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方>中药验方>正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方大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为好。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紫斑”和“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风热伤络:外感四时不正之气,尤以风热邪毒入侵,酿成热毒,郁于皮肤,血络受损,血液外溢而出现紫癜。

  血热妄行:外感热毒或内生郁热,热迫血行,血溢于脉外,形成紫癜。

  气不摄血:脏腑内伤,脾气亏虚,正气不足,不能统血摄血,血液,外溢肌肤形成紫癜。

  虚火灼络:阴血耗损,肾阴不足,精血匮乏,虚火内生;或久服温热之剂,脏腑阴阳乖张,阴不能抑阳,均可导致虚火灼络、血脉受损而成紫癜。

  瘀血阻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滞不行或气虚无力,均可导致血行滞涩,瘀血阻于脉络,则血不能循其常道而渗溢于外,产生紫癜。

  辨证论治

  1.风热伤络证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全身酸痛,食欲缺乏,皮内或皮下瘀点,针尖大小,或大片瘀斑,分布不均,四肢较多,常伴有鼻衄、齿衄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安络。

  [方药]  银翘散加减。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板蓝根、紫草、蝉蜕、茜草、生地黄、牡丹皮。咳嗽咽红者加杏仁、黄芩;鼻衄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炭;大便出血者加苦参、地榆炭、槐花炭;出血较多者加阿胶珠、三七粉。

  2.血热妄行证

  [证候]  起病较急,出血较重,皮肤瘀斑,斑色深紫,多伴鼻衄、齿衄,可有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主要药物:生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黄连、栀子、黄芩、紫草。

  初起伴发热、头痛者加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鼻衄、齿衄者加仙鹤草、白茅根、焦山栀、藕节炭;便血者加大黄炭、地榆、槐花炭;尿血者加大小蓟、白茅根。

  3.气不摄血证

  [证候]  病程较长,皮肤黏膜散发瘀点瘀斑,色泽淡红,反复发作,此起彼伏,亦可伴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力.乏,头晕心悸,爪甲淡白,食欲缺乏,舌质淡胖,脉缓弱。

  [治法]  补气摄血,健脾养心。

  [方药]  归脾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紫癜此起彼伏或伴有其他出血者,加仙鹤草、侧柏叶、参三七、当归化瘀止血;纳呆便溏者,加山药、焦山楂健脾开胃;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湿冷,气息微弱,脉象细数,急用人参、附子、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

  4.虚火灼络证

  [证候]  全身散在瘀血瘀斑,下肢为甚,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暗红,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颧红烦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知柏地黄汤加减。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潮热者加鳖甲、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凉血退蒸;盗汗者加煅牡蛎、玄参养阴敛汗;鼻衄、齿瓤者加参三七、茜草炭、焦山栀、牛膝清热凉血止血。

  5.瘀血阻络证

  [证候]  紫斑色泽紫暗,或有瘀块、血肿,腹有痞块,可伴有腹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 适血通络,祛瘀生新。

  [方药] 桃红四物汤。主要药物: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临证时可酌加丹参、三七、牛膝、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伴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伴血虚者加阿胶、制首乌补益精血。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鲜马尾松针30~60克,鲜茅根、藕节各15~30克,仙鹤草15克。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 各型出血。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益气凉血化瘀饮

  [药物组成] 生地黄9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12克,生藕节15克,大蓟9克,小蓟9克,生地榆9克,茜草9克,生甘草4.5克。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三黄四物汤

  [药物组成] 黄芩10克,黄连1.5克,生地黄10克,川芎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

  [功效]  清热燥湿,凉血活血。

  [适应证]  湿热动血之紫癜。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4.赵心波经验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12克,浙贝母10克,天花粉10克,败酱草10克,紫花地丁10克,大青叶12克,连翘12克,大小蓟各15克,茜草10克,紫草6克,白茅根30克。

  [功效]  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伤络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何世英经验方

  [药物组成]  焦白术12.5克,野党参9克,云茯苓9克,紫丹参9克,杭白芍25克,生山药9克,炙甘草4.7克,川芎4.7克,桂枝4.7克,大枣5枚。

  [功效] 健脾和营。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6.血热方

  [药物组成]  水牛角(先煎)、蒲公英、白茅根、槐花、血见愁各30克,生地黄12克,炒白芍、炒赤芍、黄芩、炒牡丹皮各10克,茜草、地榆各15克,紫苏梗、陈皮各5 克。

  [功效]  降气泻火,止血散瘀。

  [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伤络证。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体针:取双侧涌泉穴,行强刺激法,不留针,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艾灸:主穴取八华、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

  耳针:肾上腺、膈、肝、肺、内分泌。急性型加胃、心;慢性型加脾、肾。操作:每次取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之。急性出血者可用强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用揿针埋针1~2日。

  2.穴位埋线法

  处方:足三里、血海、气海、脾俞、肾俞。操作:在常规消毒及局麻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一厘米,分离肌层后,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后,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埋人适量的消毒肠线,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冲洗消毒后,缝合切口,用纱布覆盖并固定,7日拆线。

  3.外治法

  山栀末少许塞两侧鼻孔,用于伴鼻出血者。

  4.食疗法

  方法一:黄花鱼200克,旱莲草60克,置砂锅中,加水慢火炖一天,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鱼鳔全部炖化,去渣,分4次服,每日两次,连服数剂,服时加热。用于热毒郁蒸证。

  方法二:枸杞子10~15克,红枣10枚,党参15克,鸡蛋两枚,放砂锅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6~7剂。用于气不摄血证。

  方法三:生羊腔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一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枚,煮稀粥,每日2~3次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5.中成药

  宁血糖浆: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用于气不摄血证。

  云南白药:每次0.5~1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衄、齿衄、便血。

上一篇:性交晕厥的中医调治

下一篇:升阳散火汤方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