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瘙痒 过敏症>正文

治疗皮肤瘙痒重在风与血

皮肤瘙痒与痤疮均属皮肤病范畴,临床颇为多见。这类疾病虽非急危重症,但因其一方面有皮肤改变及不适症状,一方面影响美观,故患者往往身体痛苦与精神痛苦并见。其病变多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治疗有一定难度。我师刘景源教授治疗此类疾病疗效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1 治疗皮肤瘙痒重在风与血
 
  本文探讨的皮肤瘙痒不是单独的病种,而是由多种皮肤病比如各种癣、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所引起的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一类病变。这类病变,多伴有或轻或重的皮肤改变,其表现多种多样,但总以皮肤瘙痒为主症。

1.1 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
 
  老师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主要有3 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风邪外袭,导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皮肤失于濡养故作痒,而且往往是皮肤干痒脱屑或发疹,前人统称之为“风胜则痒”。二是湿邪蕴积,或因脾湿内蕴泛滥于肌肤,或因外感湿邪侵袭肌肤,或内外相合而湿邪蕴于肌肤。总之,湿邪蕴于肌肤则气血受阻,皮肤失养而作痒,而且往往见疱疹、流水,前人统称之为“湿胜则痒”。三是血虚、血瘀或血热。血虚则皮肤失荣,血瘀则血难以达于肌肤,亦可导致皮肤失荣,凡皮肤失荣者,则营卫气血不和而作痒。血热内扰,则营卫不和,可见皮肤热痒而发红。

1.2 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
 
  因为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在风、湿、血3 个方面,所以老师治疗皮肤瘙痒常从风与血入手,用散风、养血、凉血、活血之品。因“风药能胜湿”,所以因湿致痒者亦以散风之品为主。老师常用的散风除湿药有: 防风、荆芥、白芷、麻黄、桂枝、威灵仙、羌活、藁本、白鲜皮、秦艽、白蒺藜、地肤子、蛇床子、白僵蚕、蝉蜕、乌梢蛇等。常用的养血药有: 当归、白芍、生地、玄参、阿胶等。常用的凉血药、活血药有:水牛角丝、生地、牡丹皮、赤芍、益母草、紫草、川芎、红花、鸡血藤、刘寄奴、苏木、玫瑰花、王不留行等。
  在临床中,针对不同病情,以散风除湿、养血活血之品相配组方进行治疗。若风胜而皮肤干燥脱屑者,酌加养阴润燥之品,如麦冬、火麻仁、北沙参、石斛等。若湿胜而有水液渗出者,则酌加祛湿之品如茯苓、苍术、白术、泽泻、泽兰、萆薢等。
  如果瘙痒发于手、足或下肢,老师亦每配合或单独用外洗药浸泡患部。药用龙胆草、苦参、白鲜皮、白蒺藜、地肤子、蛇床子、自然铜、火麻仁布包煎汤,浸泡30 min,每日1 次,每剂药可反复用7 d。老师特别强调,方中自然铜为必用之品,止痒效果佳。皮肤干裂者用火麻仁以润燥。若皮肤破溃流水或感染红肿者,则去火麻仁,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另外,老师认为“肺合皮毛”,若汗少而痒者,每重用麻黄、桂枝以宣表发汗,使邪有出路。若有热象者,则加桑白皮以清泄肺热。

1.3 皮肤瘙痒病案举隅
 
  滕某,男,28 岁,因皮肤瘙痒于2013 年8 月22日就诊。患皮肤病3 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红色斑丘疹表面覆盖白色鳞屑,搔之鳞屑脱落,皮肤潮红,甚至有点状出血。皮损遍及全身,腹部较少,全身瘙痒,入夜尤甚。大便干燥,日1 行。舌尖红苔白略厚,脉弦细略数。老师诊为“白疕”,证属风邪外袭、血虚蕴热,治以散风养血、凉血活血。处方: 防风10 g,荆芥10 g,白芷10 g,白鲜皮10 g,白僵蚕10 g,白蒺藜9 g,威灵仙15 g,桑白皮15 g,乌梢蛇15 g,生地15 g,玄参15 g,麦冬15 g,当归15 g,牡丹皮15g,赤芍15 g,益母草20 g,水牛角丝30 g,紫草15 g,刘寄奴15 g,生甘草15 g。20 剂,水煎服,日服3 次。药后瘙痒基本消失,皮肤脱屑及红色斑丘疹减少。以原方再服20 剂,期间因自觉病情好转而与朋友聚会饮酒、吃海鲜而加重。于原方中加苏叶10 g、葛花15 g,再服20 剂,皮损消除,基本痊愈。患者因血虚蕴热、肌肤失养而发红色斑丘疹。风邪外袭,血热风燥,营卫不和,则皮肤瘙痒、脱屑。治用养血、凉血、活血之品以养血润燥、凉血行血,则斑丘疹可消,再辅以散风之品祛邪以止痒。方中用大量血分药与散风药者,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因饮酒吃海鲜而加重后加苏叶、葛花者,意在以苏叶解鱼蟹毒,以葛花解酒毒。

上一篇:全身皮肤瘙痒 治疗方药加减

下一篇:天然止痒“材料”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