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45岁,司机,2012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痛两年余伴恶心反酸乏力2个月。经常服用奥美拉挫、果胶铋等抑酸止痛药,症状时好时坏,饮酒或劳累后加重。在兰州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A2期,HP(阳性)。B超:慢性胆囊炎。近2月脘腹胀痛加重,食纳不佳,恶心反酸水,乏力,口干口苦,后背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象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胃炎合并溃疡A2期,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胃肠湿热,气滞血瘀,肝胃不和。
治宜辛开苦降,佐以活血化瘀,制酸止痛。方用胆胰合症方加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丹参20克,木香6克,草寇6克,大黄6克,黄连6克,元胡10克,川楝子20克,制乳没各6克,干姜6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半夏6克,党参15克,生龙骨10克,生牡蛎、乌贼骨15克。水煎服,7剂,日1剂。嘱其忌食生冷油腻饮食。
二诊(2012年12月10日):服药后胃脘胀痛及恶心反酸减轻,口干口苦,后背胀痛进明显好转。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胃肠湿热淤滞征象大减,正气不足,上方去蒲公英、败酱草加黄芪30克益气健脾、白蔹20克促进溃疡愈合。连服30剂,诸证悉除。后以此方不断加减调理半年而愈。
按 慢性胃炎合并溃疡以及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之“胃脘痛”“胁痛”范畴。病初胃脘胀痛,恶心反酸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均属于胃肠湿热。口干口苦,后背胀痛乃肝胃不和。长期不愈,病久入络,舌边有瘀斑,胃腕疼痛属血瘀。慢性胃炎,胃肠功能不佳,吸收不良,乏力纳差属脾胃气虚。气虚与血瘀是伴随整个病情的全过程。故在辛开苦降、清热除湿的基础上,加以益气化瘀、制酸收敛,溃疡治愈。
胆胰合症方( 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川芎、香附子、丹参、木香、草寇、大黄、黄连、元胡、川楝子、制乳没、干姜、蒲公英、败酱草)为吾师甘肃省名中医裴正学教授之经验方,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以及肝胆胰腺之肿瘤效果显著。方中柴胡、枳实、香附、木香、川楝子疏肝理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助臣药缓急止痛;川芎、元胡、丹参、制乳没、大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消炎抑菌。实验研究表明,黄芩、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和胃降逆止呕,同时可防苦寒药伤胃。此四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生龙骨、生牡蛎、乌贼骨、白蔹制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党参、黄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由此可见,清热、和胃、降逆可以调节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溃疡之治愈赢得了良好的胃肠环境,而益气、化瘀、理气、制酸则可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向愈,是治疗溃疡之基本法则。(展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