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志代表:合理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城镇居民、职工医保、新农合有关中医药收费项目限制基层中医院的发展,甚至某些中医科室面临关门局面。”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建议,应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随着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慢性疾病治疗、激素减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然而,中医传统诊疗项目。如针灸、正骨术、刮痧、推拿、点穴、敷药等项目收费偏低,从而致使有的医院不开或少开中药,不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
郭新志建议,物价部门建立起科学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从保护和扶持中医的角度,适当提高针灸、推拿、按摩、手法复位等中医传统特色项目的收费标准,提高县、市和省级名中医的挂号费、诊疗费,合理体现中医人才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建议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中西医结合,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和产业模式加快中医药发展。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二是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三是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四是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和差异,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城镇居民、职工医保、新农合的某些政策和规定。五是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更好发挥“保基本”作用。加强中医理念研究推广,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传播普及。加强中医院校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名老中医带教工作,培养学术带头人,构建科学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启动“为民优质服务年”
近日,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 “为民优质服务再提升年”活动启动。该院将在全院800余干部职工中开展“为民优质服务再提升年”活动,加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据了解,2015年,该院开展了“为民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一年中,全院干部职工围绕改善“六个服务”(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作风、服务流程、服务环境),全面开展为民优质服务活动,促进了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2016年,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六大环境再提升年”活动精神,该院决定开展“为民优质服务再提升年”活动,以促使医院为民优质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毕宏生代表: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眼科研究
近年来,我国以近视为主的青少年视力低下患病率不断攀升,患病人数已高居世界第一位。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毕宏生认为,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研究,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紧抓防控时机,避免青少年正常视力变为假性近视、防止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预防低度近视变为高度近视。
毕宏生还建议将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以下系列化研究:一是创建以中医药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方案。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把分散的临床经验和成果整合为系统化、规范化、具有中医优势和特色的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控方案,并最终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实施。
二是进行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中医理论,研制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药物和设备等,推动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视力低下产业发展。
三是开展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前期研究发现,中医疗效与大脑视觉中枢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应将中医药技术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脑视觉科学研究相结合,深入发掘中医药通过提高“脑视力”治疗视力低下的作用机理,完善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理论体系,为向全世界推广中医理论与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结合中医、眼视光学、大脑科学,研制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的科学、先进、规范的评价体系。
五是撰写系列科普著作根据科研成果,组织撰写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爱眼护眼系列科普丛书。
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将中医药理论、方法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在青少年视力低下中医防控领域取得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突破,这将是对中医乃至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
开展雷锋纪念日义诊
在全国第五十三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宁夏省银川市中医医院门诊党支部联合宁夏军区给水团卫生队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义诊小分队来到宁夏西夏区玫瑰园社区开展“敬老爱老学雷锋志愿活动”,为社区老人们送去了关爱。
义诊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义诊小分队专家对社区居民诊疗,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并提供了心电图和B超检查,免去了老人们去医院体检的时间。期间,该院工会还为老人们讲解情志养生的小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识,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此次义诊,医护人员共接诊400余人次,发放药品500余份,并进行广泛的健康知识宣传。
举行省名中医师承仪式
近日,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举行“省名中医师承仪式”,4名中医师向抚顺市中医院院长、中医骨科专家甄路开行献茶礼拜师。
传承老师与继承人签署了师承协议书,在今后3年时间里,他将通过言传身教、传承帮带形式,帮助青年医师提升医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15年底开展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建设26个工作室,抚顺市中医院甄路开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强省中医人才培养和储备,特别是在职业操守、诊疗技术、服务患者意识和理念上带出一批优秀的学徒,传承仁义厚德之心,发扬大医精诚之道。
闫希军代表:建立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中药产品上游质量控制全部下放给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质量追溯体系来统一监督中药产品各环节产品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希军建议,建立贯通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追溯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中药材质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中医药产业良性发展。
闫希军介绍,商务部于2009年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主要侧重于流通信息追溯,且中间缺少第三方的质量检验控制。相对中药行业对质量追溯信息的要求,流通追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升级。
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以推进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与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完善药品追溯体系”,鉴于中药产品产业链条长、业态复杂的特点,建立完善的中药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更为迫切,也更加困难。
为此,他建议:指定主责部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中药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同时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大批量、重点中药产品在追溯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把关,将中药产品是否实现全程质量追溯纳入中药优质优价评审标准。此外,对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及地方医保目录中的中药产品实现从种植、仓储、加工到成品包括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全程质量可追溯,同时,推动大型中医药销售集团、中医药销售连锁企业、各级中医院以及各级医院的中医药采购部门,优先采购可全程质量追溯的中药产品。
开展健康旅游研讨会
近日,由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主办的三亚中医药健康旅游研讨会召开,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就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方法及经验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三亚市中医院与参会者分享了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经验,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中医事业的交流。与会专家以三亚市开展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为例,就中医院应如何通过借助本市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自身的中医优势为载体,拓展出融中医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健康产业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参会者在研讨会后实地到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中医药温泉医疗项目等进行了参观,深入了解了医院文化以及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成果。
史大卓委员: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制度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从产地、加工、生产、市场流通到相关企业质量检测全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中药饮片监督管理制度和标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尽管现在国家已经有定期检测制度,但史大卓认为还远未达到相关要求,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他在调研中发现,饮片市场以劣充好、以假充真、不同产地药品相互替代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山东葛根每100克中所含的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分别为3.22%、0.56%、0.04%,而四川葛根仅为0.63%、0.08%、0.05%。不同产地的同一种中药功效不同,但国内对这方面监管和规定较少,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因此只图进货方便不考虑药效,在生产中药饮片时将名称相同但产地不同的中药原料相互替代。
“随着科技发展,中药饮品检测也应跟上形势。”史大卓认为随着质谱、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成分检测不是难事。虽然中药成分复杂,但也能够逐渐完善,检测得更全面。
他建议,应尽快在以往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和改进新的标准,以求检测的成分能较好反应饮片的质量和效应。同时,加强中药饮片原材料质量监管,对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法的同一种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做出明确规定。严格监控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为同类型中药饮片制定统一的加工炮制流程和相关标准。加强中药饮片监管人员的定期系统培训,为中药饮片监管工作的实施提供保证。“最终让饮片市场各环节不敢掺假、不敢以劣充好、不敢让不同产地药品相互替代,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
两会记者喜欢中医健康养生
“快看,这儿有中医药文化旅游图。”3月9日,在梅地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一层大厅图书展台边,几位记者正拿着一本手册交谈着。这里每天都摆放着一摞摞和两会相关的图书、报刊、宣传手册,供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免费取阅。
“这本小册子发了不少,很多记者都感兴趣。”一听记者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位全国人大新闻组工作人员立刻指着《最爱健康养生》宣传册介绍起来。宣传册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制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采摘中草药、制作药膳、调配中药膏方……这一天游览下来,也能写出一篇中医药深度体验稿件了。”看着手册,一位《中国日报》记者已为两会后的工作谋划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杂志记者说:“我最爱中医健康养生,京城中医药文化可以作为报道选题,跑完两会我就去体验。”
自2011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打造首批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以来,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迸发出勃勃生机。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医药将会被传播得更远。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制定中医药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将制定中医药法。
报告表示,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资产评估法、中医药法等法律草案。今年,将统筹推进社会、文化等领域立法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制定中医药法、社区矫正法,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红十字会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中医很方便,走到哪可以看到哪。”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午餐时和来自四川的两位委员周学东、谢商华聊起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并现场为两位委员把脉、讲解。
姚树坤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各类会议时常常被朋友们要求现场把脉开方。“我是铁杆中医!”姚树坤坦言自己虽然接受的是西医院校教育,但自幼受到中医熏陶,十几岁就开始接触、学习中医,高中毕业后还做过几年乡村医生。
“西医大夫也应该掌握一些中医基本功,至少要了解八纲辨证的寒热虚实。”姚树坤认为,必须在中医的理法方药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包括中成药。缺乏中医基本常识的西医大夫在开中成药时如果不对症,不仅疗效难以保证,甚至会引起毒副作用。“比如最简单的伤风感冒,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不能把药开反了”,他建议对西医大夫做一些中医中药的基本培训,“脉象比较难掌握,至少会看舌苔,因为舌苔比较客观,可以通过舌苔图谱,结合临床培训相对容易。”
姚树坤呼吁,要关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医的整体观非常有优势,看的是人,重视不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西医主要用分析的方法,看的是病,哪一个器官有病,针对性用药。”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人才既掌握西医知识技能又能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指导临床诊治。“这是几代人努力探索出来的一条路,兼备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不能被边缘化了。”
图为姚树坤正为两位委员切脉、讲解。从左到右依次为姚树坤、周学东、谢商华。 本报记者 巨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