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风湿性关节炎>正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等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有因卫阳虚疏、风邪入络而成;有因湿热伤气或入血络而成;有暑伤正气湿热入络而成;有风湿肿痛而成;有气滞热郁而成……”。《金匮要略?热痹》论:“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瘴痹煽然而闷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痹入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借鉴前人论述和近代文献,现在多将痹证中已发生关节肿大、僵直、麻木,屈伸不利,畸形和骨质改变等症状者,统称为“尪痹”,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沈师认为尪痹的形成主要为风寒湿热邪痹阻经脉,气血不行,又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成痹。病理性质偏实,活动期多表现为热毒蕴结。治疗上则采用祛风除湿清热、舒筋活络、消肿解毒之法,并针对不同证型施于变则。

张某,男,67岁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有8年的历史,于2004年10月 13日开始经人介绍接受沈师给予辨证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为手指关节肿大,屈伸不利,双侧下肢皮肤变暗红,肌肉瘦削如干柴状,变硬1年余,双侧前臂外侧出现皮疹,长期服用金鸡纳及类固醇激素维持,平素便秘,舌红苔黄干,边有瘀斑,脉弦。西医诊断为①类风湿性关节炎;②硬皮病。沈师诊为“尪痹”,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处方如下:薏苡仁30 g,银花藤30 g,连翘15 g,制川乌10 g,防风10 g,防己10 g,豨莶草10 g,细辛3 g,杜仲15 g,老桑枝15 g,赤芍15 g,苍术10 g,黄柏10 g,牛膝10 g,象皮15 g。2周后症状减,继用至2005年2月23日,症状明显好转,手指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皮肤颜色变淡,查类风湿因子降至正常,嘱其再用药20余剂以巩固疗效。患者已移居加拿大,2011年回国时专程来广州访沈师,病已痊愈。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另外沈师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外治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由于本病的发病部位多位于四肢关节,应用外治法较为方便,常用方法如熏、洗、贴、拔罐、离子导入、红外线加热、微波等。沈师常用经验方如下:当归10 g,白花蛇舌草30 g,夏枯草30 g,紫花地丁15 g,青天葵15 g,红花10 g,桃仁10 g,赤芍15 g,银花藤30 g,连翘15 g,苦参15 g,地肤子15 g。煎液外洗配合使用,能增强疗效,加速好转。全方既可驱在表之风,又能化在里之湿,诸药合用有活血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

【组成】薏苡仁30 g,银花藤30 g,连翘15 g,制川乌10 g,防风10 g,防己10 g,豨莶草10 g,细辛3 g,杜仲15 g,老桑枝15 g,赤芍15 g,苍术10 g,黄柏10 g,牛膝10 g。

【加减运用】上肢关节肿痛为主加生麻黄5 g,羌活10 g;下肢关节肿痛为主加独活10 g,桑寄生15 g。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表现为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上肢尤其是手指关节肿大,疼痛,屈伸不利,下肢关节肿胀,痠软乏力,严重者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四肢沉重酸麻感,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沈师拟定的蠲痹通络汤主要针对“尪痹”中的湿热阻络证型而设,结合岭南地区多湿多雨的气候特点,湿热之邪蕴结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利,阻塞不通而发为关节红肿热痛,酸胀麻木。本方以银花藤、薏苡仁和连翘通经活络,清热解毒为主药;防风、防己祛风胜湿,解痉止痛;黄柏、苍术祛风燥湿,制川乌、细辛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杜仲强筋骨,通经络为辅药;赤芍、生地活血通经,消散瘀血为佐药;老桑枝祛风通络,通利关节善走上肢引药上行;川牛膝活血祛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善走下肢,引药下行,二药又为使药。诸药合用,湿热得清,经络宣通,尪痹之证自除。

上一篇:痹症(寒凝血瘀脾肾阳虚)中医方药

下一篇:风湿热痹中医验案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