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是发生于颜面中部,以红斑、丘疹、脓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少数患者除以上表现外,并可导致鼻尖及鼻翼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而使鼻部产生肥大改变,称为鼻赘。临床上可以一种皮损表现为主,也可有几种皮损同时存在,皮损可时轻时重,往往在季节改变、饮酒、日晒、情绪激动、遇热、便秘、劳累后加重。 本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近年来有人认为是由毛囊蠕形螨(毛囊虫)感染所致。因为本病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均较高,而经杀虫剂治疗后,虫体的检出率相应有明显降低。亦有人认为酒渣鼻不一定是毛囊蠕形螨感染发病的,因为皮损的轻重并不与螨的感染率与感染度成正比。总之,关于毛囊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尚无定论,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酒渣鼻的诊断主要根据其发病部位及皮损特点,如表现为颜面中部的丘疹、红斑、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治疗上现代医学对一般轻者外用硫磺洗剂涂搽,1日2一3次;如丘疹明显者常用氯化喹啉口服。近年来多用灭滴灵治疗,疗效不错。如以脓疮为主者,可用小剂量的四环素内服;已形成鼻赘者,或经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或皮损严重且持续不退者当考虑作划痕手术治疗。患者必须禁酒。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以及避免情绪紧张等亦颇重要。 祖国医学亦早有其名,由于鼻准部红赤,故又有称“赤鼻”者。由于青壮年气血方刚,血热熏肺或因嗜酒,或喜食五辛厚味,助升胃火,肺胄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疮。再因风寒外束,气血瘀滞,形成赘瘤。故以清肺胃之蕴热为主,用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治则。(徐昌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