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带状疱疹>正文

带状疱疹的临床体会 中医特色疗法

陕西中医药大学 阎晓梅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针灸;理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多呈带 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 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等 [1] 。中医 [2] 多 认为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调致脾运失常,湿浊内停, 郁而化火,复感邪毒,伏邪湿毒感而后发。本病常发 生于春秋季节,发病率多见于成年人,并且随年龄的 增大呈显著上升。其临床表现为皮损出现前,常先有 皮肤扎痛或烧灼感,可伴有轻度的周身不舒服,比如 发热等。皮损多为粟粒样或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 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呈单侧分布,排列成带 状,其皮损一般不超过前后正中线。严重者,皮损可 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若皮损发于头面部者, 病情往往较重,治愈比较困难。自觉疼痛明显,可有 剧痛或皮损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总的 治疗原则目前西医主要以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 经为主;中医早期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治则, 后期则以扶住正气,祛除邪气,缓急止痛为重点,配合 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等理疗的措施,从而缩短病 程,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带状疱疹

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辨证分为 3 型 [1] Ⅰ . 肝胆湿热型: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损呈鲜红色, 疱壁紧张,自觉灼热扎痛,口苦,咽干红,性情急躁,大 便 2 ~ 3 日一行,质地偏干,或小便色黄。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数;Ⅱ . 脾虚湿蕴型:皮损色淡,疱壁松弛, 容易溃破,糜烂,有渗液伴疼痛,食少腹胀,大便偏稀 或不成形。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而滑;Ⅲ.气滞血瘀型: 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老年体弱的患者。皮损消退后 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中医特色疗法

1 中药内服

[3] 根据症状体征,辨证施治,肝胆湿热型:常见于急 性期,治则以清肝泻火,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随 症加减或中成药大解毒颗粒(五味消毒饮加减,为院 内制剂);脾虚湿蕴:治则以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 选除湿胃苓汤或萆薢渗湿汤随症加减,若患者腹胀明 显,可加厚朴,枳实燥湿行气除满;气滞血瘀:常见于 后遗神经痛期,治则以活血化瘀,消解余毒,方选桃红 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或中成药活血止痛片, 老年患者可加黄芪,黄精,山药,茯苓等补益的药物。

2 外用药

[4] 外用中药涂搽治疗蛇串疮,如甘石冰脑洗剂(主 要成分有炉甘石,冰片,薄荷脑,氧化锌等),3 ~ 4 次 / d,促进皮损的干燥,具有止痛的效果。

3 针灸,穴位注射

治疗蛇串疮后期配合针灸,穴位注射常有显著的 临床效果,且能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 的发生。针灸常用的主穴 [5] :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 三阴交,和局部皮损围刺,再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辨 证选穴,肝胆湿热证可选阳陵泉,太冲,昆仑穴;脾虚 湿蕴证可选阴陵泉,丰隆,地机穴;气滞血瘀证可选期 门,日月,血海等穴。1 次 /d,7d 为 1 个疗程。年轻体 壮的患者多用泻法,年老体弱的患者多用补法或平补 平泻法。穴位注射 [5] 常用 B 1 ,B 6 ,甲钴胺注射液 [6] 2mL, 常选用穴位双侧曲池,足三里各 0.5mL,1 次 /d,7d 为 1 个疗程。

4 物理治疗

选择高能红光照射治疗仪,可以干燥皮损,缓解 疼痛,预防继发的感染,提高疗效。

西医治疗

抗病毒 [7] :早期(48 ~ 72h)足量的抗病毒治疗, 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阿昔洛韦 800mg/ 次,3 次 /d 口服,或伐昔洛韦每次 1000mg,2 次 /d 口服,或 泛昔洛韦 250mg/ 次,3 次 /d 口服疗程均为 7 ~ 10d; 消炎止痛: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氨酚待因片,布洛芬, 吲哚美辛等;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维生素 B 1 ,维生素 B 12 ,有助于恢复神经的损害;调节免疫力:口服溶菌酶 肠溶片,匹多莫德颗粒等调节免疫力的制剂。 结果讨论 笔者 2015 年 3 月—2015 年 11 月在陕西中医药 大学跟师实习期间,搜集到 220 例带状疱疹患者的 资料 [8] ,治疗组,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等理 疗措施的 180 例患者,病程明显缩短,平均病程约为 9.1d,平均第 3.6d 皮损疼痛缓解,大部分干燥结痂;对 照组即没有进行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等理疗措 施 40 例患者,病程较之长,平均病程为 11.8d,平均第 5.9d 疼痛开始缓解,皮损周围触之稍痛,大部分干燥 结痂。随后对这 220 例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过 程中,出院 3 个月内治疗组患有后遗神经痛 39 例,约 占 22%,对照组患有后遗神经痛 18 例,占 45%。

临床体会

在治疗带状疱疹过程中除常规的治疗外,我们若 在治疗后期辅以中医的特色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随 症辨证施治,内服中药,针灸以及穴位注射等理疗措 施,可以缩短患者的病程,缓解疼痛,促进皮损恢复。 同时,利于减少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因此,在临 床上,我们应大力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针药并用,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 . 中医外科学 [J].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0- 152.

[2] 卢熙福,曾珠 . 带状疱疹治疗进展 [J].现代医院,2008,8(12):5.

[3] 徐洪波 . 浅析中医治疗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 医药,2015,10(36):167.

[4] 马海元 . 中药内服外涂治疗带状疱疹 80 例 [J]. 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5,15(36):136.

[5] 张红星,黄国付,杨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进展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9):5810- 5813.

[6] 江蓉.注射疗法应用于带状疱疹治疗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19):30.

[7] 张学军 . 皮肤性病学 [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5-67.

[8] 周武,李振鲁,李雪莉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特点与相关 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105. 收稿日期:2016-03-10 审稿:于庆生 责任编校:吴倩

上一篇:带状疱疹 疱疹发作突然消肿镇痛外用麝香

下一篇:春困郁火易生带状疱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