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腰背酸痛>正文

女性腰痛的痛感不同

  女性身体和生理特点,使得出现腰痛的机会比男性多很多。而腰痛的痛感不同,也代表着不同的情况。

  肾虚腰痛最常见。肾虚腰痛,是女性中最常见的腰痛。它的痛感为整个腰部绵绵作痛、隐痛,酸软无力,劳累或房事后加重。女性每月失血过多,同时肩负孕育、生产,都会损伤肾气。生育过孩子以及反复人工流产的女性较易出现此类腰痛。

  寒湿性腰痛。主要是腰部受风寒侵袭引起,痛感为局部(腰部偏上)疼痛,表现为冷痛,阴雨天加重。

  血淤性腰痛。腰肌劳损或扭伤引起局部淤血以及气血运行不畅,这种腰痛也比较常见,痛感表现为局部刺痛和针扎痛。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肾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腰痛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早期与血淤性腰痛不好区分,应该进行检查。

  盆腔等炎症引起的腰痛。这种腰痛与男性腰痛完全不同,育龄期女性较常见。盆腔炎和宫颈炎引起的腰痛临床上较常见,为腰骶部酸困疼痛,伴有小腹坠疼、白带增多。
 

  最近气温变化大,65岁的糖友张伯不小心感冒了,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一应俱全。可最令张伯烦恼的是,平时控制得很好的血糖,偏偏也在这时“不听话”,血糖值整天“上蹿下跳”地,吓得张伯浑身大汗。张伯就诊后,医生称是因为张伯患了感冒,体内有病菌感染,导致血糖波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表示,糖友在寒冷时节,如果血糖波动厉害,要警惕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而做好身体状况的监测有助于平稳血糖。

  指导专家

  陈小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感染是血糖波动“元凶”之一

  陈小燕表示,血糖波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值大起大落;另一种是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波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会出现眼睛问题、手脚麻木、疼痛、皮肤冰凉等症状。

  “血糖在高水平波动较常见的原因是感染。”陈小燕称,感染属于一种应激状态,身体产生多种保护性物质来保护身体,这些保护性物质也称“应激激素”,最常见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升高一方面能保护人体对抗应激状态,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血糖波动。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消化道、尿路、胆道、皮肤等。此外,心梗、心情变化、外伤、真菌感染、体内有结核菌、肿瘤等的情况,也会导致血糖波动。

  血糖高易“中招”,要及时排因

  感染会导致血糖波动,不仅如此,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也容易出现感染,可以说感染与高血糖是“相辅相成”的。陈小燕介绍,人生活在大环境下,只要对外开放的器官,都会容易遭到病菌入侵。如果病菌只是少量潜伏在体内,于正常人而言,身体会自然地对入侵的病菌进行清除,但若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清除病菌的能力就大大减弱,病菌就会趁机在体内安营扎寨,影响血糖。

  陈小燕提醒,如果糖友本来只是轻微血糖身高,但突然出现药物干预或注射胰岛素后效果都不佳,或近期体重的改变(无论轻重),还有精神状态的改变(心情低落或者过于兴奋)等,都要注意是否身体状况出现了异样,应及时到医院排查原因。

  平稳血糖要从衣食住行入手

  降温时节和寒冷的冬季,于不少糖友而言都要经历一番控糖“大作战”,糖友如何才能战胜呢?陈小燕表示,最重要的两点是要有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因为气温下降的原因,很多糖友减少了活动,但冬天比较容易产生饥饿感,使得糖友不自觉地吃东西多了却又减少了运动,血糖也就难以控制了。”陈小燕称,糖友冬天容易饿,可以吃些升糖指数(GI)低的食物。GI食物的特点:比较原始,如粗粮类;颜色深,如红米、黑米比白米好;粗加工,如煮饭时放少点水,粥类易升糖,更不要吃隔餐饭,反复加热米饭使得淀粉更容易吸收。运动方面,糖友也要保持一贯的运动量,不能因为天气寒冷而偷懒。

  除了饮食和运动外,糖友也要做好以下几点。

  身体监测。除了血糖外,还要留心血压、心率的检测,多关注身体的变化,对预防病菌感染、并发症都有帮助。

  给皮肤补充“营养”。夏天皮脂腺会分泌油脂保护皮肤,但天气冷时毛囊会收缩,油脂分泌少了就使得皮肤表面的神经没有营养,出现皮肤干燥等情况,容易引发感染。因此,糖友在寒冷干燥的季节,要相应涂抹一些润肤液,保护皮肤。

  手脚要保暖。糖友血管大多存在问题,天气冷血液循环更差,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症状,此时可用温水泡脚保暖,但切忌用暖水袋直接接触皮肤和开着电热毯睡觉。

  防中风。对于糖友来说,因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出现中风等问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

  畅情志。心情不好也会影响血糖的平稳,还会导致抵抗力变差,因此糖友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上一篇:注重保健养生 驱腰痛疗肩周炎

下一篇:活用肾着汤治腰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