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心脑血管>高血压>正文

妊娠高血压 方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孕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阶段会导致孕妇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目前认为母胎之间存在的免疫不协调状态,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高,前列腺素合成失调,醛固酮失调及孕妇怀孕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了这些综合征的产生。在中医临床上归属于子肿、子晕、子痫等范畴。
 
陈宝贵教授认为,妊娠高血压根本病因病机是脏腑机能失调,风火内生,痰瘀阻滞而成。病位主要在肾,同时涉及肝脾心肺。病机复杂,主要有虚、瘀滞、湿、痰火等,正虚邪实混杂,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难以一证概括,难以一方治之,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病机发展变化过程可概括为:①肝藏血,肾藏精,妇人孕后,精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儿,易形成肝肾阴血偏虚的状态,若肝失所养,横逆犯脾,健运失职,则发为水肿。随着孕期的延长,阴血愈虚,肾精愈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所以眩晕。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阴虚火炽,阳动化风,风火相煽,肝风内动则手足抽搐,热扰神明则昏不知人,是以发为子痫。②孕妇素体脾虚湿盛,加之孕后体内胎元渐长,易阻碍气机,使升降失常,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脾虚湿盛,日久聚液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若进一步发展,痰湿郁久化火,痰火交炽,上蒙清窍,则昏不知人,气粗痰鸣,发为子痫。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阴虚为主,与现代医学的解痉、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流的理论是一致的。
 
典型医案
 
杨某,女,27岁,2016年7月6日就诊。诉头晕头胀明显,头顶如有盖压,双下肢水肿,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不佳,口苦咽干,现妊娠28周。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滑,时测血压:150/90mmHg,有时达到170/100mmHg,妊娠期间特来请求中医治疗。
 
诊断:子痫、子肿(肝肾阴虚)。
 
治则:滋补肝肾。
 
处方: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山药20g,山萸肉20g,茯苓15g,生地15g,茯神20g,熟地15g,五味子5g,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6年7月20日二诊:治疗2周血压平稳,睡眠好转,双下肢仍肿。上方加泽泻15g。继服14剂。
 
2016年8月5日三诊:诸症好转,血压正常,嘱其改服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中成药,随访2月,至分娩未再复发。
 
陈宝贵教授临证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以及患者的病情,运用二至丸和六味地黄丸,不但能控制血压,还有利于胎儿的发育。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肾类中药可以增加雌激素、软化血管。本患者头晕头胀,口苦咽干,脉弦均属肝阴不足,阳亢之兆。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不佳,属肾阴不足之象。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滑,亦辨为肝肾阴虚。予以二至丸滋补肝肾,配伍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阴亏;二诊加泽泻配茯苓,健脾利水,缓解双下肢水肿。加茯神养心安神,五味子补五脏,诸药合用,药证相符,疗效明显。(张美英 寇子祥)

上一篇:秦建国高血压肾损害“肾络瘀损”辨治经验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病典型病例 益心健脑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