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皮肤病>正文

中医防治硬皮病“治未病”思想探讨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 变性、 增厚和纤维化进 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此病可以引起多 系统损害。其中系统性硬化病除皮肤、 滑膜、 指( 趾) 动脉出现退行性病变外, 消化道、 肺、 心脏和肾等内脏 器官也可受累。硬皮病大多发病比较隐匿, 具有早期 诊断困难、 后期致残率高且预后差特点, 因此早期防治 干预更为重要。

1 未病先防

1. 1 无病自调

中医 “治未病” 理论强调“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 由此可以看出其要旨在于“内 养外防” 。内养强调调养人体精、 气、 神, 以培 “正气” , 在生活上应养成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 “饮食有节” 的 生活规律; 避免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精神上应 “精神内守” , 安闲清 静, 心胸开朗, 乐观愉快, 避免“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从而达到内养的目 的。外防注重“顺应天时, 天人合一” 遵守自然规律, 顺应寒暑变化, 及时规避外界致病因素, 保持与大自然 协调统一。临床上本着 “上工救其萌芽” 的原则, 提高 对疾病的认识, 从而见微知著, 早期干预。全社会普及 健康知识, 推广健身方式, 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能力, 从而自调无病。

1. 2 因病而防

中医古代医学典籍中无 “硬皮病” 的病名, 但中医 对硬皮病的认识由来已久, 根据硬皮病的临床证候特 点, 将其归为“皮痹” 等范畴 。《黄帝内经·痹论》 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诸病源候论》 云: “风湿痹痛之状, 或皮肤顽厚……此证由于素体气血 虚, 卫外不固, 腠理不密, 外感六淫之邪……皮肤受损, 则肿厚苍白而为皮痹。 ” 可以看出风寒湿与此病的形 成密切相关。因此, 针对避免外感应注意以下细节: 天 寒时防寒保暖; 炎热时少用空调, 避免直面凉风; 汗出 较多时, 及时擦拭; 及时更换潮湿衣服被褥, 以防寒湿。 洗脸洗手宜用温水, 晚上宜温水泡脚, 可适当加入姜汁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 配制不同的泡洗处方采用中药药浴、 足浴, 进一步提高 预防疗效。

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 应力求早 期诊断、 早期治疗, 以防止疾病发展及传变 。《金匮要 略》 开篇指出 “上工治未病, 何也” , 提出 “见肝之病, 知 肝传脾, 当先实脾” 观点。叶天士指出“先安未受邪之 地” 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由此可见既病防变的重 要性。

2. 1 硬皮病的传变、 用药规律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欲要防变, 首先要了解硬皮 病传变规律。中医认为硬皮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正虚 则气血瘀滞不能濡养四肢百骸、 脏腑皮肉, 则会出现肌 表硬化萎缩、 脏腑功能减退等症状 。《难经十四难》 曰 : “一损损于皮毛, 皮聚而毛落; 二损损于血脉, 血脉 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五损损于骨骨痪不能起于 床。 ” 这一说法与现代对硬皮病患者发展规律不谋而 合。中药防治硬皮病研究规律发现, 应用于防治硬皮 病主要是补虚药、 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 并指出在治疗 上应以扶正解表、 活血化瘀为主, 临床用药以补虚药、 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 [1 ] 。

2. 2 分型治疗

2. 2. 1 寒湿痹阻证 本证多见于硬皮病初期, 以风寒 湿三气痹阻肌表, 皮肤失养, 则皮肤肿胀、 坚硬, 皮肤表 面温度偏低, 肢体容易畏寒, 可伴关节疼痛, 甚则皮肤 表面麻木不仁, 舌淡或黯苔薄白, 脉沉缓或迟。治宜祛 风散寒, 温经通络。现代研究表明细辛、 附子、 干姜、 肉 桂对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可使该 细胞总数减少, 胶原合成减低 [2 ] 。郭刚以补气宣肺、 通 脉散寒为治则, 方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 辛汤加减, 取得良好效果 [3 ] 。

2. 2. 2 痰湿瘀阻证 本证是本病的继发病因, 贯穿硬 皮病的整个过程, 且中医有“久病顽疾多痰瘀” 之说, 应用药上兼以活血兼顾养血之品; 然久病伤正, 邪阻经 脉, 血运受阻则瘀血阻滞; 气机不利则津停成痰; 寒邪 停滞则寒湿成痰; 热邪则耗气伤津脉道空虚, 血行更 滞; 形成恶性循环, 痰湿瘀阻于皮肤则出现皮肤坚硬, 治疗应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朱鹭冰等研究观察到丹 参、 当归、 茜草和积雪草等中药不仅能抑制成纤维细胞 的增殖, 同时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 发挥抗纤 维化作用 [4 ] 。郭刚以祛痰活血通络为治则, 方药选用 导痰汤加减, 临床效果佳 [3 ] 。 2. 2. 3 肺脾肾阳虚证 本证多见于硬皮病后期, 则会 出现 “虚损” 的临床表现。这一时期的患者常见: 皮肤 硬如皮革逐渐萎缩, 紧贴于骨, 毛孔萎缩, 毛发脱落, 肌 肉消瘦, 筋脉拘挛, 关节冷痛屈伸不利, 腰背酸软, 表情 淡漠, 纳差便溏, 遗精阳痿或月经紊乱; 舌淡胖可有齿 痕苔白, 脉沉细。治疗以温补肾阳、 益气健脾。现代研 究也表明温阳补肾中药( 杜仲、 续断、 淫羊藿、 鹿角、 仙 茅、 巴戟天等) 具有显著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 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2 ] 。卞华等研究发现温阳化浊 通络方能抑制 TIMP - 1 产生, 调节 MMP - 9/TIMP - 1 失衡, 进而减轻纤维化 [5 ] 。

3 病后防复

疾病初愈, 患者正处于正气未复阴阳未平的阶段, 因此应注意扶正气避邪气, 以防感染; 勿劳心劳力、 忌 房劳, 以防过劳; 慎饮食, 根据体质选择恰当食谱, 防止 饮食不当; 避免过早停药, 应逐渐减量停药。也可采取 以下康复疗法以病后防复: ①物理疗法, 如紫外线疗 法、 水疗法、 温泉疗法及体育疗法等, 可以有效促进身 体恢复, 从而提高劳动能力和降低残废率; ②作业疗 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作业项目, 可充分调 动患者的参与意识, 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患者 最大程度配合治疗; ③心理疗法, 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 素使患者改善精神状况, 从而适应家庭、 社会及工作环 境; ④中医传统疗法, 可运用针灸疗法、 推拿、 拔罐以及 火疗等, 以祛风散寒, 扶正抗邪; 通过运用以上疗法, 综 合调理, 以防此病复法, 也是治未病内容的延伸范围。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前的医疗模式开 始从 “治病” 向“治未病” 阶段过度, 应在“治未病” 理 论指导下全面认识和掌握硬皮病发病的病因、 发病形 式、 病机特点、 传变及用药规律,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将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从而保卫国民健康。

参考文献

[ 1] 王洪彬, 元元, 崔建美,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硬皮病规律 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 2014, 16( 9) : 1922 - 1926.
[ 2] 李明, 王强, 胡东艳, 等. 温阳补肾中药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 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 16( 2) : 106 -107.
[ 3] 郭刚. 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 417 例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杂 志, 2011, 38( 1) : 78 -79.
[ 4] 朱鹭, 李明. 活血化瘀中药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3 ( 4) : 205 -207.
[ 5] 卞华, 吕芹, 黄显章, 等.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成纤维 细胞 TGF - β 1 /Smad 信号通路的影响[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5( 9) : 1054 -1059.

【作者】 王帅; 卞华;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瘀血阻络 治法方药

下一篇:汪受传从伏风瘀热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