,口苦,纳呆,大便质可,2~3日1行,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诊断:胃痞(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湿浊中阻型)。
 
  治法:养肝和胃,清热化湿。
 
  方药:百合15克,乌药12克,川芎9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白术6克,生石膏30克,浙贝母15克,瓦楞粉20克,黄连15克,瓜蒌15克,清半夏12克,枳实15克,川朴15克,紫苏15克,炒莱菔子15克。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药后患者胃脘痞闷、胸骨后烧灼痛减轻,纳增,有时反酸,嗳气,口苦,大便可,一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方药:瓜蒌15克,薤白12克,丹参15克,生石膏30克,浙贝15克,黄连15克,海螵蛸20克,川朴15克,枳实15克,香附15克,紫苏15克,陈皮12克,竹茹9克,半夏9克,炒莱菔子20克,焦槟榔15克,茵陈15克,柴胡12克。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胃脘痞闷、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均明显减轻,口苦亦减轻,纳增,寐安,大便稀,1日1行,小便调,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方药瓜蒌15克,薤白12克,丹参15克,生石膏30克,黄连15克,川朴15克,枳实15克,香附15克,紫苏15克,陈皮12克,竹茹9克,半夏9克,炒莱菔子20克,焦槟榔15克,茵陈15克,柴胡12克,生薏米15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服药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嘱:按时服药,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畅情志。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厘米,睡前6小时勿进食。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咽下困难等,属中医学“反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等范畴。《灵枢·四时气》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由此而知,本病病位在食管、胃,并与肝、胆、脾密切相关。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

上一篇:胃胀反酸水 一个中和胃酸的偏方

下一篇:胃脘胀满(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方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