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中医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中继站

  中医师承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医生存、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医学流派的重要原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其一生甚至囊括了几代传承的学术精华,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更重要的是比课堂教学和医院实习有着更鲜活的中医临证特点。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师承教育发展的高级模式,是围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它集教、学、研于一体,密切结合临床,是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中医科研成果的孵育地,是中医学术传承和流派交流的平台。随着名老中医工作室制度化、规模化开展,将对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中医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

  先后多次批准成立各省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指导、资金扶持,使名老中医工作室逐渐形成了规模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组织多种形式整理总结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

  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对名老中医界定为:“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疗效卓著,技术精良”,并批准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学术继承人,对名医继承、培养工作进行改革试点。该文件对中医师承教育起到政策导向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名医经验继承活动,由最初名中医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形式,到一对多的“继承班”形式,逐渐发展为“名老中医工作室”模式。2001年,上海等地首先成立了“名中医工作室”,围绕名老中医进行师承建设;2007年,北京市中医局实施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为首都地区部分名老中医设立专门工作室。

  各地陆续开展的名中医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国家中医管理局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及师承教育工作,在总结各地传承经验基础上,先后多次批准成立各省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给予政策指导、资金扶持,使名老中医工作室逐渐形成了规模,成为新一代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基地。

  运行机制及优势

  名老中医与学员之间的双向选择、师承导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继承和发掘,以及根据学科或培养要素差异性制定的相应考核指标,有利于对学员医德、中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名老中医工作室”是“师带徒”、“继承班”等形式的升华,形成了“集体带、带集体”模式,以名老中医为核心,建立相对稳定的师承团队,成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又一阵地,有力促进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推动了中青年医师的培养。

  运行机制

  遴选制度的双向性   自2012年起国家中医管理局对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进行规范指导,各建设单位注重进行名老中医与学员之间的双向选择,医院组成考察组,层层考核,选拔出从事中医临床一线的优秀中青年医师,充分考虑名老中医及学员的选择意向,调动导师与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能力优先、兴趣优先,利于名医传承工作的开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

  继承内容的独特性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重点在于该工作室的师承导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继承和发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不同于院校的普及化、基础化教育。名老中医工作室是更深层次的再教育,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规模相对培训班模式较小,但对导师经验的继承则更深入,需从临床跟师中提炼出老中医确有疗效的独特用药经验与学术思想。

  考核指标的多样性   名老中医工作室因其继承内容的独特性,各工作室继承内容区别较大,如骨科、外科组指导老师重手法操作,考核重心在于相关技能考核及特色操作方案的形成;内科组指导老师在中医学术继承同时,侧重提高学员中医文化素养,认为“凡大医必大儒”,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精读经典著作,有利于中医学术思想的领悟与提高。针对这些学科或培养要素的差异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进行各阶段考核,突出素质培养、重视实践能力提高,充分体现各名医工作室的继承特色和成果。

  优势

  “名老中医工作室”是师承教育的高级形式,有别于院校教育,具有自身优势。

  首先,名医工作室的传承教育以师承导师为标杆,有利于医德培养。名老中医往往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有奉献精神,这些品质通过耳濡目染,对整个传承团队有重要影响,有利于医德进一步升华。

  其次,名医工作室注重中医思维培养。中医是以整体观和系统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有别于西医的实证论和还原论思想,通过对名老中医的跟师学习,使学员对中医临证中辨证要素、直觉思维、经验性知识等中医思维方法有全面学习机会,有利于掌握中医学术精髓。

  再次,名医工作室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临床诊疗工作是名医传承的中心内容,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名医大家。

  对人才培养的主要作用

  名师引路,是中医成才的捷径。跟随名老中医侍诊抄方、有名师答疑解惑,能使学员提高学术水平,坚定中医信念,“是目前最好的中医师承模式”

  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名老中医工作室是跟名师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托工作室平台,可通过侍诊抄方或共享老中医药专家的临证、讲学视频、音频、文字材料等多种方式,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跟名师是成才捷径,山东中医药大学丛林教授对《名老中医之路》收载的96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加以概括,得出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即名师引路,是中医成才的捷径。江西中医学院一项研究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44、72人次,名老中医工作室还是传承“隐性知识及临证思维方法”的平台,工作室传承团队成员在继承工作中,跟随名老中医侍诊抄方、耳提面命,并通过音频、视频等记录老师的原始接诊、授课、座谈资料,有机会从不同侧面领悟名医的临证思辨过程,有机会接触名医的“隐性知识”,并逐渐认知、领悟,转化为显性知识。

  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加油站

  接受名老中医工作室再教育是中青年中医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是在名老中医指导下进行的,而名老中医多通古博今,通晓人文,有扎实的人文功底。通过名老中医的指导,工作室可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加深背景知识的深化学习,了解中医文化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精读经典著作。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必须踏踏实实,重视基本功,重视经典著作领悟,多数名医虽年高耄耋,但对经典著作往往朗朗上口。中医典籍凝聚了古人智慧结晶及临床经验,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可以引导我们高效地掌握中医。中医有四大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又有四小经典,如《医学三字经》、《濒湖脉诀》等,为中医必读书目。重视中医基本功学习,是继承前辈、成就名医的必由之路。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有名医指点,参照多家注解,有助于加深理解,掌握中医思辨方法。

  是培育中医人才的孵化器

  在名老中医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是提高学术水平,坚定中医信念的关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药人才培养,要“跟名师、读经典、多临证”。其中多临证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关键。名老中医工作室正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传承团队建设,是培育中医人才的孵化器。“中医的号召力来源于临床疗效”,名医工作室团队建设较一般的院校建设,更贴近临床实际,要鼓励学员在导师指导下,早临证、多临证,让青年中医在反复临床实践中得到肯定的疗效,从而坚定信念,转化为传承学术思想的动力。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提出“铁杆中医”的概念,并不是排斥西医,而是坚定中医信念,坚持用中医思维、中医理论去诊病、治病、从事科研工作,进而提升中医人才的学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中继站

  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宗旨是抢救和继承我国为数不多的老一代中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逐渐形成以名老中医学术内涵继承为核心,发挥中医特色、形成中医流派,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平台。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指出“名医工作室和名医工作站是目前最好的中医师承模式。”这一模式符合中医传统人才培养中的师承教育特点,又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师承的规模和力度,充分利用传统跟师临证及现代网络技术,把传统的单一师承向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向延伸,体现了师承的现代特色,充分利用名老中医工作室之间互相交流的机制,进行横向学术交流,扩大名医学术思想传承范围,进而探索中医人才师承培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构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核心平台。

上一篇: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