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正文

右胁下疼痛 方以一贯煎加减

金某,男,47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痛3个月。患者右胁下疼痛,时有头晕,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晨时口苦,每因劳累或情志不遂而疼痛加重。曾先后去过多家医院就诊,经查各项理化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服西药治疗其效不显。后来服用疏肝理气中药20余剂,初服疼痛缓解,继服疼痛如初。

刻诊:右胁下隐隐作痛,其痛绵绵不休。头晕,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晨时口苦,心中烦热,胃胀,大便干,数日一行。苔薄黄中剥,脉弦细数。

辨证:肝阴不足,血虚不能濡养肝络而致胁痛,再进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之剂,更耗气伤血,耗伤肝阴。治宜滋水涵木,以柔其刚。方以一贯煎加减。

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生地2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5克,茵陈8克,生麦芽25克,莱菔子30克,代赭石30克,炙甘草10克。3剂,水煎,早晚温服。嘱其调情志,忌辛辣之味。

二诊:药后右胁下疼痛大减,口干缓解,大便通畅,饮食大增,诸恙亦平。舌红苔薄黄中剥,脉弦细数。患者阴虚伤津之象仍在,守方加减,再增清热养阴之品。

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20克,当归15克,生地2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5克,茵陈8克,生麦芽25克,炙甘草10克。5剂,水煎,早晚温服。

三诊:患者服用7剂,药后胁痛、胃胀、晨时口苦消失,口干大减,惟睡眠欠佳,舌红少苔,脉细数。继进原方,适加养血安神之品。

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当归15克,川楝子10克,天花粉20克,枸杞子15克,炒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5剂,每剂水煎早晚温服。

5剂药尽,患者诸症消失,饮食如初,入睡酣畅,精神备增,嘱其以膳食以善其后。

按: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痛者多责之肝胆二经,以其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其治常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化湿为法。然其证病因不同,寒热虚实有别,且不可概论,临证当以辨其气血为关键。

本案患者乃阴虚血燥,经脉失养,脉络绌急而致胁下作痛。治宜滋水涵木,以柔其刚。医者不查虚实,反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之剂,致使气血耗伤,虚者更虚。张山雷曾云:“但气之所以滞,本由液之不能充,芳香气药,可以助运行,而不能滋血液。且香者必燥,燥更伤阴,频频投之,液尤耗而气尤滞,而无不频频发作,日以益甚,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

故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佐川楝子以疏泄肝木。更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茵陈“清肝胆之热,理肝胆之郁”,以升少阳之气;生麦芽“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代赭石、莱菔子降逆开壅,消胀除满,调畅脏腑之气化,使腑气得通,适得其平;后增养心阴,益肝血诸品以宁心安神。证因明辨,治有遵循,矢的相贯,药用清滋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故此案终以一贯煎加减,滋水涵木而收功。

上一篇: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下一篇:四肢难受无处搁置 雷昌林治验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