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糖尿病>正文

筛查糖尿病并发症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中风、糖尿病足、肾衰竭、失明等并发症犹如一个个魔咒,随时有可能到来。有何办法提前应对呢?我们大都知道,定期查血糖、验尿、查眼底等,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过,光有这些常规的检查可能还不行,可喜的是,一些新的检查方法,如踝肱指数、尿放免、颈动脉彩超、动态血糖监测等都相继问世,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的病人来说,运用这些先进的“武器”,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尿放免:比尿常规精确上千倍

    李先生患糖尿病已6年,他常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有一次医生在接诊后,建议他做尿放免检查,结果发现尿中有微量蛋白。医生告诉他,尿中出现蛋白,说明肾脏已有了损害,一定要抓紧治疗,严防发生肾脏功能衰竭。

    专家解读  糖尿病如果控制得不好,10-20年后约有50%的病人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其发展过程分为5期。一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即使做肾穿刺检查,也看不到异常。二期患者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此时做尿常规查不出来,只有做放射免疫检查才能发现。三期常规化验即能查出蛋白尿,此时疾病已难以恢复,只能控制病情。第四期尿蛋白更多,全身水肿,此期病程进度加快,大约3-5年就会进入五期,即尿毒症期。

    尿常规检查是糖尿病患者的必查项目,用来评价糖尿病是否导致了肾功能损害。许多人认为,只要尿常规结果正常,肾脏就是健康的。这种认识正在逐步改变,因为更为敏感的检测方法问世了,这种检测方法就是放射免疫法,即“尿放免检查”。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是以毫克计算的,而尿放免是以微克计算的,精确度要高上千倍。建议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做一下这个检查。

    踝肱指数:早查减少糖尿病足

    57岁的林阿姨在5年前就查出患有糖尿病,最近一个月以来,林阿姨走路时小腿有点痛,医生建议检查下肢血管踝肱指数。结果,林阿姨的下肢血管踝肱指数严重小于正常人的指标,基本确诊其有下肢动脉狭窄的可能。

    专家解读  踝肱指数,又称踝臂指数或踝肱压力指数,一般来说,踝肱指数低于0.9,往往预示着下肢动脉硬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能提早发现足部病变。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踝肱指数大于1.3,也可能是一种假象,此时患者的下肢血管可能已出现严重钙化、弹性较差,反而导致踝压上升。 

    踝肱指数在准确性上不及CT、超声多普勒、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但因其无创伤、价廉、省时,只需在门诊测踝压和血压,因此在初期的筛查中还是有优势的,是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在这里建议,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及有不良嗜好如吸烟、嗜酒的,或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史的患者,最好经常去检查下肢血管踝肱指数。

    颈动脉彩超:有效检测心血管病变

    张大爷患糖尿病6年了,平时生活很有规律,一直以来没有觉得不适。上周老伴过生日,儿子、闺女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张大爷特别高兴,在饭桌上就忍不住喝开了酒。喝到高兴处,突然发觉身体左半侧麻木无力,碗筷落地,嘴角歪斜,儿女们赶紧拨打120。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建议做一个劲动脉彩超,结果显示:动脉硬化多发斑块形成,颈内动脉中度狭窄。

    专家解读  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首位死亡原因,颈动脉是大血管的一个窗口,可通过其病变进行早期定性和定量诊断。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和狭窄。

    颈动脉彩超作为一种快速、无创、高效的检查手段,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范围及性质,并可根据斑块特征提示血管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还能定量分析斑块致动脉狭窄的程度,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适宜于对5年以上高龄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和诊断。

    动态血糖检测仪:72小时动态监测血糖

    刘老师好几位朋友都患有糖尿病,他们也都知道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但几位朋友身上还是慢慢出现了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等并发症,刘老师也不由得提高了警惕。

    专家解读  在临床上,我们常碰到这类病人,通过仔细询问发现他们大多数并没有按照医嘱经常性监测血糖,或者只着重于监测晨起空腹血糖。实际上,除了空腹血糖,其他不同时段的血糖如睡前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等都应监测,都应尽量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动态血糖检测仪,就像传呼机一样,戴在病人身上,可以连续3天72小时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发现患者的血糖波动规律及任何时间血糖的异常波动。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适合做动态血糖监测:1、血糖控制不佳,需要根据全天血糖谱制订、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人群;2、需要排除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人群;3、怀疑有“黎明现象”(清晨血糖升高)的人群;4、怀疑有Somogyi现象(即夜间低血糖,清晨血糖反应性升高)的人群;5、新发糖尿病患者;6、妊娠糖尿病患者。



血糖与尿糖结果为何不一致
 
    空腹血糖与尿糖的测定是临床常规项目,在临床中,往往出现两者结果不同步的现象,在排除实验室误差外,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条:

    1、生理性尿糖:情绪激动、紧张、剧烈运动,可造成血糖正常而出现尿糖。还有标本采集的时间不同步:如血糖为餐前,尿糖为餐后。

    2、运用大量的还原性药物。如静注大量维生素C的同时抽血检测血糖,会出现测定结果小于真值的情况,其降低的程度与维生素C浓度成正比。输液完毕6小时之内检测尿糖,由于维生素C主要从肾脏排除,其结果会出现假阳性。

    3、病人患病时间长,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造成肾糖阈值减低,出现血糖浓度不是太高,尿糖出现强阳性。例如:空腹血糖8.5毫摩尔/升,尿糖出现+++。

    4、糖尿病患者长期体内处于缺糖状态,肾糖阈值对抗性的增高,出现血糖高,尿糖低。例如:血糖14毫摩尔/升,尿糖阴性。

    以上两者检查结果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仔细分析,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空腹血糖在6.1-7.1毫摩尔/升之间,而出现尿糖的患者,建议加做葡萄糖耐量实验,以检查糖耐量是否受损。同时,建议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上一篇:轻度糖尿病足可以配合药膳治疗

下一篇:黄连治疗糖尿病临证体会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