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口腔科>牙痛>正文

牙痛 中医临床单验方选萃

本来是晴空万里,突然一阵乌云从远处飘来。一霎时,风起云涌,草木狂舞。“哗啦啦,哗啦啦”,终于下起了大雨。
 
可是大雨没有浇灭我的牙痛,感觉牙根像是一座火山,而那牙槽就是火山口。一阵阵内火从体内往外喷薄而出……剧烈的疼痛之后,牙龈瞬间臌胀起来。整个左边腮帮子仿佛受过千钧之力的撕扯,眼冒金星,泪水无意识地从眼眶子里流到我的脸颊……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就纳闷了,牙痛怎么就不是病了?
 
《晋书.温峤传》云:“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温峤因牙齿痛得实在受不了了,直接让医生给拔了。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与牙龈通过诸多经脉的运行,与内脏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牙痛是牙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所以牙痛肯定是体内疾患的外在表现!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包括西医学的急性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致病原因不一,在中医临床上又有不同的表现:胃火牙痛型、风热牙痛型、虚火牙痛型、龋齿型牙痛。类型不同,治法各异。
 
【胃火型牙痛】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也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平常喜欢嗜食辛辣的人,肠胃容易积聚热量,蕴化为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于是就会并发口臭、牙龈出血、牙齿肿痛等症状,这叫胃火型牙痛。
 
〖临床表现〗: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或头痛,口渴饮冷,口气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苔黄厚。治宜清胃散热,凉血止痛。
 
〖中成药方〗首选“牛黄清胃丸”,或“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丸”等。
 
【风火型牙痛】
“风为六淫之首”,六淫之邪都是夹风而至。四时中的寒热暑湿燥火均借风气的流动,侵发肌体而发病,此为外因。内有心胃肝火上攻,内外夹击导致的牙痛称之为“风火型牙痛”。
 
〖临床表现〗:牙齿痛,牙龈红肿,患处遇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或伴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中成药方〗:首选“牛黄解毒丸”,或“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等。
 
【虚火型牙痛】
此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口腔不洁等所致的牙痛。
 
〖临床表现〗: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时间久了则龈肉萎缩,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伴有腰酸痛,口干却不思饮水。舌质红嫩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益肾,凉血止痛。
 
〖中成药方〗:首选“滋阴甘露丸”、或“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龋齿型牙痛】
本病属于中医颜齿、蛀牙、牙虫等症范畴。各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其临床特点以牙体有龋洞,伴刺激痛或自发性疼痛等为主症。其病因为虫。其病机为胃腑湿热,聚于口齿,或肾精亏损,牙失所养,牙虫乘而蚀之所致。
 
【临床单验方选萃】
*〖巴豆膏〗
巴豆1粒,大蒜1枚。上药同捣为膏,取膏少许,以适量棉花蘸药膏裹塞于耳内。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8小时换药1次。
治疗各种牙痛,且疗效可靠。一般3-5分钟即可止痛,连用2-3次病可痊愈。(张士金《浙江中医杂志》,1987(8):370)
 
*〖一笑散〗
川椒6g,为末,巴豆1粒(去壳满烂)。以饭和丸如油菜子大,晾干。同时以棉裹1丸置蛀孔内。结果:一般20分管即可止痛。(陈氏《浙江中医杂志》1982;11~12:504.)
 
*〖龋齿漱口水〗
药用川乌、草乌、高良委、细辛、白芷各3g,为末,浸入白酒100ml中,煨热,含漱于患牙处。2~3次痛止,疗效满意。(岳氏《新中医》1982;6:31.)
 
*〖牙痛散〗
细辛1g,黄连1g,白芷2g,吴茱萸2g,生地3g,炙甘草2g,冰片1g。
先将前6味药研末,过120日筛,再将冰片研细,与上述诸药未混匀,经紫外线照射灭菌后装瓶备用。使用时将药末擦在牙痛患处或牙缝内,以满为止。数分钟后,吐出较多清诞(不可吞咽哦),疼痛渐止。每日4次,一般3-5天可愈,近期治愈率100%。(宋高峰,等.《中医外治杂志》,1996;5(4):46)
 
*大蒜芯芽7枚。将7个大蒜瓣中间芽芯取出,捣烂如泥,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侧养老穴,干后,将蒜泥敷于穴上,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10小时去掉敷料,将穴位上的水泡刺破,放出流体,擦干,涂上紫药水,再包扎3天,局部皮肤即平复。该方适用于各种牙痛,一般用药一次即见效。(马保荣《中医外治杂志》1996;5(6):8)
 
*〖风火型牙痛〗:北细辛、北五倍子各0.6克。捣烂为丸,塞痛处,甚效。
 
*〖阴虚牙痛〗:生附子研末,凉开水调敷足心。(《久病难症必效单方》)
 
〖结语〗
保护牙齿,从小做起!
 
“牙痛姑妈”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小时候经常吃糖,长大后就会龋齿牙痛。
 
另外牙痛患者,在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厚味之品,戒烟酒。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后不宜用牙签剔牙,以免损伤齿龈组织,造成感染、溃烂面疼痛。
 
《直指方》曰:“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古代虽然没有牙刷,但是有漱口水,重视牙齿保护的程度绝不亚于今人。“齿常叩、唾常咽”,则是中医推崇的健齿固齿之妙法。简单方便的保健法,值得一试哦!

上一篇: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下一篇:远离牙痛 中药牙痛停滴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