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老夫子:我觉得国家政策很好,为社会办医、民间中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政策支持,必将有利于中医回归百姓,为百姓造福。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须加强管理,要让真中医占领而不是让江湖郎中重出江湖,或者靠欺骗生存的民办医院借机洗白。中医能治病,但假中医也能添病。
圣人无常心:复兴中医,首先要过的是绿色中药关;其次是中医职称改革,不能以科研论文等作为唯一途径,临床疗效才是关键。中医培养以传统文化及四大经典为主,西医为辅,各选取中西医生理论与临床疗效俱佳者进行教学。
无为+穴位养生~贴针灸: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允许并鼓励有资质、水平高的中医医生在业余时间个体或联合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体质调整等咨询服务,指导患者用简单的中医方法调理和治病,方便患者,又节省资金,医生业余时间又很好利用,为患者服务,同时得到合理的报酬。
流金歲月(刘立红):作为一名在基层坚持中医工作的医生,一直关注着中医药的发展,去年两会关注中医药立法,现在终于看到了曙光,希望各项规划尽快落到实处。
我认为师承教育应该尽快在基层得到实施,让有志于学习的基层医生有一条成才的道路。西学中也应该受到重视,中西医并不是对立的,西医医生如果喜爱中医并好好学习中医一定会很出色。
我这两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也同时听了一些中医名家的课程,比如郝万山教授不只是《伤寒论》讲得出色,对西医知识也是非常熟悉,所以他知道西医的缺点,就更能讲好中医。期待中医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健康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供给侧改革思路。”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中国农工民主党小组会议上指出,增加民生方面的供给质量和效益就是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措施深化改革,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具体到我们医药卫生中医药领域,就是‘三医联动’改革,增加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和支持保障发展。”
于文明认为,“怒斥号贩子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供求关系,政府应在供给侧方面增加投入,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医改不是简单地改医生、改医院,而是破除不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和支付报销体制机制,缓解医患之间、政府和医务人员之间不应有的矛盾,财政投入医疗保障应体现政府供给侧托底思维。”于文明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并提出“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强调从供给侧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令人振奋。
于文明建议,进一步明确建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目标,分类指导医改,使两个制度既紧密衔接、又互为配合与补充。基本医疗服务高度计划和统筹供给,基本保障能力和水平由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水平而定;非基本医疗服务由商业保险覆盖,医疗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
“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制度及非基本医疗制度创建中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于文明介绍,北京市三级中医医院次均诊疗费用为194.34元,综合医院为303元;骨折中医闭合复位收费仅80元,而西医开放手术收费889元;中药饮片处方比例增加5%时,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可减少2230万元,“这一事实说明在基本医疗服务中,中医药可以减轻患者百姓负担,可以降低医保支出。”
“中医药既简便验廉,又精品精价,可以分别满足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的需求。”于文明建议,在基本医疗制度中,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增加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这样可以放大政府投入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中医药进基层农村、社区、家庭的便利性,以及在治未病和常见病、慢性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能丰富和完善基本医疗制度,能方便百姓就医,减轻就医负担,能放大政府保基本的效果和效用。在非基本医疗制度中,要放开中医多点执业政策及中医诊所管理政策,这样能调动名老中医及中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适应不同消费能力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于文明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改的要求,推动中医药参与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的部署,在“十三五”规划和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建设一个网络,实施两个工程”,即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于文明还建议,加快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从法律层面界定明确基本医疗制度的内涵外延和服务内容、方式、价格以及支付制度。健全和完善以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机制医疗服务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多机制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建立相应商业保险和再保险支付”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梳理总结各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正确的制度机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