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风湿性关节炎>正文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看到王承德教授担任总主编、董振华教授主审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不由得眼前一亮、心里一惊:一套书17册、413万字,数量之多惊人;65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235名学者参与的写作队伍,阵容之大惊人;三位国医大师、院士赞誉连连、亲自写序,规格之高惊人。企图用一篇文字有限的小文去总结、提炼、推出这套被称为“可为初学者张目,可为研究者提纲”“非高屋建瓴、统摄权衡者不敢为也,非苦心磨砺、独具慧眼者不能为也”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晁恩祥序》)“中医辨治风湿病最高学术水平”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路志正序》)集大成之巨著,着实令人发悚,如何下笔行文真有点不知所措。重托难辞,无奈之中只好再做一次打着上架的鸭子了。
 
守正固本 完善风湿病学术体系
 
中医风湿病学的核心是什么?说来是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说文解字》中已有“湿病”的注解,《汉书·艺文志》中已有“风湿之病”的描述,《黄帝内经》中已有“风寒湿三气杂至”的病因,《金匮要略》中已有“风湿病”的命名。之后,“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如朱丹溪湿热论,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湿温论”等,展现了名医硕儒们的才华。“其医理之精道,治法之多样,方药之专宏,内容之翔实,真是精彩纷呈,各领风骚”(《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王永炎序》)。说它“崭新”,当今风湿病学科的概念是由王承德教授1993年在第七届全国痹病学术研讨会上才提出的,后经路志正、焦树德教授同意,学界专家反复论证后才得以通行。一个新学科,就是这样在对古今文献的悉心领会、长期临床的认真研判中诞生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循着这个界定展开,本着历史沿革、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常用中药与方剂、护理与调摄、医案与医话、临床与实验研究等九章的统一体例撰写,为临床常见风湿病的诊疗勾画出一幅较为系统完整、精细实用的蓝图,形成了一套可参可用、可比可照的中医风湿病诊疗体系范本。各册书中表述的内容虽各有千秋,守正固本是他们共同坚守的价值取向。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活实践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形成的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科学,天人相应观、整体认知观、防治并重观、病证协调观、通常达变观、三因制宜观、医药一体观等全面体现了它的本质。学习中医,不能只知其一,挂一漏万;传播中医,必须守正固本,心进脑入。我们要“守”的这个“正”,一曰正宗,是从学科定位判断的,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大背景下融合了儒、释、道等多学科知识的宝库;二曰正规,是从学术定位判断的,中医学是与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紧密关联的生命科学;三曰正确,是从应用定位判断的,中医药学是经得起长期临床实践检验的,使用安全、疗效确切的学问。换句话说,守正,就是固本,就是合理、完善的继承。完成这项崇高的使命,尽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中医自身是铁定了的第一责任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表现了中医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用实际行动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强化了存在感、释放了话语权、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探颐求索 谋求风湿病发展新路
 
中医风湿病的诊疗要走什么样的路子?说来是个比较敏感和必须正视的话题。说它“比较敏感”,是因为它涉及中西医两家的微妙关系及其在中国医疗中的地位之争。说它“必须正视”,是因为疾病谱和医疗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包括风湿病在内的中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譬犹酿酒,西医建厂晚、速度快,产品香型单一,厂址在闹市街头,只要贴上不同的标签,就能让人一目了然;中医年湮代远,香型众多,厂子还在巷子的深处,即便沾唇醉人,却很难通过直觉使常人立刻辨析出清香、浓香、酱香来。这种名与实、知与行上的差异,势必会导致同一病人在中西医就诊对接上出现诸多尴尬。面对这一现实,《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借水行舟,直接采用西医病名,一改惯用的“中西互训”的串联为二者携手同步的并联,巧妙地找到了二者的切合点、拉近了表述上的距离,不仅减少了传导中的一些摩擦和消耗,而且增添了应用中的同享与共荣。与此同时,他们不忘“名同姓不同”的原则,竭力张扬中医在诊疗风湿病中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高招、妙招、绝招,大写中西医诊疗过程中可以互补的中医贡献:精准论其治,或立点打圆,或围魏救赵,或结网捕鱼,或釜底抽薪,用药如用兵;辨证论其法,或清热解毒,或活血化瘀,或滋阴润燥,或补精益气,治病求其本。大量的验方验案,闪烁着中医药的亮点和亮度;铁一般的事实,标示出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全球时代的医疗保健体系,必然是不同医疗体系的对话与互补,决定了医学的多元性。盲目崇拜西医、用西医思辨取代中医不可取,对西医避之莫远、讳之莫深亦不可取。中医学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不重套路重思路,不重死法重活法,在不变中应万变,在万变中变出博大与深邃、灿烂和光明。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目标出发,中国的医疗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中、西医某一家的单门独唱,而是两家在难解难分、难弃难离、难纠难缠中的交响合唱,中西医的结合、组合、配合、协同只是叫法不同的归宿。《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在中西医两个不同学科的关系处理中,探索出了符合时宜的双赢之路:一书在手,知中知西,利患利民,应时应需,反映出中医人在人格上的包容大度、思维上的灵活睿智、追求上的高效务实。
 
团结奋进 培育风湿病传承人才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带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说来是个重要的和值得思考的话题。说它“重要”,是这套书的作用已超出了书的本身,它的背景、立意和目标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互动、协动、联动的趋势将锐不可当。说它“值得深思”,是这套书体现出的国内诸多知名中医风湿病专家通力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上的涟漪,将带来不寻常的连锁反应。轻敲琼琚细听声,《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告诉人们的是,我国现代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发展道路,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从人才建设、团队建设上取得突破的,是几代中医人在艰苦卓绝、拼搏奉献、无缝衔接、薪火相传的报团取暖精神哺育下完成的。路志正的燥痹论、焦树德的尪痹论、谢海洲的扶正治痹论、朱良春的顽痹论等老一辈人的创造和影响力,奠定了这个学科的基础,带出了像王承德教授等这样一批专门人才。王承德教授“在担任第二届、第三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以来,风湿病学界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丰富,全国同道在整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据经以洞其理,验病而司其义’,按尊崇经典、注重临床、传承创新的思路,参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路志正序》),把一个只有20多人的队伍发展成具有400多人的团队,将风湿病学科建成了全国重点专科,其表现出的非凡组织能力和高粘度的亲和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个团队中的一批老将,卧薪尝胆、率先士卒,在全国范围内燃起中医风湿病学科振兴的星星之火,发挥了卓越的表率作用,不少人都担纲了《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的主编职位;这个团队中的一批中年专家,披挂上马、冲锋陷阵,在各自的岗位上挑起大梁为中医风湿病搭台唱戏,发挥了可贵的献身作用,不少人都扮演了《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的主演角色;这个团队中的一批青年学者,勇于创新、敢于作为,在医教研工作中不断刷新着中医风湿病继往开来的屏幕,不少人都成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大显身手的新秀。一套书,是一面旗帜,聚集了全国的一群兵;是一盏灯塔,照亮了身边的一片人;是一个课堂,培育出学科的一队精兵强将;是一支号令,鼓动起中医的一场头脑风暴。书中展现出的这种中医药界团结、老中青合力的风貌,具有积极的清心提神、培补励志作用。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是王承德教授率领风湿病学界的顶尖专家们用心用意奉献给社会的一部资料丰富、内容扎实、经验宝贵的鸿篇巨制,尽管努力去学习它、琢磨它,走马观花之中也很难尽见其真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只能杂议一番。要真正看清它、读懂它,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驻马嗅花、下马触花,用功夫去做点研究工作。相信,热爱它的读者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这座鲜花夺目的大观园,去品味花的芳芬、感知书的温馨、享受隽美的中医礼赞!(温长路)

上一篇:痹证风湿病 探究脾虚致痹的病根

下一篇: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