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让中医药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
四大: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
这是吉林省中医药行业同仁,在探索中医药发展中,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基本经验,一经提出立刻博得吉林省上下的共识。
2014年的春天刚刚向人们走来,自吉林省传来的信息特别令人振奋:
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医药健康产业,使其成为吉林省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确定了21个县(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改革同步推进;乡镇卫生院便民中医馆建设,纳入2014年吉林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
春风拂面,草药飘香,辽阔壮美的吉林山川大地已然感受到春的气息。
上下同心 谋划中医药如何脱困
曾几何时,中医药作用受到质疑,有的公立中医院甚至被合并、被改制。加上县级中医医院及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员匮乏、能力不强等因素,中医药事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吉林人应该怎么办?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结果,并与现代医学共同担负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吉林省是中医药大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还是励精图治闻鸡起舞?
10年前,吉林省政府和当时的卫生厅领导们预感到,如果不去认真地发展中医药事业,那么就会坐以待毙。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华夏民族的瑰宝丧失在我们手中?我们中医药人担负着时代的使命,应该准确把握中医药的发展脉搏,瞄准中医药发展的目标,明确中医药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让它发扬光大,才不负人民的期望,才不会辜负先辈的遗愿。
经过努力,2004年,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建制,5年后设立独立党组。10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当时吉林省中医药系统,结合省情确定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三有”统筹发展目标和“四大”并举工作思路。“三有”:让中医药“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四大”:“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这是吉林省中医药行业同仁,在探索中医药发展中,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基本经验,一经提出,立刻博得吉林省上下的共识。
中医药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一致认为,“三有”和“四大”是一味妙方,能让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出雾霾,看到光明,可以“让管中医药的人有底气,让干中医药的人有尊严,让信中医药的人有保障”。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进一步提振吉林人民的精气神,所以要咬定中医药不放松,以自己有为促中医有位。
兵书上云:上下同欲者胜。吉林省通过建制、研讨,确立了远景目标,从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10年磨砺,吉林中医药事业初步显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
中医药管理体系全面完善。9个市州政府均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设置了独立的中医药处(科)和专职管理干部;60个县(市、区)也有56个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的牌子,设置了中医药职能科室和专(兼)职管理干部。
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实施“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真学”、“真懂”、“真用”、“真干”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探索了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模式,中医药从业人员增加了13.3%。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服务量明显增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立中医医院由65家增至70家,医院建筑面积由39万平方米增至72万平方米,平均开放床位由7254张增至12173张,总诊疗人次数由40.8万人次增至75.2万人次,业务总收入由6.8亿元增至31.6亿元。
各级中医药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推进,中医药深化医改作用的发挥,推动中医药行业影响不断扩大、重要作用逐步显现。
君臣佐使 推动中医药科学发展
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说,当年有人认为,要发展中医,必须用西医的模式及理论去帮助。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造成了如今中医药的发展困惑与尴尬。中医理论、方法和技术,是我们的“腿”,“腿”必须强健起来,就要建立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培养专业的中医药从业人才队伍,协调推动中医药“六位一体”发展。
他在无数次下基层调研中,对基层管理者反复强调,我们中医人,要努力争当四肢,不要当阑尾,阑尾发炎了就要被割去,而四肢就不同,谁都要竭尽全力保护四肢。
基于这种认识,吉林省中医药系统从强健自身做起,君臣佐使,各司其政,和合共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
2013年,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由吉林省政府纳入了2013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提升工程年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8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实施提升工程,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将“治未病”科室建设列为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长春、吉林、延边、四平、辽源、松原6个地区被确定为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200万元。
“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期间,吉林省共集中举办各类活动124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进6个地区,免费发放13.5万元药品和体检卡;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与长春电视台联合创办了《活到100岁》栏目,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走基层—看乡村、看社区、看家庭”中医药大型宣传活动切实贴近基层、服务百姓,成效明显。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保留了中药饮片加成政策,探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长效补偿机制、医药价格调整政策、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受到好评。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和持续改进活动取得成效。现已完成49所中医医院等级评审,45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1所医院达到二级乙等标准,长春市中医院、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延吉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全省三级中医医院已达9所。
重点专科建设和护理工作得到强化。确定了第二批112个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服务网络。
重大疾病防治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艾滋病中医药防治,120例艾滋病患者疗效得到肯定。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中医药防控按部就班进行。建立了56位专家组成的全省中医药骨伤特色应急救治队伍。
民族医药工作持续推进,目前完成了国家朝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任务,82名朝医医师参加了考试;依托延边朝医医院等单位,启动实施了国家朝医诊断分类编码及数据库标准化应用研究;前郭县出台了《蒙医药管理条例》,为蒙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百草飘香 吉林中医药春色满园
吉林省是中医药大省,遍布山川原野的中草药,千百年来,让它的子民生生不息。数一数我们的家珍,看一看我们的家底,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吉林省极其重视,组织了特别专业的队伍参与到普查当中去。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40个试点县和长白山管委会辖区的普查取得重要成果,初步掌握了130个国家重点品种中药材、1300余个普遍品种的药用植物资源相关数据,发现疑似新种6个,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阶段性成果评选中,获得创新成果奖和优秀奖。普查工作的“吉林模式”受到业界关注,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共获得4200万元中央专项经费补助。通化紫鑫药业和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化县、抚松县被确定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通过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中药资源种家底,为重点中药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创造了条件。
吉林省积极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16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承担了中风病、冠心病两个病种的研究任务。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方筹措经费,投入建设经费2.2亿元,新建科研大楼、改善医疗服务、开展病种研究、培养科研人才。2013年9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地建设阶段评估,成为省内第一家拥有CNAS认证医学检验中心、第一家拥有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第一家通过世中联评估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和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点建设的“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的中医医疗机构。2009年至今基地立项课题504项,其中973、86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项目立项46项。带动了吉林省中医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承担的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和吉林省现代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展顺利,中医药政、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科研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吉林省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4个三级实验室,35个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49个研究室、89个二级实验室,基本覆盖各个中医药科研领域。2013年,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显著,31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
民族医药、民间医药研究工作有序开展。吉林省目前已完成了10部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书籍编写、5项朝医药适宜技术光盘录制及朝医药文献目录、适宜技术目录的筛选工作。挖掘医学古籍283本、适宜技术10种,73种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收录整理出有价值的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的民间中医药偏方验方1143个。
以实施“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提升了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刘柏龄、王烈两位专家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天池伤科两个流派工作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获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遴选确定了8名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其中4人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获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151名学员通过了师承、优才项目结业考试考核。现在正推荐刘柏龄、阎洪臣两名专家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候选人。
与此同步,吉林省完成培训基地网络平台建设,提升了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013年举办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55项,参加培训10904人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扎实开展,按照吉林省委的部署,着力解决“四风”和不落实问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文山会海、公车使用、“三公”经费管理使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机关作风建设等问题,采取十四项措施开展专项整治,并设计实施了“吉林省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巍巍长白山绵延千里,它是祖国的后花园。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吉林省卫生计生会议的东风,长白山这个祖国后花园满园春色,正透露出勃勃生机。吉林中医人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气神,乘势而上,按照“三有”统筹和“四大”并举,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