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3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针刺患侧外关,施以高频率、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泻法并配合腰部运动。结果:38例患者,1次治愈19例,2次痊愈11例,3次痊愈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能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发病多是由于瞬间变换体位、动作不协调、姿势不良、剧烈运动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导致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等软组织发生损伤,多发于青壮年、重力劳动者、腰部肌肉松弛者。2013年9月~2015年4月,笔者跟随王伟志老师门诊,采用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的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3 d。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有腰部扭伤史;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临床X线排除腰椎等部位的骨折脱位及其他脏器病变。
1.3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性别不限。
1.4 排除标准 腰椎X线或腰椎CT或腰椎MRI检查后确诊有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骶髂关节炎、结核、肿瘤等;严重的心脑肺肾肝疾病患者;妊娠妇女及其他不适于毫针治疗者;主动退出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站立位或坐位(病情较重者),手掌掌心向下,取患侧外关穴(即:左侧腰痛,取左侧外关;右侧腰痛,取右侧外关;脊背正中痛,左右外关任选其一),选用0.25 mm×40 mm华佗牌毫针,穴位常规消毒,直刺0.8~1.2寸;针刺入腧穴后,用高频率、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泻法;行针1 min左右,留针30 min(若病情较重,可延长行针和留针时间)。在行针和留针期间,嘱患者做前后左右的腰部运动,活动幅度由小渐大;留针期间患者还可行走和做蹲下、起立的动作,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1疗程。嘱患者每天适当运动腰部并注意腰部保暖。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疼痛消失,运动正常,能参加工作;显效:疼痛基本消失,运动正常,偶有轻度疼痛;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治疗1次,痊愈19例;治疗2次,痊愈11例;治疗3次,痊愈8例,总有效率100%。
5 病案举例
女,32岁,初诊日期:2014年7月24日。因抬重物时腰部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不能行走,坐轮椅来就诊。自诉右侧腰部疼痛剧烈难忍,转侧、弯腰、行走时疼痛加重。查体可见: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右侧腰肌紧张,压痛明显,以腰4、腰5椎右侧椎旁最甚,右下肢直腿抬高(-),查腰X线:无异常。诊断:急性腰扭伤。操作:患者先坐在轮椅上,针刺外关按上述手法行针刺得气后,在家属的搀扶下,缓慢下地,活动腰部,再逐渐增大活动幅度,留针30 min。针刺1次后,患者痊愈。
6 体会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坠腰,多因外伤、劳作闪挫、姿势不当或受凉而诱发,致腰骼部脉络受损,气血闭阻而引发疼痛。外关为三焦经的腧穴,“三焦为原气之别,主持诸气”,因此有调畅气机、消散郁结的作用。外关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联络诸阳经以通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脊背正中。该病病在督脉,瘀血凝滞,搏于腰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选用外关并施以泻法,以振奋阳气,调畅督脉气机,从而使瘀血消散。此外,外关为三焦经的络穴,其位置与内关相对,内关通阴维脉,阴维脉起于诸阴交,联络诸阴经以通任脉,对全身气血起蓄溢调节作用,所以能调节腰部气血的盛衰。可见针刺外关一穴,三焦经、阳维脉、阴维脉、督脉等多经同调,共奏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外关穴能够显著激活脑中枢,激活扣带回、背侧丘脑和颞叶、小脑、枕叶等区域,可见外关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镇痛效果。
本病采用运动针法,与运动医学认为肌肉急性扭伤后给予必要的短时制动相矛盾。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早期活动对急性腰扭伤的康复有重要作用。急性腰扭伤早期活动可防止肌肉粘连和条索、血肿的形成,不仅可使新生肌纤维顺利穿过结缔组织并排列顺序良好,而且毛细血管迅速长入受损区域,为肌纤维再生提供所需的氧与营养。受伤肌肉的抗张性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恢复到未受伤水平,以刺激胶原纤维生长和重新排列。此外,主动运动能有效改善肌痉挛、肌萎缩及控制炎症、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且有解痉以及止痛的作用。腰的主动运动可鼓舞正气,舒调气机,消散瘀结,配合针刺而止病痛。因此,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