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宋初国力凋敝,文化衰微,认识到军人执政危害的宋朝政府大行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大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两宋的医学也空前繁荣,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已经有不少学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对宋代医学发达的原因作了探讨。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尤其是对医书及相关史料进行深度挖掘,从新的角度揭示两宋医学兴盛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医药的巨大经济价值、士大夫参与医学、宋朝政府对医学的大力扶持等。
医药的经济价值刺激了医学繁荣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给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医药固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刺激了医学的发展,带来医学的繁荣。医药的利润极为丰厚,“三司言太医局熟药所熙宁九年六月开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钱二万五千余缗,其息计倍”,官办熟药所的利润很高,私人医家、药铺也非常富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马行街两边药铺林立,医馆众多,而马行街是当时宋都最为繁华的地方,“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妓非常,烧灯尤壮观,故诗人亦多道马行灯火”。可以想见当时医学之繁荣,医家之富有。
《苏沈良方》中载有卖药致富的故事数则。褐丸方后云:“苏州有人卖一朱砂丸食药,无所不治,其效如神,以此致巨富,服其药者遍天下,人无有得其真方者”。治小儿急惊慢拣风的黑神丸,出自楚州小儿医王鉴,“楚州小儿医王鉴卖此药致厚产,鉴神之,未尝传人”。治小儿伤寒风痫的小黑膏,出自润州傅医,“傅医卖此药累千金”。《普济本事方》中记载有睡惊圆,其方后云:“乡里一士人家货此药日得数十钱,已百余年矣”。卖药之家凭借成药的显著疗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宋朝时虽然没有像现在一样的专利政策,但是如果其方疗效显著,虽然药品低贱,往往或被人以重金收购,也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当属欧阳修得暴下利一事。欧阳修曾经得暴下利,国医治疗不效,他夫人从市人处买来三文钱一贴的药,夹杂在国医开的药中,一服而愈,后来欧阳修便以重金从市人求得药方。许叔微记载的治疗多年肺气喘急的紫金丹,是其亲戚用重金从道士手中购得药方,治疗疝气睾丸胀痛的念珠丸药方则是一位国医以高价从卖药人买得。
病人给医生的报酬也极为丰厚。“沈待制兴宗常病痰喘不能卧,人扶而坐数日矣。客有见之者曰:‘我曾如此,得药一服瘥,我以千缗酬之,谓之千缗汤,可试为之。’兴宗得汤一啜而愈”。治愈皇帝的病,赏赐更多,还可能当上医官。宋孝宗曾经得了痢疾,众多的御医医治都没有效果,后来一小药肆进献—方,用金杵臼捣新鲜的莲藕取汁,热酒调服。孝宗调服了几次就痊愈了,于是把金杵臼赏赐给小药肆,还提拔当医官,人们都称他为“金杵臼严防御”。
医药经济的繁荣刺激了医学的发展,整个社会上至天子、王公大臣、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关心医学,热衷于收集秘方效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学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士大夫推动医学知识的传播
宋朝士大夫最喜涉猎医学,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大夫对医学的参与,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士大夫极力提倡医学,把医学提到与儒家治国安邦一样崇高的地位,认为医学“三坟之余,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叙卦气,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医学作为一种仁心仁术,摆脱了唐朝“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的局面,范仲淹更是提出“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医学受到了士大夫的青睐,从事医学事业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尊重。
士大夫对医学的参与,让医学深受儒家仁民爱物思想的影响,医学知识的传播得到了改变。本来医药的传授十分慎重,历代号称禁方,不轻易外传。医学知识蕴涵的巨大经济价值,也导致医家秘惜其术,不轻易将药方外传。“今之人,若得一妙丸获一奇术,乃缄而秘之,惕惕然惟恐人之知也,是欲独善其身而非仁人泛爱之心也”。但是这种自珍其药、自秘其术的做法,妨碍了医学的发展。在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以前严格保密的医学知识被公布出来。比如《圣散子方》,是眉山人巢谷传授给苏轼。苏轼极力赞美圣散子之神奇功效,称之为“真济世卫家之宝也”。苏轼用此方救了很多人。“余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不可胜数”。“去春杭州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苏轼后来违背不许外传的盟誓,将药方传给了庞安时而广为传播。这正是医学知识被逐渐公开的一个缩影。士大夫热衷于收集秘方,相互传授,并著书传播。如王衮的《博济方》,沈括的《苏沈良方》《灵苑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都是有名的方书。在士大夫的影响下,一些医学世家也打破保守将祖传秘方公布出来。
政府对医学发展的大力扶持
中国历代政府对医学的重视,莫过于宋朝。宋朝政府通过—系列措施,包括整理刊印医书,改进医政体制,设立太平惠民和剂局,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宋朝政府对中医医籍的整理,贡献极大。尤其是“校正医书局”的设立,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历时十余年。《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重要中医典籍,都是经历此次校定刊行而流传于世的。这样大规模对中医典籍的整理,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做到。政府对中医典籍的整理刊行,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知识的普及,医学知识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打破了宋前医学相对保守的“专门授受”。
宋朝政府改进医学教育体制,提高了医学的社会地位。宋朝政府设立了翰林医官院主管医药行政,而由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崇宁期间,太医局被置于国子监的管辖之下,医学校的行政组织、学生待遇,一概“仿太学立法”。医学教育突破了唐朝以来附属于政府医疗机构的次等地位,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纳人了国家官学系统之中,提高了医学的社会地位。此外,优秀的医生还能出任医官。医生品秩不高,士人不耻的现象得到极大的改变,吸引了大量儒生学医,儒医开始出现,促进了中医理论和医技的发展与提高。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编撰及和剂局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成药的兴盛。宋朝政府控制药品交易,设立了药事管理机构,最初称为“太医局熟药所”,后更名为“和剂局”,专司成药的制作和销售。另设“收买药材所”,负责药材收购,“以革伪滥之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和剂局的成药处方底本,收集历代名方和临床有效验方编辑而成,所选方剂疗效显著,也是和剂局制作成药的炮制和配方规范,叙述详实,对于规范成药生产过程,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宋朝政府对成药的推广相当成功,成药交易繁盛,以至于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降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医学最为繁盛的一个朝代,是多个方面力量推动的结果。其中外部原因主要有:医学的巨大经济价值刺激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对医学的兴趣;而士大夫参与医学,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提升了医学的社会地位;儒家仁爱思想对医学的影响,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医学的发展;宋朝政府强力扶持医学的发展,这些造就了宋朝医学的辉煌。以史为鉴,宋代重视医药经济的作用、吸引知识精英的参与和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从而促进中医药发展与繁荣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