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部门要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力支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
•建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不断提升中医药管理法治化水平。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中医药工作
本报讯 (记者魏 敏)1月11日,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4年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15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攻坚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力支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工作报告。
李斌强调,中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在推动中医药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方面奋发有为,力争取得显著成效。
李斌指出,2014年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态势良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主动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卫生计生工作全局中,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工作思路清晰;二是工作重点突出;三是协调配合有为;四是工作成效显著。
就做好中医药工作,李斌强调:
一要坚持为医改大局服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在完成好医改各项重点任务“规定动作”同时,积极探索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自选动作”。比如,推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得到医疗卫生服务。探索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和医保付费方式,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支持社会办医,推进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等。要通过探索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为全国医改提供借鉴。
二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加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级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在防病诊病治病中的特色,在防治结合方面下功夫,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防治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模式。同时,加强重大、疑难、传染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的研究和药物研制,切实提升中医药治疗效果。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中医药工作者全身心投入服务群众健康创造良好环境。
三要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
继续加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加快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提高国际社会的认同度,提升国家软实力。
四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服务,进一步提供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速中医药立法进程。注重集中系统内外智慧,广泛吸收各界意见,全面把握影响立法的关键问题,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同时,深入总结中医药深化改革取得的经验,把各方面认识基本一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政策措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提升中医药管理法治化水平。二是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划体系。开展“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加强研究论证,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编制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出台并实施好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等。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健全工作规则和细则,统筹协调推进中医药工作。三是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加强医教协同,采用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四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体系。深化“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研究推动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医药发展的群众基础。引导和激励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忠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医大师为榜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爱岗敬业、真诚服务,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五要加强中医药的宣传工作。
大力宣传中医药改革成效、中医药事业发展、“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治疗知识,加强对国医大师、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等典型的宣传,以正确的中医药传播占领宣传阵地和舆论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马建中、王志勇、闫树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李清杰出席会议。
•推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站在国家层面,对中医药发展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围绕中医药法,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研究制定;推动建立健全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中医药制度体系
•推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站在国家层面,对中医药发展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围绕中医药法,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研究制定;推动建立健全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中医药制度体系
•提高中医药系统的治理能力:提高战略把控能力,使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协调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的能力,使中医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行政决策能力,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符合实际;提高执行落实能力,确保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落到实处
本报讯 (记者吴潇湘)1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系统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全力推进。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树立改革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思想上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创新,探索出推进路径和方法;要把法治作为重要依托,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问题,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是必须着力推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要站在国家层面,对中医药发展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要围绕中医药法,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研究制定;要及时跟进并主动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反映中医药特点,体现中医药内容,推动建立健全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中医药制度体系。
三是必须着力提高中医药系统的治理能力。要针对当前中医药系统治理能力中的短板,着力“填平补齐”。要提高战略把控能力,就是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始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中医药改革与发展,使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围绕大局、服务大局;要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就是统筹中医药城乡、区域、全面与局部,统筹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统筹中医与中药,统筹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统筹国内与国外发展的能力,协调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的能力,使中医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就是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始终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需求出发推动中医药管理和服务创新;要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发现基层经验以及依靠专家决策咨询的能力,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符合实际;要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就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确保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落到实处。
四是必须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要推动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治理模式。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社团在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自我治理。要推动中医药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治、共同促进事业发展的合力。要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联动,形成既有从上到下、也有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克服“综而未合”、“联而未动”的现象和问题。
五是要善于运用中医药的理念方法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并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术语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了对中医药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说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蕴含着大量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方法。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实践的“三观互动”理念和方法,就是体现和运用了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要在借鉴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不断坚持完善,使之在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效能。
王国强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要求,既为中医药工作融入大局、参与大局、服务大局,提高贡献率和显示度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对中医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快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从制度体系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建立,现行卫生政策法规等相关制度与中医药特点规律还不相适应,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保障尚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方面协调配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从运用制度管理中医药事务的能力看,不仅存在继承能力不足,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不仅存在宏观把控、统筹规划能力不足,也存在落实不力问题;不仅存在管理缺位、不到位,也存在管理错位甚至越位现象。
从治理方式看,治理主体单一,行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还不能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合力;治理方式方法还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刚性管理多、柔性疏导少等。
因此,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紧迫,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