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荨麻疹>正文

风团性皮损,荨麻疹,隐疹,凉血燥湿方药

马某,女,34岁,2009年6月26日初诊。

全身反复性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多年,加重1周。患者每年夏季出现风团性皮损,在西医院诊断为“荨麻疹”,每服西药皮损即消,停药即发,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斑、风团,遂来就诊。查:颜面(以额部为主)、四肢深红色风团样皮损,部分皮损互相融合成斑块。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纳可,夜寐欠安,便秘,舌红苔黄,脉细。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中医诊断:隐疹(血热夹湿)。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燥湿。药用:地肤子15,连翘15,生地15,苦参10,防风10,赤芍15,牛子10,蝉蜕10,忍冬藤30,夏枯草15,丹皮10g 水牛角30g(先煎),玄参10g。予7剂,7月3日复诊时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大便通,舌红苔少,脉细弦,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15克,白术10g,继用7剂,诸症消失。

【组成】防风10g,蝉蜕5g,牛蒡子10g,忍冬藤30g,连翘15g,地肤子15g,生地15g,苦参10g,赤芍15g,夏枯草15g。

【功效】 疏风清热,凉血燥湿。

【主治】 隐疹属风热湿热者。

【组方原理】隐疹,出自《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古文献中也称瘾疹,其含义有二:一是其皮损以时隐时现为特点,故为“隐”,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瘾疹:“……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之中,故名曰瘾疹”;其二是其发病特点为缠绵难去,犹如“成瘾”,故名。亦名风搔隐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风疙瘩和鬼饭疙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人群中至少25%的人一生至少发生过一次。其临床特征是:皮肤暂时性、隆起性、风团性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发于消化道者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发于呼吸道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属于急危症。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物理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等十余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瘾疹病因病机及治疗:“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先用加减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里清而疹愈矣。”沈氏认为本病发病,主要责之于“风”,风性轻扬,善行数变,故见时隐时现,部位不定;风为百病之长,故易夹湿夹热,出现湿与热的征象,如严重搔抓破皮后易渗液等。故在治疗上抓住风、湿、热三气,创方施治。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以治风为长;蝉蜕、牛蒡子疏风清热,苦参、忍冬藤清热除湿,地肤子风湿热兼清,夏枯草清热散结,以散聚集之风团,连翘清热解毒,配以生地、赤芍凉血活血,取血行风自灭之意。

【加减运用】湿偏重,加苍术10g、薏苡仁15g;热偏重,加栀子10 g;热象明显,皮损深红,自觉热感,抚之烫手者,加犀角地黄汤;有瘀象者,加丹参20g。

上一篇:治疗急性荨麻疹很有用的洗浴方剂

下一篇:过敏性紫癜,瘀点式荨麻疹样皮疹,中医方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