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桐庐县采访,当地有两个“无癌村”的故事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这里的老百姓喜欢用中草药养生,平日习惯自己上山采草药熬药膳,村里没有人得癌症,百岁老人很多啊!”该县卫生局局长吴志忠自豪地说。记者赶紧问:什么村啊?“富春江镇石舍村、合村乡瑶池村……”
桐庐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县八山半水半分田,美丽的富春江穿域而过。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给中医药发展营造了独特的优越环境。吴志忠介绍,这里不仅是与神农齐名的“桐君老人”故乡,而且有着良好的中医药传统,千百年来,给当地群众的健康保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啥看中医,效果好啊
桐庐县桐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宽敞的中医诊疗中心里,一个刚上初三的男孩正在接受中医耳穴压豆治疗。中医师黄晓洋在他外耳、内耳的多个穴位贴上了王不留行籽。
记者悄悄问他:“你得的是什么病啊?”“鼻炎。”“为什么不看西医,而是选择中医?”男孩扭过头指着一旁的中年妇女说:“是妈妈带我来的。”见记者问,站在一旁的妈妈主动对记者说:“我自己经常在这里看病,效果很好,所以孩子有病也带他来试试。”
黄晓洋向记者介绍,耳穴压豆每贴一次可以管48小时,这孩子的鼻炎需要贴四五次,每次只需7元。
记者数了数,偌大的中医诊室,一边排列着5张治疗床,另一边3间隔起来的治疗室里,还有6张治疗床。一侧墙上贴着一张这里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介绍,共包括针灸、拔罐、推拿等19项。
中医在常见病诊治中显示出的良好疗效和历史传承使当地群众对中医药高度信任,并使得中医药在桐庐形成了巨大的服务市场。在这里,3项数字显示出中医实实在在的存在:“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中医科、中药房,9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国医堂、养生阁等中医集中设置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率达100%……”
夹缝中生存,全靠口碑
“在我们周围,一边是县中医院,一边是一家民营中医诊所,我们能够在夹缝中生存,靠的是群众的口碑。”桐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洪英感慨地说:“我们只有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才能吸引患者前来。”除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周日门诊等实行错时服务外,曾经有3个月时间,该中心推出免费服务,周边居民来做推拿、拔火罐概不收费,就这样慢慢把品牌打了出去。
洪英带着记者走进他们的中药房,两排药柜整齐排列。“中药房有饮片470余种,去年销售额达270万元。由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整个药品收入是下降的,但是中药饮片收入却是上升的。”洪英说。
在钟山卫生院的针灸室内,记者遇到了72岁的退休小学教师陈祖海。因腰肌劳损,陈祖海正在这里接受治疗。卫生院的年轻医生俞雅萍将针灸、神灯、拔罐、艾炙、刮痧等中医实用技术都用上了。“技术真不错,治疗几次就感觉好多了。”陈祖海向俞雅萍竖起了大拇指。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的俞雅萍刚来卫生院时,感觉自己有点“大材小用”。然而两年后,她的想法改变了,如今,她一天要为十几个病人治疗,经常到点还下不了班。去年开始,她又开展了冬病夏治敷贴治疗,非常受欢迎。同时,她还在县中医院进修,希望学到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
“学院派中医”,只开中药
记者曾多次到各大中医院采访,经常靠鼻子来判断中医院中医药传统传承情况:鼻子闻到的是药香,还是来苏水味?
坐在桐庐县中医院老病房楼四楼会议室,记者闻到窗外飘来一阵阵煎药香。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柯美华是一个工作了10年的年轻“学院派中医”,在她3000多天的杏林生涯中,只开中药,从不开西药,更不开点滴。“最多一天,曾接待了130个病人。”
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柯美华感慨自己走过了三个当一名称职中医师必经的历程:学好中医基础、跟师学技、临床积累经验。“如今已经习惯用中医的思维接待病人,先要开展望闻问切四诊,然后辨证分析,最后形成中药处方,即便接待感冒患者也是如此。”柯美华说。
在桐庐县钟山卫生院,记者遇到了81岁的城下村老村医刘宝荣。60年前,他就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经常自己上山采药给患者治病,“一根针一把草”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60年里,刘宝荣积攒下100多份验方和针灸穴位图,这次到卫生院来,就是想把验方和穴位图整理出来,无偿送给卫生院的年轻医生。刘宝荣最擅长的是对中风偏瘫病人的针灸治疗,很多外地病人都找上门来请他针灸。这次,他在卫生院选中了科班出身的俞雅萍当徒弟,小俞每逢周日就赶到刘宝荣家帮助他整理验方。卫生院院长何金巧说,整理完后要争取正式出版,让老人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县中医院副院长陈玉平说,我们在中医药发展中不走捷径,不把中医当“味精”,需要的时候“点一点”,而是真正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治中的长处,挖掘先人留下的瑰宝,让它们在今天大放异彩。
有了龙头,龙身就能舞起来
在桐庐县基层卫生机构采访,各家医疗机构都提到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各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骨干都曾在县中医院进修,或曾是某位中医专家的“高徒”。
“桐庐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县中医院这一龙头,有了龙头,龙身就能舞起来了。”富春江镇卫生院院长潘炉群感慨地说。
1981年,在原来一家联合诊所基础上成立的桐庐县中医院把全县名医都调了进来,基本形成了全县中医的“龙头”。此后,该院又用优惠政策请来了外地的骨伤科名医,使得这里的骨伤科成了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该院还根据专家们的长项,陆续开设了20多个专科专病,患者有病就医,总能找到对口的专家诊治。
“国医馆的设立,是我们成为全县中医药龙头的重要转折点。我们把退下来的名老中医以及资深的中医专家放在国医馆,给他们提供较为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在坐诊看病的同时承担代教收徒、传授经验的任务。全县的基层中医人才,大都有在国医馆跟师的经历。”县中医院院长刘柏洪介绍。
县中医院老院长姚梦华送给记者一本《桐庐老中医学术经验选集》,里面收录了7位该院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案例和名方。这7位老中医都曾在国医馆出诊,并带过不少徒弟。其中,仅许子春一人,就曾带了50多名弟子,其中有20多人如今已是各基层单位主治医师以上的业务骨干了。他带的弟子江禄萍成了桐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对主力,全中心1个月27万饮片业务量中,她一人就占了20万,如今每天要限号,不早点来排队还挂不上她的号。
“基层中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如今已上升为国家工程,县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发展的‘龙头’,有义务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全县一起发展。”刘洪柏说,“龙头虽然很重要,但只有健全了龙身、龙尾,才能更好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