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方>中药验方>正文

理气散结刘启廷主治慢性淋巴结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常见病症,属于慢性淋巴结炎,多发生于颈侧、颌下、颏下、耳后等处,表现为局部的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单个或数个成串,小者如豆粒,大者如花生米,触之略硬,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可有轻度压痛,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炎症病灶,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时也可发展成脓肿,伴有全身感染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属于中医“瘰疬”“痰核”的范畴,好发于儿童或青年人,中医认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邪毒流注于经脉,与内蕴之痰湿交结,致使营卫不和,邪郁化热,气血凝滞,经脉阻遏而成痰毒;也有因乳蛾、龋齿、头面部疖肿感染毒邪而诱发。刘启廷认为,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人,一般体质较为虚弱,有反复感冒病史,此乃先天素体亏虚,后天调养失当,病久失治误治,迁延成顽疾。病属本虚标实之症,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瘀凝滞为标,治宜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化痰逐瘀,软坚散结。以自拟方化瘀散结汤治疗数十例慢性淋巴结肿大者,可以快速消除患处病痛,切断病机,祛毒外出,达到标本兼顾、抑制复发的目的。
 
    方药组成:生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赤芍30克,玄参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陈皮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儿童依据年龄酌情减轻用药剂量。药渣趁热外敷病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待病情稳定后,亦可将上药加倍药量,焙干,轧细末,装胶囊内,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4~8粒,每日3次口服。
 
    功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主治:慢性淋巴结炎。
 
    组方依据: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继发于淋巴结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逐渐增大形成,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疾病,病程较长,以手触之,病患处有大小不等的肿块,犹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触之滑软,不红不灼,或痛或不痛,或仅有压痛。多由肺胃热郁、外感毒邪、湿浊内侵、耗气伤阴、痰凝血瘀、郁结皮下而成肿结。治宜益气养阴,化瘀行滞,解毒散结。方中生黄芪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炒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之功,两药合用,补气生血,扶助正气,以托毒外出;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玄参、浙贝母、生牡蛎乃《疡医大全》之消疠丸,其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生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山慈菇、炮山甲、蜈蚣破瘀通络,活血解毒,尤其是炮山甲一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散结、逐瘀消肿之功效。
 
    加减:淋巴结肿大较重伴有局部红肿者,加蒲公英、皂刺、黄芩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伴有午后潮热者,加地骨皮以退阴虚火动,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典型病例
 
    孙某某,女,21岁,2013年1月8日初诊。主诉:颈部慢性淋巴结肿3年,每因感冒或劳累则加重,经病理学检查均提示炎性改变,辗转治疗,仍反复发作。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紧张,在左侧耳下颈部可触及3枚硬结,大者约2×1.7厘米,表面光滑,压痛明显,自述每当病情加重时伴随午后潮热,颈部转侧不爽,纳食一般,睡眠可,大便偏干、二日一行,月经周期正常,有痛经史,经量少,白带不多,末次月经12月18日。舌红、尖赤,苔薄白,脉沉细稍数。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素体不足,外邪侵入,邪毒内恋,痰核滋生,胶着内阻。治宜扶正固本,清热散结,活血化瘀,托毒外出。方用化瘀散结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赤芍30克,玄参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陈皮10克,地骨皮30克,大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药渣外敷患处。
 
    2013年1月15日二诊:服用后自觉颈部轻爽,肿大结节略有缩小,压痛减轻,唯服药后胃部不舒,隐隐作痛,影响食欲,大便稀,日1次,便前腹中绞痛,考虑患者体质虚,不耐药力,嘱其每剂药分四次温服,每饭后30分钟和睡前饮服,予上方大黄炭易大黄,取药六剂,原法继用。
 
    2013年1月21日三诊:患者精神、面色明显改善,颈部小淋巴结肿已消失,大者约缩至花生米大小,压痛消失,胃纳正常,二便通畅,末次月经前腹痛减轻,月经量较前增多,自述经后体爽,效不更方,原方继续。
 
    2013年2月19日复诊:上方随症加减服用49剂,肿大淋巴结已缩至豆粒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自中药治疗期间患者体质明显改善,亦未发生感冒现象。病情趋于稳定,嘱患者停药观察,平素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素质,防止病变复发。
 
    按:淋巴结炎是由于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致,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它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才易发生淋巴结炎。因此,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身体素质,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
 
    针对患者因体弱服用中药出现胃部不适的感觉,刘启廷教授及时调整服药方法,将每次服药的时间选择在饭后30分钟,一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二则取其“病在上、饭后服”,借助食气的蒸发作用,引药上行,直趋病所,药效更佳。
 
    煎服后的药渣尚存有部分药力,取其外敷,可以达到局部理疗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慢性淋巴结肿大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易产生耐药性,并可使局部肿块快速消散,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四逆散、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之比较

下一篇:两胁胀痛 《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