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湖北民歌
民歌赏析
歌越唱越熟,路越走越顺,刀越磨越快。作者用唱山歌、走路、磨刀来比喻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引出背越挺越直的道理。这首湖北民歌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睿智和对人生的透彻认知,其中也不无医学道理。
健康话题
人的背虽然在生理上呈S形,但基本是挺直的,文学家们常用“腰板笔直”来形容一个人的健壮。骆驼的背是向上凸的,好像一座山峰,故称“驼峰”。当多种原因引起人的背部变形,使平直的背向上凸起时,与骆驼的驼峰在外表上有某些形似之处,于是,人们习惯上就把它称为“驼背”了。
驼背的原因
驼背,是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病变。按生理学分类,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按发病时间分类,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别。生理性驼背,主要是指老年人脊柱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属于自然衰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人的体质、营养、锻炼等情况不尽一致,表现出的轻重程度也不一样。
脊椎关节的长期磨损、增生或骨刺的形成,骨质密度由紧密到疏松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椎体的变化。常见的如因骨小梁受到破坏而导致的椎体楔形改变、椎间隙前后宽度的改变导致的脊柱变形等,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驼背就出现了。病理改变越大,表现出驼背的程度也就越明显。有一种说法叫“人老变矮”,事实上说的就是人体的这种变化。据测定,人体的这种变化进入30岁后就开始了,40岁后变得明显,老年后更为严重。有人对534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观察,发现男性老人平均降低了3.77厘米,女性老人降低了3.9厘米,最多的降低了13厘米,正是脊椎退行性变化的结果。
病理性驼背,基本是后天才出现的,既可是一些疾病的产物,也可是一些疾病的病因。常见的病理性驼背有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多个椎体、造成患者仰卧站立都困难的骨关节结核,特发性脊柱侧弯等。脊柱的这些异常变化,不仅影响人的外观美,而且影响到人的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人的寿命。医学上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或手术达到彻底矫正、局部矫正或控制症状发展的目的。其一般规律是,发现得越早,采取的措施越得力,治疗的效果就越理想。
挺起你的胸
实践证明,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挺胸收腹的姿势,是矫正驼背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有可能出现的老年性驼背。这种锻炼应该从青壮年时期就开始,并且要持之以恒。锻炼的方法很多,有一种“倒行退步法”简单易行,不妨一试。方法是,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倒步走,走时胸脯挺直,两目平视,双手叉腰,拇指向后,其他四指向前,拇指可按住腰部的肾俞穴。这样锻炼,可以使腰部的肌肉有规律地进行收缩和松弛,有利于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因此,腰是人体的生命源。加之腰处于身体活动的枢纽部位,腰部的劳损是很难避免的。临床上,除驼背外,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疾患也时时困扰着不少人。久坐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于其他姿势,容易引起腰部的相关疾患。因此,经常扭扭腰背、转转脚腿、摆摆屁股、晃晃肩膀、动动脖子、握握手指,可有效缓解腰部不适,防止腰部劳损病变。(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