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有祛风除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之效。中医“痛风”,并非单纯现代医学的“痛风”,是指由风、寒、湿、热、痰、血瘀等引起,以周身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疾病,疗效满意。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由黄柏、苍术、桂枝、防己、桃仁、红花、川芎、羌活、白芷、威灵仙、天南星、龙胆草、神曲等组成。中医所说“痛风”,并非单纯现代医学的“痛风”,是指由风、寒、湿、热、痰、血瘀等引起,以周身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临床上,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刘某,女,37岁,2007年3月26日初诊。
2003年,患者在西医院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直用激素治疗,现每日服泼尼松15mg。双手手指关节变形,右手指、左手无名指及小指麻木疼痛,肩项背痛,膝关节痛,胸腹灼热而胀,胃脘痞满,口中异味,时心悸,小便黄浊,舌紫暗胖、苔黄腻根厚,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血沉35mm/h,抗核抗体(+),血红蛋白89g/L。B超:双肾呈慢性炎性改变。
辨证: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燥湿,活血解毒。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天南星10克,桂枝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威灵仙20克,防己15克,川芎15克,秦艽20克,大腹皮15克,龙胆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服上方14剂后,手指关节麻木疼痛明显减轻,胸腹灼热而胀、胃脘痞满不显。肩项背痛、膝关节痛好转,口中异味渐退。舌暗红、苔薄黄,脉滑。检查:血沉22mm/h,血红蛋白110g/L,抗核抗体(+)。减泼尼松5mg,继上方加减,再进30余剂后,再减泼尼松5mg。
再诊时,手指关节痛基本不显,余症消失,仍留关节变形,能从事家务劳动,停用泼尼松。以知柏地黄汤合四妙散加减,服药半年余,巩固疗效。病情稳定,至今5年未复发。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对于SLE的治疗,现代医学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能缓解病情,但难以阻止疾病进展,致肾脏等脏器损害甚或进入狼疮危象。
SLE属于中医“温毒发斑”、“五脏痹”等范畴。其病机是由于风湿热邪内舍,与体内热毒相搏,燔灼气血,瘀阻脉络与肌腠,痹阻骨节,损伤脏腑,从而形成复杂临床表现。该病人由于热毒浸淫,造成骨节痹阻,所以手指关节变形疼痛;热毒瘀阻脉络,经气不畅,则肩背膝关节肌肉疼痛;湿热阻碍中焦气机,出现胸腹胀闷灼热,胃脘痞满,口中异味;湿热毒邪燔灼上下,充斥内外,阻滞气血运行,故舌紫暗胖,苔黄腻根厚,脉弦滑数。
治以清热燥湿,活血解毒。方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方中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天南星祛风痰,尤能化经络间痰浊之气;川芎理气活血,通行十二经络,桃仁、红花活血通络,三者共奏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桂枝通阳化气,温经通脉,引诸药直达病所;防己除湿利水消痹;神曲化浊消积,祛经脉筋肉之“陈腐之气”;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加白花蛇舌草解毒清热利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二诊时症状明显减轻,减服激素,三诊即病情稳定,后停用激素,用补肝肾、利湿热、活血通络法,巩固疗效,至今5年未复发。
干燥综合征案
秦某,女,44岁。2007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2001年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经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周身关节、肌肉疼痛,髋、膝、踝关节尤甚,活动受限,双侧腮腺肿大压痛。四肢皮肤时有瘾疹瘙痒,咳黄绿痰,目干涩痛。舌紫暗胖大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现每日服强地松10mg,1次。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抗SSA(+)、抗SSB(+),类风湿因子(-),血沉110mm/h,IgA5.6g/L。
辨证:湿热内蕴,瘀血阻络。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化瘀。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桂枝10克,秦艽20克,石斛15克,神曲15克,生地10克,天南星10克,威灵仙30克,穿山龙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周身关节肌肉疼痛减轻,膝、踝关节可屈伸活动,隐疹消失。抗核抗体(+-)、抗SSA(-)、抗SSB(+),血沉36mm/h。守方加减继服30剂,减强地松5mg,日1次。
三诊:关节肌肉疼痛基本消失,余症不显。再服30剂,停强地松,肌肉关节痛未作。后以上方加减服药3月余,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按: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以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属于中医“燥证”、“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脏腑阴虚为本,火热化燥为标,湿热瘀血为其变。
本例患者乃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而致诸症内生。湿热蕴结,瘀阻络脉,则周身关节、肌肉疼痛,活动受限,双侧腮腺肿大压痛,湿热下行,流注关节故髋、膝、踝关节疼痛尤甚;内蕴之湿热,郁于皮肤则隐疹瘙痒;湿热搏结,损阴伤液,故目干涩痛;舌紫暗胖大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亦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所致,遂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治之。
方中黄柏、苍术清热除湿;威灵仙、秦艽、穿山龙祛风通络止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桂枝通阳化气,温经通脉;神曲化浊消积;天南星化痰解痉;石斛、生地滋阴润燥,诸药恰中病机,共奏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服药14剂,诸症明显减轻,守方加减,调理2月余,停服激素,再守法治疗3月余,随访1年未复发。
痛风案
刘某,男,56岁,2007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痛风(尿酸盐肾病)6年,平素嗜食肥甘,一月前受寒后出现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左足趾跖关节红肿痛甚,不可触及,夜剧昼缓,屈伸不利。服用秋水仙碱疼痛缓解不明显。双耳轮及手足可见痛风石。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素食3天查血尿酸512.9mol/L,尿尿酸7.7mol/L。
辨证:湿热痰瘀痹阻经络。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痰。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桂枝15克,白芷10克,川芎15克,防己10克,秦艽20克,茯苓15克,薏仁30克,天南星10克,威灵仙15克,忍冬藤20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复诊:关节肿胀不显,疼痛明显减轻,屈伸自如,舌暗红,苔淡黄微腻,脉弦。效不更方,再进30剂,关节痛消失。查血尿酸:295mol/L,尿尿酸:3.78mol/L。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血中尿酸结晶而引起的组织损伤疾病。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西医治疗痛风的首选药为秋水仙碱,虽见效快,但降血尿酸及促进尿酸排泄效果不显,易反复反作,并形成药物依赖,损害肾功,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和毒性反应。
“痛风”中医归属于“历节风”、“痹证”的范畴,多由于风、寒、湿、热等致病因素引起的经脉痹阻不通而致。本病案中,该患者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寒侵犯经络,导致气血不通、瘀血凝滞,络脉不通而发病,急性发作多为湿热瘀滞较甚,以标急为主,辨证为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治当清热化湿以泻浊,活血化痰通络以止痛。
方选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取其祛风除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之效;加茯苓、薏仁健脾利湿化浊,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并嘱注意饮食调节,二诊诸症即明显好转,守方治疗30剂,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案
杨某,女,37岁,2006年11月26日初诊。
患者类风湿关节炎9年,近半月因气温骤降而复发,服泼尼松10mg、雷公藤多苷片10mg,关节疼痛缓解不明显。现双手指及腕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起僵硬明显,食指、中指及左腕关节变形,肩、肘、膝、踝关节疼痛,舌暗红、苔黄腻稍厚,脉滑。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500U,血沉:26mm/h。
辨证:湿热蕴结筋脉、流注关节、瘀阻经络。
治法:清热燥湿、活血通络。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天南星10克,防己10克,神曲15克,桃仁15克,龙胆草15克,红花10克,桂枝15克,桑枝15克,威灵仙20克,秦艽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复诊:手指关节红肿渐消,屈伸自如。手指、腕、肩、膝、踝关节疼痛减轻,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250U,血沉17mm/h。守上方加减,继服20剂,关节痛基本消失,减泼尼松5mg,守上方加减再服30剂,停服泼尼松,关节痛不显,诸症消失。巩固疗效,继服药60余剂。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病多因风寒湿三气杂合而入,流注筋骨血脉,搏结关节而致,急性发作责之于湿热痰瘀互结,痹阻关节筋脉。
本案病例乃湿热蕴结筋脉,流注关节,瘀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故手指、腕、肩、肘、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甚则变形;舌脉亦为湿热内蕴,瘀滞经络之象。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以清热燥湿,活血通络。服药14剂,诸症悉退,不仅关节红肿渐消、屈伸自如,且抗“O”、血沉等也明显下降。湿热渐解,遂守方加减,调理20余剂,关节痛基本消失,减泼尼松5mg。继服30剂,关节痛不显,停服泼尼松,并守方调理,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