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日前开展了一系列“西学中”培训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中医知识与技能水平。
医院对新护士的实施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为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包括体质、经络、耳穴埋豆、刮痧法等,同时对多项中医技能操作进行培训考核。此外,还进行了分层中医培训,邀请浙江省中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中医护理专家进行授课,并安排院内护理专家定期讲课,现已完成100学时中医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数达178人。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学中”培训对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将中医特色注入临床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优质护理。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成立了由345名青年组成的服务队,开展各项志愿活动。
据悉,该院志愿者服务队将充分发挥在医疗专业方面优势,通过开展经常性、系统性的三进三送、关爱孤老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品牌服务项目,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在帮助社会中提升自己,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江苏省中医院日前举办职能部门“向临床汇报,请职工代表评议”作风建设测评活动。该院院长方祝元指出,各部门要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以作风建设为动力,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
在听取该院院办、经管办、党办、人事处等21个职能部门述职报告后,职工代表们通过无线表决器进行现场表决,并以书面形式向被测评部门提出建议,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将送达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医院职工表示,此次测评公正表决,达到了持续作风改进,服务临床一线,推动医院发展的目的。全体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院职代会正式代表等170人参加。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组成的专家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以适配子为靶向配体的新型成骨细胞特异性递送系统,适配子技术的发展有望为中药的临床转化带来转机,经适配子修饰后的中药成分水溶性大大加强,靶向递送特性既能提高中药成分的治疗效果,又降低了对其他非靶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成果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介绍,具有细胞特异性靶向的适配子不仅可以用在小核酸的选择性递送上,在新药研制中也展现了多种优势。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肿瘤、抗炎、抗感染、抗骨质疏松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能。然而,水溶性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中药成分的临床应用。该研究成果可以将任何具有成骨潜能的小核酸通过精准识别成骨细胞来实现细胞特异性递送,从而促进骨形成,可以极大地促进骨质疏松成骨靶向药物的开发。
该项研究在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香港研究资助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等部门的资助下,京港两地科研人员分工合作,经过4年成功筛选出可以直接靶向成骨细胞的靶向配体—核酸适配子,并开发了新型的细胞特异性识别水平的成骨小核酸递送系统,最终实现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骨量恢复。
目前,团队正在开展中药雷公藤活性成分与适配子偶联的抗炎及抗肿瘤新药研究,并与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启动了多个适配子修饰的小分子化合物(适配子-药物偶联物)的一类创新药物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