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口腔科>口腔溃疡>正文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偏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患病率达20%左右。具有周期性、游走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唇内、颊、舌缘等处糜烂、疼痛,影响饮食及工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细究其因,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较长,经多法治疗乏效,是因脾肾阳气不足,与心胃火热毒邪相杂并见,呈现寒热互结的双向性的病理反应之故。诚如《医贯》所云:“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虚火,各经传遍所致。”以此笔者自拟连附姜桂汤,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多年临床验证,屡获捷效。

  连附姜桂汤药物组成:黄连、白术、当归、牛膝、白及各10克,生地12克,附子、炮干姜各6~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疮面周围红肿痛烦者,加黄芩、连翘各10克;口苦,大便干涩者,去附子加大黄、枳实各6~9克;心烦焦躁,睡眠不佳者,加竹叶6克,合欢皮15克;口腻食不知味者,加藿香、茯苓各10克,陈皮6克;伴神疲体倦,有气血虚弱征象者,加黄芪15克。

  方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由于病程长,变化多,临床每多寒热虚实互见,湿、毒、瘀夹杂,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局部症状,更要重视全身情况。故治疗当正邪兼顾,一方面要祛除病邪,另一方面要扶助正气,调整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病态的减轻和消除。若见疮就意味属火,把泻火剂作为常规药使用,或把清热解毒之剂当成抗菌药物滥用,则与中医辨证论治之精神相悖。且滥用清解,不但不能挫其病势,有时反使正气消伐,脾气受克,中州虚馁,气血乏源,致使病情缠绵,口疮羁留难瘥。明·张景岳云:“口舌生疮,固多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当代名医谢海洲先生更是一语中的,认为“口疮勿泥于清胃泻火,辨标本先后图治为要,”确是临床经验之谈。本方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针对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甚为合拍。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有很广谱抗菌效果,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还有解热、镇痛、镇静、局部麻醉等作用;生地清热凉血,泄血中热毒伏火;白术燥湿助运,健脾益气而和中,且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高IgG,具有强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附子、干姜辛散温通,振脾肾,复元阳,同时制黄连的苦寒之性,使泻火而不伤正。且“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本草汇言》)。炮姜《本草经疏》云:“辛可散寒理结,温可除寒通气。”其辛散与温中的功能虽与干姜同,但其作用逊于干姜。干姜炮后味变苦涩,善治里寒,有守而不走的特点,李东垣云:“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用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干姜经炮制后辛热之性减,苦涩之味浓,且炮制后质地变轻,其气清扬,专入脾胃之经,能鼓舞脾胃阳气,而有潜散浮火,祛恶养新,敛疮生肌之效;当归活血养血,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疮面新的肉芽组织生长;白及寒凉苦泄,能消散血热痈肿,味涩质,能敛疮生肌,合当归之用,去腐生肌敛疮甚妙;牛膝活血祛瘀,导火毒湿热下行;肉桂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去痼冷沉寒,消阴霾而引火归元;甘草合干姜、黄连同用,可协和寒热,平调升降,调和诸药,又解附子之毒。诸药合方,寒热并用,温清同炉,清泄不伤正,温补不助火,俾寒散、湿化、热清、瘀去、毒消,则斯病速愈。

  病案举例

  刘某,女,62岁。2007年5月12日初诊。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6余年,近年来发作频繁,屡经抗生素、维生素及中药清泻之剂治疗乏效。此次发作已月余,唇内、舌缘两边有大小不等溃疡面数个,疮面周围暗红,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伴舌痛心烦,神疲乏力,进食时疼痛加据,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少而涩,舌质暗淡,苔厚白,脉细弦。证属脾阳不运,寒湿夹瘀,火毒内伏。治当温振脾阳,清泄伏毒。处方:黄连10克,生地12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及10克,附子9克,炮干姜6克,肉桂3克,竹叶6克,甘草6克。服药3剂,舌痛止,能正常饮食,其余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诸症悉除。后以饮食调养,随访1年口腔溃疡再未复发。

上一篇: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 吃猪肝

下一篇: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验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