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膺该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当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开普敦向屠呦呦表示热烈祝贺。
10月8日,当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缓慢而稳健地走进贵宾室,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迎上前,郑重地说了声:“恭喜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为屠呦呦送上祝福。
“尤其是非洲国家,从元首到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从医务人员到老百姓,无不感谢青蒿素这一克疟的神药,对青蒿素的作用最为肯定。”回忆起这些年出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陈竺难掩喜悦之情。
说到这项科研,屠呦呦似乎回到了当年简陋的实验室中,“动物实验后我们发现,青蒿素有除疟100%的效率,出来这个结果以后就必须要到临床中去实施,看看临床疗效到底怎么样,这份科研成果能否100%保证人类的健康非常关键。所以,第一次临床实验我必须亲自尝试。”
“从临床前到临床上,为什么您一直坚持身体力行?“陈竺关切地问道。
“因为动物的一些用药症状和人体有差距,所以必须亲自试用才能知道差距在哪,才能更接近于准确。“屠呦呦说。
当年,为了不耽误科研成果,屠呦呦没有多想便自告奋勇要求自服试验药品。“当时我觉得,青蒿或许不是绝对的有效药,而且即便是在临床试验中,一个人服用后的结果也不能准确说明其有效性,至少需要3个人的服用结果。这样会有利于尽快开展接下来的科研工作。所以,在我们试服以后确定了其安全性,才能真正拿到临床中。”屠呦呦回忆道,正是因为科学工作者们的一腔热血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实验转到临床阶段后的第一年,就取得30例成功病例。
“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陈竺由衷赞叹。
“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用的还都是‘土办法’做实验,我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屠呦呦认为,这份荣誉是科学家们集体的荣誉。
“可以说这是你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项特殊科研工作。这份科研成果、这份荣誉,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会永远记住,历史也将永远铭记。”陈竺说。
屠呦呦教授的工作,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首先,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极大增强了我国科技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屠呦呦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和团队成员所有工作都在国内完成,但是,科学没有国界,尤其是健康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必将属于全人类。
当今中国科技界正处在历史发展最好的时代,屠呦呦研究员获诺奖是空前的,但也一定不是绝后的。随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逐步实现,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的优秀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科学成果如何评价,论文只是一种方式,和健康相关的成果,必须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写在人类史册上。
我们要强调传承和发扬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从屠呦呦教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科学界前辈的优良品质,可概括为“道、术、心”。中青年科学家应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当中去,而科学的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扎扎实实做好学问,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10月8日,陈竺在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上说 丁 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