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糖尿病>正文

朱文元治疗消渴验案四则

朱文元先后就读于原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是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善于诊治肝胆病、糖尿病等疾病。从事中医近50年,对中医消渴病的诊治亦是造诣精深,有独到之处。现将朱文元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案例4则,作简要整理,供同仁参考。
 
肺胃燥热,阴津亏损案
 
王某,男,43岁。初诊时间2017年10月12日。主诉为烦渴、多饮、多尿3月余。初诊时可见口渴欲饮,饮不解渴,多食易饥,小便频,尿量多,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查尿糖(+++),空腹血糖16.1mmol/L。
 
诊断:(肺胃燥热,阴津亏损型)消渴病。
 
治则:清泄肺胃,生津润燥。
 
药用自拟消渴1号方加减: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黄连10g,黄芩10g,天花粉15g,地骨皮12g,生地18g,麦冬12g,泽泻19g,葛根12g,石斛10g,玉竹10g, 山萸肉12 g,僵蚕6g。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7年10月18日二诊:诸症减轻,饮水量明显减少,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查尿糖(+)。效不更方,原方继服20剂,
 
2017年11月7日三诊:诸症消失。查尿糖(-),空腹血糖7.6mmol/L。原方去黄连、黄芩、泽泻,再进10剂,以巩固疗效。
 
按:消渴初起,多以口渴欲饮,多食善饥为主症,证属上、中二消合病。主要病机为肺燥胃热,损伤阴津,以胃火炽盛为关键。胃火偏盛,消灼水谷而成中消。肺燥内热,灼伤肺阴,而见上消。对其治疗宜清肺泄胃先治其标,尤其要清泻胃火,釜底抽薪以治其本。故投以本方,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理肺调胃。上中二焦火旺者,芩、连为必用之品,然需中病即止,以防苦寒伤胃。
 
脾胃虚弱,气阴亏虚案
 
徐某,男,64岁,初诊时间2018年6月5日。主诉:糖尿病3年。初诊时可见口渴欲饮,小便频多,胃纳欠佳,体倦神疲,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脉细缓。尿糖(+++),空腹血糖15.6mmol/L。
 
诊断:(脾胃虚弱,气阴亏损型)消渴病。
 
治则:健脾益气,生津和胃。
 
药用自拟消渴2号方加减:太子参15g,山药18g,花粉12g,白术12g,薏苡仁24g,炒扁豆24g,僵蚕6g,麦冬10g,地骨皮12g,石斛12g,郁金12 g,陈皮9 g。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8年6月12日二诊:服药6剂后,诸症见轻,效不更方,上方继取12剂。
 
2018年6月25日三诊:体倦神疲明显好转。大便渐实,尿糖(-),空腹血糖7.4mmol/L。原方继服,再进12剂,诸证消失,空腹血糖5.9mmol/L。
 
按:消渴病发病与肺、胃、肾、脾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脾虚亦为重要因素。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肺津难以正常输布,致口渴多饮;脾虚,运化无力,故见胃纳欠佳;脾虚失摄,水谷精微下流膀胱,则小便频多而甘。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四肢皆不得禀水谷之气,则形体日渐消瘦。在临床实践中,神疲乏力,气短多汗,大便溏薄等脾虚之象亦为消渴之常见症状。因而健脾益气乃是消渴必不可少治法之一。本法主要适用于消渴中期之阴伤及气或气阴两虚者。益气健脾选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宜。因其药物性味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能益气健脾,又能保肺生津。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案
 
杨某,男,71岁。初诊时间2017年3月16日。主诉为消渴病4年。初诊:口渴欲饮,小便量多而混浊,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视物模糊,舌红苔少,脉细数。尿糖(++),空腹血糖12.6mmol/L。
 
诊断:(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型)消渴病。
 
治则:养肺益肾,滋水生津。
 
药用自拟消渴3号方加减:熟地15g,首乌15g,山药12g,山萸肉10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枸杞12g,黄精9g,元参12g。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7年3月23日二诊:诸症明显减轻,尿糖(-),空腹血糖7.7mmol/L。原方,隔日1剂,续服20剂.
 
2017年4月12日三诊:诸症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随访年余,病情稳定。
 
按:消渴病阴津不足,肺失滋润,则口渴难解,肺不布津,水液直趋膀胱,则尿多难除。肾位下焦,内藏真阴,为脏腑阴津之根本。肾阴不足,津不上承,则口干更甚。肾失封藏,水精失固,则尿多而混浊;且水亏多致火旺,虚火上炎,肺燥胃热更甚,病变久延不愈。因此,养肺益肾,滋水生津是本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沙参味甘淡而性寒,既养阴又清肺,麦冬性寒叶甘微苦,养阴润肺且可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邪热;玉竹、黄精质润,补养肺胃之阴而不滋腻。药理研究表明:麦冬、玉竹、黄精均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滋补肾阴多用,如熟地、山萸肉、首乌、枸杞、山药等。熟地、首乌等,滋阴养血生津,山萸肉补肝肾而涩精气,枸杞滋肾润肺而明目,山药既能养肺益肾,又能补气健脾,元参苦咸而凉,清金补水,生津增液。此法之运用必须注意脾胃功能,以免滋腻太过,阻碍脾运。
 
肝肾阴亏,血脉瘀阻案
 
周某,女,71岁。初诊时间2014年6月8日。主诉:患消渴病12年。初诊可见三消症状不著,刻下头晕目眩,双下肢麻木疼痛,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查尿糖(++),空腹血糖14.1mmol/L。
 
诊断:(肝肾阴亏,血脉瘀阻型)消渴病。
 
治法:养肝益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消渴4号方加减:熟地15g,砂仁10g,山药18g,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12g,黄精12g,丹参24g,首乌15g,鸡血藤18g,红花6g,地龙10g。取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6月20日二诊:服药12剂后,诸症见轻,效不更方,上方继取12剂。
 
2014年7月2日三诊:头昏显著好转,肢体麻木疼痛基本消失,尿糖(-),空腹血糖8.1mmol/L,原方继服,巩固疗效。
 
按:消渴病发病过程中,每有瘀血阻络病理因素存在。津血同源,互为资生转化,阴虚者血必不足,燥热者也可消灼津液,耗伤阴血,使阴血更亏。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血行不畅,导致瘀血内停。另外,阴虚日久尚可累及阳气,阳气虚弱,鼓动无力,更可致瘀血内停。瘀阻气滞,则津液难以输布而使消渴更甚。在临床上本病常见舌下静脉怒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瘀血征象,治疗时必须配合活血化瘀之法。血行津布则燥热可解,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瘀血只是本病之兼症,是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故不宜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之法,而应与他法合用。(朱萌 朱传龙)

上一篇:经方治疗1型糖尿病伴反复角膜溃疡1例

下一篇:中药油剂治疗糖尿病足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