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中暑>正文

利水通阳临证应用

【利水通阳临证应用】
 
伏暑、暑温兼湿兼痰,宜用利水通阳法 利小便通阳法除广泛应用于湿温证外,亦可以应用于伏暑、暑湿、痰热等证。
 
暑多兼湿或兼痰,有“长夏暑令,暑必兼湿”之说,暑为阳邪,与湿、痰蕴结,如油合于面粉,胶着难解。如温化湿浊则助其暑热,清解暑热则阴凝湿聚,暑湿蕴结更易致三焦阳气通利失职,应用通利小便通达阳气法,使暑湿或痰浊有出路。明·王纶认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此为清心以清暑,利小便即可通阳。伏暑、暑湿或兼痰弥漫三焦者,症见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等。如暑热重于湿或痰者,可选用三石汤〔飞滑石9克,生石膏15克,寒水石9克,杏仁9克,竹茹3克(炒),金银花9克,金汁一酒杯(冲),白通草6克〕;如湿、痰重于热者,可选用三仁汤。吴鞠通医案记载:“伏暑身热,咳嗽呕恶,大便稀溏,兼有肝郁,偏头痛,舌绛口渴,腹微胀,湿中生热,予苦辛淡法。

云苓皮18克,滑石18克,通草3克,姜半夏15克,薏苡仁15克,广陈皮18克,藿香梗9克,蔻仁4.5克,生姜3片,黄芩炭9克,煎3杯,分3次服。”
 
痰热宜利水通阳法 外感湿、寒皆可以入里阻滞阳气之温化而痰湿内生,又可郁而化为湿热,也可化火成为痰火。湿与痰同类而名异,同出于水湿,壅于上焦可致肺气郁闭,咳喘丛生;阻于中焦则致脘闷少食,恶心呕吐;困于下焦可致癃闭、水肿、鼓胀、带证等;痰热阻于经络则成中风。总以舌苔黄腻,胸脘胀满,脉滑为特征。治疗上皆可以利小便以通达阳气,益通达膀胱以利小便。吴鞠通医案记载:“哈,66岁,中风湿口歪,臂不举,腿肿,脉洪数,口渴,胃不开,与辛凉开水道法。

石膏(生)120克,茯苓皮30克,桂枝9克,滑石(飞)30克,晚蚕沙9克,防己6克,半夏15克,白通草6克,桑枝15克,煮3杯,分3次服。2帖而效,14帖痊愈。”
 
湿热内停宜利水通阳法 外感风、湿、寒,皆能致阳气郁闭,更能郁而化热而成为湿热。上焦肺阳受阻则上源闭而下流滞;心阳受阻则湿热上凌心神;中焦脾阳受困则中枢机转不利而水湿不运;下焦肾阳受阻则膀胱失于气化而水液停滞。湿热闭阻于膀胱而成癃闭,溢于肌肤而成水肿,临床多以水肿,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滑为特征,故通利小便、通达阳气为治疗之首务。王泰林医案记载:“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咽喉,无处不受其灾,水势泛滥,浩浩莫御矣。今先从上泻下,盖肺主一身之气,又曰水出高源,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曰从太阳着手,其实亦不离乎肺也。葶苈子、杏仁、川朴、陈皮、茯苓、椒目、生姜、大枣。”
 
分析叶天士治疗湿温、暑温之方药及参阅吴鞠通治疗湿温之论治,可见治疗湿温之法多为淡渗、辛苦、苦寒佐辛等,说明叶天士之言,不能理解为应用温性药以利小便,而应理解为应用不同方法利小便以通达阳气。至于“不在温”也不可一味认为不可应用温补,只要小便通利,亦可温补。总之,利小便以通阳法只适用于湿浊和温热相蕴结而阻滞阳气者,因阳气亏虚致水湿停滞者,不在本治疗之列。利小便以通达阳气法还可应用于痰热、痰火、湿热等内科病变,以求火热得清而痰湿随小便而泄。

上一篇:历代医家称为“祛湿和中”之圣药

下一篇:防治中暑饮品三款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