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正文

施杞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 系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 生裂隙, 在外力的作用下, 髓核组织向后方或后外方突 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引起的以腰痛及下 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1 ] 。目前该病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危害性大, 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施杞教授临证 50 余年, 对于慢性筋骨病的诊治形 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2-4 ] , 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疗效显著, 现介绍 如下。

1 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医学诊断病名, 在中医学 中并无此病名。中医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将其归 属于 “腰背痛 ” “腰痛 ” “痹证” 等范畴。中医学认为, 气 血、 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 关系。腰为肾之府, 故本病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施 杞教授指出其发病机制多虚实相兼, 风寒湿热及闪挫 劳损为外因, 肝肾亏虚为内因。内外因素综合影响, 致 腰部经脉气血阻滞、 筋脉失养而致腰痛。

1.1 气滞血瘀 《素问·宣明五气》 曰 : “五劳所伤, 久 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 长 期劳损或外伤直接损伤筋骨, 血瘀气滞不通, 经脉痹 阻, 不通则痛, 形成本病。另外, 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 行, 老年人年老体弱, 筋骨懈惰, 气血不足, 无力推动血 液于脉管内正常运行, 气滞则血瘀, 瘀血内生, 痹阻经 脉, 亦可形成此病。

1. 2 外邪六淫侵袭 久居湿冷之地, 或冒雨涉水, 或 身劳汗出当风, 致风寒湿邪侵入 。《素问·痹论》 曰: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 寒性凝滞, 湿性重着, 致经脉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 使腰部肌肉、 筋骨发生酸痛、 麻木、 重着、 活动不利而引发腰痛。此外, 寒湿之邪滞 留于经络关节, 久则郁而化热, 而成湿热。

1. 3 跌扑闪挫及劳损、 强力负重或体位不正 腰部用 力不当或者反复多次的腰部慢性劳损, 损伤筋骨及经 脉气血, 致气血阻滞不通、 瘀血内停于腰部而发病。

1. 4 肝肾亏虚 肝藏血主筋, 储藏和调节血液运行, 濡润筋脉; 肾藏精主骨, 肾精充实则骨骼强健。中老年 人, 肝肾亏虚, 肝血不足, 筋失濡养, 不能维持骨节之张 弛, 关节失滑利; 肾精不足, 不能充实骨髓, 则髓减骨 枯。素体禀赋虚弱, 加之劳累太过, 或年老体弱, 致肾 气虚损, 肾精亏耗, 久之肝血不足、 筋骨无以濡养而发 为腰痛。

施杞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变核心为盘源 性退变, 同时总结分析出椎间盘退变初、 中、 晚三期的 变化规律。初期( 3 ~ 5 个月) 气血失和, 气血痹阻, 以 软骨终板钙化、 微循环障碍为病理改变; 中期( 5 ~ 7 个 月) 气虚血瘀, 络脉瘀阻, 以炎症因子释放、 细胞外基质 降解为病理改变; 晚期( 7 ~ 9 个月) 气虚血瘀, 肾精亏 虚, 以细胞信号紊乱、 细胞凋亡为病理改变。除了椎间 盘退变、 突出, 还存在着炎症因素 [5-7 ] 。 2 辨证施治 施杞教授指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多以 腰痛及下肢疼痛、 麻木、 牵掣为主; 体征以直腿抬高试 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足趾背伸、 跖屈肌力减弱, 小腿足 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等为主。施杞教授认为该病按病 程发展可以分为初期、 中期、 晚期, 提倡分三期论治。 初期以疼痛、 麻木为主; 中期疼痛、 麻木缓解未尽; 后期 疼痛缓解, 仍感局部酸胀不适, 病情多虚实夹杂。

2. 1 初期

2. 1. 1 血瘀型 腰腿疼痛如针刺, 疼痛麻木有明确的 定位, 白天较轻, 夜晚加重; 腰部板硬, 下肢牵掣, 腰部 活动受限;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多弦紧。 辨证: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治法: 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 处方: 疼痛明显者, 以筋痹方( 生黄芪 15 g, 当归 9 g, 生白芍 15 g, 川芎 12 g, 生地黄 9 g, 柴胡 9 g, 乳香 9 g, 羌活 12 g, 秦艽 12 g, 制香附 12 g, 川牛膝 12 g, 广 地龙 9 g, 炙甘草 6 g) 合三藤饮( 青风藤、 络石藤、 鸡血 藤) 加减; 麻木为主者, 以筋痹方合三虫饮( 全蝎、 蜈蚣、 土鳖虫) 加减。

2. 1. 2 湿热型 腰部疼痛、 作胀, 下肢无力; 疼痛处伴 有热感, 遇热天或雨天加重, 口渴; 小便色黄, 量少而 频; 舌苔黄腻, 舌质偏红, 脉弦数。 辨证: 湿热下注, 经脉失畅。 治法: 清热利湿, 疏经通络。 处方: 热痹方( 黄芪 15 g, 柴胡 9 g, 当归 9 g, 苦参 9 g, 党参 12 g, 苍术 9 g, 防风12 g, 羌活12 g, 知母9 g, 茵陈 12 g, 黄芩 9 g, 秦艽 9 g, 露蜂房 9 g, 大枣 12 g, 炙 甘草 6 g) 合牛膝、 生薏苡仁加减。其中牛膝可以引经 下行, 生薏苡仁不仅具有祛湿功效, 还有抑制炎症因子 的作用。

2. 2 中期 中期多见气虚血瘀证。腰膝疼痛, 痿软, 肢节屈伸不利, 或麻木不仁; 舌质淡黯、 苔薄白腻, 脉 沉细。 辨证: 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 气虚血瘀。 治法: 益气化瘀, 祛湿通痹。

处方: 以疼痛为主者, 予调身通痹方( 炙黄芪 15 g, 党参 12 g, 当归 9 g, 白芍 12 g, 川芎 12 g, 熟地黄 12 g, 柴胡 9 g, 独活 12 g, 桑寄生 12 g, 秦艽 12 g, 防风 12 g, 桂枝 12 g, 茯苓 12 g, 杜仲 12 g, 川牛膝 12 g, 炙甘草 6 g) 合三藤饮加减; 以麻木为主者, 予调身通痹汤合三 虫饮加减。

2. 3 晚期

2. 3. 1 肝肾亏虚型 腰部酸痛, 腿膝乏力, 劳累后明 显, 平躺休息后则减轻。偏阳虚者, 面色苍白, 手足不 温, 精神疲惫, 腰腿发凉, 或有阳痿、 早泄, 妇女带下清 稀; 舌质淡, 脉细。偏阴虚者, 咽干口渴, 面色潮红, 倦 怠乏力, 心烦失眠, 多梦或有遗精, 妇女带下色黄味臭; 舌红、 少苔, 脉弦细数。

辨证: 肝肾不足, 经脉失养。

治法: 补益肝肾。偏阳虚者, 宜温补肝肾、 充养精 髓; 偏阴虚者, 宜滋阴补肾、 柔肝益精。

处方: 偏阳虚者, 可用温肾通痹方( 炙黄芪 12 g, 党 参 12 g, 当归 9 g, 白芍 12 g, 川芎 12 g, 熟地黄 12 g, 柴 胡 9 g, 山茱萸 12 g, 怀山药 18 g, 枸杞子 12 g, 鹿角片 9 g, 菟丝子 12 g, 熟附片9 g, 肉桂6 g, 杜仲12 g) 加减; 偏阴虚者, 可用益肾通痹汤( 炙黄芪 12 g, 党参 12 g, 当 归 9 g, 白芍12 g, 川芎12 g, 熟地黄12 g, 柴胡9 g, 山茱 萸 12 g, 怀山药 18 g, 枸杞子 12 g, 川牛膝 12 g, 炙龟甲 9 g, 鹿角片 12 g, 菟丝子 12 g) 加减。

2. 3. 2 气血不足型 腰腿酸软无力, 劳累后加重, 休 息后减轻; 面色萎黄,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睡眠不佳;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辨证: 气血亏虚, 经脉失养。

治法: 益气和营, 活血通痹。

处方: 人参养荣汤加减。

2. 3. 3 寒湿痹阻型 腰腿冷痛, 寒凝酸楚, 下肢发凉, 腰部沉重, 转侧不利, 受寒及阴雨天加重; 舌苔薄白或腻, 舌质淡, 脉沉紧或濡缓。

辨证: 寒湿痹阻, 经脉不畅。

治法: 温经散寒, 祛湿通络。

处方: 寒痹方( 生黄芪 15 g, 党参 12 g, 当归 9 g, 白 芍 12 g, 川芎12 g, 柴胡9 g, 熟地黄30 g, 鹿角片9 g, 肉 桂 3 g, 炮姜 6 g, 生麻黄 6 g, 白芥子 9 g, 砂仁 3 g, 炙甘 草 6 g, 牛蒡子 9 g, 白僵蚕 6 g) 加减。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 除中 药内服外, 还可外敷中药, 配合针灸、 推拿、 牵引、 理疗、 静脉用药、 骶封等方法。应注意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 床 3 周。按摩推拿前后亦应卧床休息, 推拿后一般绝 对卧床, 使损伤组织修复。症状基本消失后, 可在腰托 保护下起床活动。疼痛减轻后, 应开始锻炼腰背肌, 以 巩固疗效。一般经严格正规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3 ~ 6 个月无效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重, 处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 可在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基础 上, 配合黄芪、 红花注射液等静脉用药以活血化瘀, 或 甘露醇、 地塞米松等脱水肿、 消除炎症刺激, 以尽快缓 解疼痛症状。

3 临证经验

3. 1 运用立体思维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物理性 压迫、 化学炎症刺激、 免疫反应的综合病理表现, 因此, 其临床症状程度往往与髓核突出大小不成正比, 有些 患者影像学提示髓核突出巨大, 而临床症状轻微; 有些 患者影像学提示髓核轻微膨出, 但临床症状明显。 施杞教授指出, 对于此病的诊断、 治疗, 应运用立 体思维分析,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掌握椎间盘退变的三 期变化规律, 抓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理机制, 不 能孤立地只看影像学表现。如此, 才能在处方用药时 得心应手。

3. 2 需重视与腰椎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腰椎结核不仅表现为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通常还伴有 全身症状及午后低热、 乏力盗汗、 腰部强直, 下腹部可 触及冷脓肿, 血沉增快。X 线片或 CT 检查显示椎间隙 模糊、 变窄, 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强直性脊柱炎多始于青少年, 男性多见, 起病缓 慢。病变多始发于骶髂关节, 除腰痛外, 可伴有背胸 部、 颈部僵硬痛, 病变部位长时间休息后僵硬感, 活动 后减轻或消失。X 线片早期可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小关 节模糊, 后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可通过检测血沉、 C 反应蛋白、 类风湿三项、 抗 “O” 、 HLA- B27 明确诊断。

3. 3 全程治疗与阶梯治疗 椎间盘退变是造成腰突 症的病理因素, 化学炎症性刺激与机械性压迫是引起 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原因。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 盘退变逐步进展、 症状逐步加重的过程, 不同阶段主导 症状的因素不同, 因此全程治疗与阶梯治疗是椎间盘 退变性疾患的治疗策略。应根据病情所处的阶段, 采 取相应的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 性, 更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适当治疗。越是高级 阶梯的治疗创伤越大, 对机体自然解剖状态的干预越 大; 每一高级阶梯的治疗可作为相对低级阶梯治疗的 补救措施。

尽管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推崇系统正 规的非手术方法, 但并不排斥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 认为应严格按照手术指征, 能保守治疗尽量保守治疗。 而且推崇阶梯疗法, 即从保守治疗依次到微创、 常规减 压手术、 非融合固定, 最后到融合固定的治疗阶梯。对 个例而言, 必须考虑愈后、 创伤、 风险、 花费及患者意愿 的平衡。

3. 4 耳穴治疗 门诊中常有患者在就诊时腰部疼痛 明显, 转侧活动受限, 两侧骶棘肌痉挛。施杞教授首先 予耳穴治疗, 用食指及拇指指腹按压、 牵拉双侧对耳轮 的上部, 可适当进行捻按, 每次按压 30 s, 以患者感觉 疼痛但能忍受且耳轮出现胀热感为宜。该法具有疏通 经气、 缓解腰骶部疼痛及肌肉痉挛, 改善腰骶部活动等 功能 [8 ] 。

3.5 整腰三步九法 施杞教授在 “痹证学说” 和“经筋 失衡学说” 的理论指导下, 融汇石氏伤科与王氏武术伤 科的特长, 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 创立了整腰三部 九法。第一步理筋手法, 以点法、 揉法和 法为主; 第 二步整骨平衡法, 以拔伸法、 屈腰法及斜扳法为主; 第 三步通络平衡法, 以点法、 抖法和拍法为主。

整腰三步九法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提高局 部组织痛阈, 放松紧张和痉挛的肌肉, 促进损伤组织修 复和血肿、 水肿吸收, 消除创伤性无菌炎症而松解粘 连。所以, 手法能直接放松肌肉而解除肌肉紧张、 痉 挛, 进而起到舒筋活血、 化瘀通络的作用 [9 ] 。

3. 6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施杞教授在诸法治疗的同 时, 尤重配合患者的自主功能锻炼。施氏十二字养生 功是由施杞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 继承 伤科大家石筱山、 石幼山治伤心得, 以及武术伤科大师 王子平的武术精华而创编的一套养生保健功法。此功 法通过“洗、 梳、 揉、 搓、 松、 按、 转、 磨、 蹲、 摩、 吐、 调” 等 十二势( 简称十二字) , 以内调气血脏腑、 外强筋骨, 扶 正祛邪。

十二字养生功能起调节局部及全身肌力平衡、 改 善血液循环、 消除小关节炎症, 以及增进食欲、 调节患 者心情等作用。可作为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锻炼方法, 以益于祛除疾病、 延年益寿 [10 ] 。

3. 7 骶管封闭治疗 骶管封闭是一种快速、 有效的治 疗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 可配合此法治疗。施 杞教授指出, 为保证安全性, 应常规手术室完成骶封疗 法。患者取俯卧位, 下腹部稍垫高, 先摸清骶裂孔的位 置, 然后消毒、 铺手术巾。以 1% 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 麻醉, 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 在穿破骶裂孔的韧带进入 骶管时有阻力消失的感觉, 然后将硬膜外导管通过针 管内腔缓缓插入, 送入腰骶部硬膜外腔。一般插入 10 ~15 cm 已足够, 回抽无血性液体并可观察到导管尾 端有搏动证实插管到位, 即可缓慢注入配置好的合剂 ( 2%利多卡因 5 ml +0. 9%NaCl 溶液35 ~45 ml + 确炎 舒松 20 mg 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1 ml, 共 35 ~ 50 ml) 。要求分 3 ~4 次间隔缓慢注入, 并密切注意患 者的反应; 注射完观察 5 min, 无特殊不适后即可进行 手法治疗 [11 ] 。 在骶封结束后再配合四步松解手法, 即拔伸下压 法、 侧卧斜扳法、 直腿抬高和髋膝屈伸法、 悬空抖腰法。 施杞教授认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应具 有防、 治、 养一体化的理念。需从整体观念这一“治未 病” 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 根据辨证结果, 积极进行治 未病。防、 治、 养一体, 以及内外兼治、 动静结合、 终身 护养为防治该病的重要原则。

4 验案举隅

陈某, 男, 66 岁。初诊日期: 2014 年 3 月 27 日。 主诉: 反复腰腿痛 5 年, 加重 1 个月。

现病史: 5 年前无明显外伤下出现腰部疼痛, 后逐 渐放射至双下肢。近 1 个月症状加重, 行走困难。寐 纳可, 二便调。体检: L 4 、 L 5 棘突及棘旁 1. 5 cm 压痛, 放射痛( + ) 。左直腿抬高 60°, 加强试验( + ) , 右 > 80°。左下肢萎缩。舌质淡、 苔腻, 脉弦滑。检查: 腰椎 MRI 示: L 4 、 L 5 椎间盘突出。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 腰痹病( 气 虚血瘀) ; 治法: 益气化瘀, 利湿通络。予筋痹方加减。 处方: 炙黄芪 9 g, 潞党参 12 g, 全当归 9 g, 炒白芍 12 g, 大川芎 12 g, 生地黄 9 g, 软柴胡 9 g, 京三棱 12 g, 杜红花9 g, 炙乳香9 g, 五灵脂12 g, 左秦艽9 g, 制香附 12 g, 川牛膝 12 g, 广地龙 9 g, 青风藤 12 g, 藿香 12 g, 佩兰 12 g, 姜半夏 9 g, 野菊花 12 g, 炙甘草 6 g。14 剂。 每日 1 剂, 水煎, 分两次服用。嘱药渣热敷患部。同时 予麝香保心丸口服。

二诊( 4 月 10 日) : 下肢行走情况较前好转, 遇天 气异常症状变化不明显。舌淡、 苔厚腻, 脉涩。治予益 气化瘀、 化痰通络。原方去京三棱, 加广陈皮 12 g、 厚 朴 9 g、 枳实 9 g、 黄芩 6 g。14 剂。

三诊( 4 月 24 日) : 双下肢有力, 行走较前稳。舌 淡、 苔薄, 脉弦。原方 14 剂。并予蝎蜈胶囊口服。 按 本案患者病程长, 已出现下肢肌肉萎缩, 理当 手术。但患者因各种因素影响, 坚决要求非手术治疗。

施师认为,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 其为久病耗气, 久 病成瘀。气虚则推动无力。一则血行不畅, 瘀阻经络, 血不能荣, 筋失所养, 故见疼痛、 肌肉萎缩; 二则气机不 化, 痰湿内生, 痹阻经络, 加重病情。苔腻、 脉弦滑乃痰 湿阻滞之象。施师以局部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整体调 治, 并结合练功方法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及气血畅行。 内服方以施氏筋痹方为基本方益气活血通络, 减活血 化瘀之桃仁, 改用三棱增强破血行气以止痛; 加青风藤 增强祛风通络之力; 姜半夏、 藿香、 佩兰燥湿清热; 因久 瘀易化火, 故以野菊花清热解毒。二诊时症状改善, 故 去京三棱。但苔厚腻未化, 考虑到暑湿之邪内侵, 气机 不化, 故加陈皮、 枳实、 厚朴加强理气化痰功效, 黄芩清 肺热助化痰。三诊时诸症得减, 原方再进以维持疗效。 虑久痹难愈, 予中成药蝎蜈胶囊加强搜风通络。全程 治疗以通为用, 益气扶正, 活血化瘀, 清除兼邪。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莫文 李晓锋 叶洁笪 巍伟 施杞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 倒走等于“盲走”

下一篇:腰部经脉气血阻滞 治腰椎问盘突出症经验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