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第四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着眼于“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一目标、突出“中医药科技和经济结合”这一重点、紧扣“激发中医药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根本,不断深化中医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王国强表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不仅可以丰富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药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医学科学进步,增强科技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可以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王国强就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提出五点要求:
第一,增强战略定力,把创新发展摆在核心位置。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把中医药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影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规划统筹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中医药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坚持需求导向,找准中医药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找准影响和制约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将其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坚持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将其作为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实施非对称战略,突出重点,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加强攻关,实现突破。
第四,改善创新生态,努力营造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领军人才、实用人才,建设创新型团队。重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人才通过科技创新赢得社会的尊重。
第五,加强开放合作,加快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趋势、大方向,更加积极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指导中医药机构、企业、高校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本届论坛以“改革机制、推动创新、提升服务”为主题,旨在进一步理清中医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思路,探索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方法,推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并致辞,吉林省原省长洪虎、科技部原副部长程津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王志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沈晓初等领导,各省(市、区)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等专家发表主题报告。
12月4日,2015年首都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举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要求,北京区域所有中医单位要建立由“一把手”牵头的中医药新闻宣传领导小组。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中国中医药报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提出“三创一扩”举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中国中医药报社将合作创建首都中医药新闻宣传中心,并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报社管理、记者站负责采编的新型工作机制。
双方还将创新全媒体合作模式,通过报纸、网站、官方微信及手机报等形式,集中宣传北京中医药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全面展示北京中医药工作及中医医疗特色,为百姓推荐就诊服务。
双方将创建媒体资源挖掘机制,放大媒体宣传效应。局社将共同开展顶层设计,对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放大媒体宣传的正效应。
协议还指出,为扩大《中国中医药报》影响,发挥好行业媒体的优势,双方将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主导,以送报、送杂志,与社区合作建立中医药报报刊栏等形式,在北京各中医医疗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中加大《中国中医药报》的推广宣传力度,真正让报纸进医院、进家庭、进社区。
中国中医药报社常务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濮传文表示,在转企之际,报社确立了社、局、站“三位一体”做好地方中医药新闻宣传的工作思路,将充分发挥行业权威媒体的优势,更好地为各地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服务。
屠志涛表示,北京将以此次协议签定为契机,形成局社合作新格局,发挥北京中医药宣传工作的示范作用,开创首都中医药新闻宣传新局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将对各单位宣传工作实行季度通报;通过分类指导,增强各单位的媒体应对与顶层设计能力。
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禹震对2014年度北京市中医药信息宣传工作做了总结;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陆静介绍了本报报道北京地区中医药新闻的情况。会上还表彰了2014年度首都中医药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