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怀念一代名医王伯岳

  一代名医王伯岳,是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理论家,临床家与教育家,精于儿科,誉为“小儿王”,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全国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副组长。一生学术成就辉煌,为我国中医事业,特别是中医儿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倡办“中医少年班”

  王伯岳是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全国政协医卫工作组副组长,积极为中医事业建言献策,奔走呼号,在他的大力倡议和推动下,终于由时任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奇文教授付诸实施,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医少年班”的高等教育。

  在王伯岳主持下,与江育仁教授共同主编,邀集全国中医儿科专家共同完成的《中医儿科学》,198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143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集古今儿科精华、指导现代儿科临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儿科学巨著、是我国中医儿科学术发展与临床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影响深远。

  王伯岳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创始人。1980年,王伯岳与江育仁、何世英教授等就向中华中医药学会(当时名称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秘书长吕炳奎提交报告,申请筹建儿科分会,吕炳奎当即批复“由王伯岳牵头负责筹建”。经过细致深入的工作,于1983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全国第一次中医儿科学术大会并成立了儿科分会(当时名称为“儿科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成立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中医儿科学术团体。

  对外感热病主张辛温辛凉同用及表里双解的方法

  外感性疾病特别是外感热病,小儿多寒温两感,正如叶天士《幼科要略》所言:“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这种情况,除春冬两季可见,夏秋亦然。若感受风寒,也多从热化,或素有里热,热为寒闭,均造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用辛凉,往往汗出不透;单用辛温,又往往汗出热不解。王伯岳主张辛温辛凉同用,以达风寒风热两解,或用表里双解之法,并且根据辨证而有所侧重。先生在临证时常用以下几对药物:

  辛温解表:荆芥、防风是一对,用于一般表寒外束;紫苏、羌活又是一对,用于表寒郁闭较重、经脉郁滞;麻黄、桂枝又是一对,用于表寒外束、肺气郁闭。

  辛凉解表:桑叶、菊花是一对,用于风热郁表之轻证;银花、连翘是一对,用于风热郁表之较重者,均可适加薄荷、竹叶、牛蒡、蝉衣之类,以清凉透达。若兼暑湿者,还应配合藿香、佩兰、香薷、荷叶之类。

  表里双解:用于表里俱实之证,除上述辛温、辛凉解表达邪外,当须结合清泄里热。也有几对药物、几个层次。

  黄芩、知母是一对药,用于肺胃里热,偏于上焦;知母、石膏是一对,用于阳明胃热,以中焦为主;石膏、寒水石用于里热更甚,偏于中下二焦。以上几对大抵偏于甘寒,清泄透达以清无形之热;若三焦热甚,肠腑郁闭,则宣大黄、厚朴以推荡之。若热瘀成毒则应配合清热解毒之品,如:三黄、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之类。

  温病治法注重疏透清解、养阴存津的灵活运用

  王伯岳是治疗温病的大家,据先生讲,这是完全得益于他的老师廖蓂階的真传。廖蓂階是伤寒温病大师、四川名医,他自编《时病纲要》,教授生徒。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岳美中、沈仲奎与王伯岳一起还将廖蓂階先生编著的《温病要诀》中的主要内容加以注释,堪称温病临证精华。

  先生对麻疹、麻疹合并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小儿肺炎、亚急性变应性败血症等,均有独到的经验与显著的效果。50年代乙脑流行,先生即参与北京地区、并带队到沈阳地区防治乙脑的工作,60年代卫生部召开全国麻疹肺炎防治会议,即由先生与江育仁教授共同起草“麻疹合并肺炎中医治疗方案”,70年代进行“应用中医中药防治小儿肺炎的科学研究”,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

  先生防治温病,初期以疏泄透达为主,辛凉清泄,疏透达邪。中期与极期,以清泄开闭为主,重用苦寒,或通腑逐邪,或清心开窍,或泻肝熄风。此时易出现厥闭脱证,应及时抓住病机开闭救脱,后期养阴保津为主。

  先生治温病,虽遵先贤大法,但在对待每例病症时,却能灵活运用,往往能使病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总每每以疏达病邪为念,时时以顾护气津为念,处处以恢复腑脏机能为念。

  倡导小儿脾胃以调理为主,不可一味壅补

  小儿脾胃宜调理不宜壅补是先生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而调理之法宜从脾胃的燥湿、纳化、升降入手。他指导弟子朱锦善撰写并于1982年发表在《中医杂志》上的《万密斋小儿脾胃学术思想评介》一文,对钱乙“脾主困”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发挥。认为“脾主困”是小儿脾胃调理的理论基础,也是“脾主运”的病理依据。应大力倡导并正确认识“脾主困”的病因病机。第二年(1983年)江育仁先生在《中医杂志》发表《脾健贵在运不在补》一文。正式提出运脾疗法而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这是王伯岳先生与江育仁先生不谋而合的真知灼见。《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已将此载入史册。

  医文并茂,博学广识,文史哲、诗书画、戏剧金石皆有研究

  王伯岳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当代中医界的文儒之士。他兴趣广泛,可谓一通百通,对文史哲,儒释道,诗书画,戏剧艺术,金石鉴赏均有研究。他平生交友,也多是我国一流的文化名人。晚年勤于笔耕,乐于写作,写了许多诗词歌赋、随笔杂记,立意高远,文采飞扬,他开口落笔皆成文章,满怀诗书、满腹经纶、侃侃而谈,亦庄亦谐,儒雅刚正。

  先生说:“多读书,认真写读书笔记。多临床,认真总结经验。多讲课,认真温故而知新。能治病救人,能精通理论,能写大块文章,具此三能,便是全材。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集李凌、苏轼诗句),以示祝愿。”三个“多”,三个“认真”,三个“能”,是先生的经验总结,也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一生的体会寄希望于后学,又集古人诗句以祝愿。

  恩师百年,恩泽绵长!

  恩师佑我,中医永昌!

上一篇:杏林文化 中医的形象代表

下一篇:让中医科普姓“普”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