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中医药在基层发挥作用与深化医改的瓶颈

根据一份调研数据显示:自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基层中医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得到改善,中医服务总量持续上升。
 
然而,作为中医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基层中医药人员劳务价值低,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等现状令人堪忧,成为制约中医药在基层发挥作用与深化医改的瓶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如何利用好政策机制培养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让中医药在基层更好发挥作用,成为本届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稳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参与过多次关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调研,他介绍,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队伍总量不足,大部分县中医院的中医师未达到该医院执业医师人数的一半,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所占比例仅为1/5,有的甚至没有中医专业人员。
 
曹洪欣认为,人才短缺一是受医疗条件、待遇和发展空间等限制,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长期在基层特别是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服务;二是对基层中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缺少规划设计与政策支持,导致专业人才数量缺乏,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与基层需求不相适应。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秀芳这些年一直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她一方面呼吁国家落实各项中医药扶持政策,确保中医药的财政补偿、医保和新农合报销、中药饮片加成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给基层中医“支招”,她说,“应鼓励各地采取招录引进、在职培养等方式,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建议国家层面协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县管乡用、下管一级、编岗分离、适时轮转’的人才引进使用政策,解除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后顾之忧。”
 
调整服务价格提高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表示认同,“我在少数民族地区调研过多次,很多民族医药适宜技术非常好,但医生操作不规范。加上收费便宜,医生收益低,一门技术渐渐冷落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给了我们很大希望,要提高医疗卫生行业总体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才能更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安阿玥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建议,可根据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监测和评估结果,参考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中医项目收费标准,结合医疗机构的等级、医务人员职称、项目使用情况变化等因素,就定价方式、定价时间、定价依据等问题建立连续、科学、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林绍彬告诉记者,留住基层人才,宏观上要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也要加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加大西学中培训,鼓励老中医师带徒。2015年,他就在提案中建议,加大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培养的投入,增加中医药医疗技术的培训内容。
 
谈到基层人才培养,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非常激动,“‘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提出明确目标,要实现目标,人才是关键。”他建议,调整优化西医院校中医药课程体系,适当加大西医院校临床专业中医诊疗课程的比重,系统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课程。
 
目前除了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在民族医药教学科研机构发展明显滞后。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内蒙古区委主董恒宇介绍,“拿蒙医举例,现在蒙医药毕业生基数小,难以满足基层需求。虽然蒙古国的大量患者到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就诊,但内蒙古蒙医药人才却需赴蒙古国考取博士学位。” 董恒宇希望,把成立国际蒙医药大学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全新的教学、科研、产业化模式。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医学的教学特点,又要结合当代蒙医药发展的需求有所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提出, 各省市要加快制定更详细的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科室建设、职称晋升、医保政策、福利待遇等。此外,通过建立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制定培养计划、内容以及考评方法,多种培养方案配套实施,提升社区中医医师的特色服务能力。

201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在省内率先创新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星级中医药门诊(馆)标准化建设。最近,宁波市公布该市所辖慈溪市观海卫镇卫生院等1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宁波2015年度五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宁波市卫生计生委提出,要充分发挥五星级中医药门诊(馆)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星级化”建设步伐。
 
近几年来,宁波市将“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列入市政府“全市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该市11个县(市、区)普遍加大乡镇(街道)中医药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力度,其投入基本由财政兜底。至2015年底,宁波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4%的乡镇卫生院创建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人次占门诊总量24.46%;所有街道、乡镇都开展了常规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2014年下半年,宁波市卫生部门先后推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建设版本》和《评审细则》。据介绍,此举旨在以切实改善群众的中医药就医感受为目标,努力满足基层民众的中医药服务新需求。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建设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对各星级的中医药门诊其区域用房及设施、中医科室和人员、中医药业务成果等分别有具体指标。如五星级中医药门诊(馆)的前置条件为:中医药综合服务功能区域不少于200平方米;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名以上,其中高级职称1名以上;门诊中医处方包括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数占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处方总数比例40%以上;并开展中药煎药服务和“治未病”服务等。
 
宁波市明确:凡上星级中医药门诊(馆)的社区、农村卫生机构,其中医药服务区域的装饰必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并设标准化中药房和中药库。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单位医师总数不少25%,并按每万服务人口配备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治未病”医务人员。配足配齐中医临床科室和针灸、康复、中医健康干预、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养生宣传、多媒体教育等设备设施。开展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以上。中医门诊使用信息化工作平台,诊疗信息进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开展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等。
 
制订实施量化细化的《星级中医药门诊(馆)评审细则》百分检查考核,合计得分在95分以上为“五星级”中医药门诊(馆),85分以上及75分以上分别为“四星级”、“三星级”星级中医药门诊(馆)。
 
记者在观海卫镇卫生院所见,门诊部三楼整幢楼层约1000余平方米古色古香装潢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候诊室设中医药影像宣传和中医药文化展版,该区右侧为“国医馆”,内设中医内科诊室3间、针灸推拿科治疗室6间和颈椎病、腰腿痛门诊,并设颇有名气的宁波“陆氏伤科”传人陈国强、擅长脾胃病诊疗的90岁老中医李良材专家门诊;该区左侧为“养生馆”,此处设“中药展示区”和中医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宣传图版,同时设“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和“治未病”等中医药服务。“养生馆”的中医药美容、穴位埋线减肥尤其受青睐,吸引了周边乡镇和市区前来美容、减肥者络绎不绝。
 
观海卫镇卫生院院长冯天峰介绍,卫生院34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占26.5%;并取得中医全科证医生9名。卫生院2015年中医药门诊诊疗达8.16万余人次(与上一年同比增31.5%),占全院门诊总量26.77%,其中中医非药物治疗为1.96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4.4%;中药饮片收入为894万余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4.4%;中药饮片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38.76%,比上一年增加12.71%。冯天峰说,该卫生院直辖22个联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全都经过包括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内的规范培训;各站配备了相适应的中医诊疗设备,为农民开展5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及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参与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据介绍,观海卫镇的中医药服务,不靠外聘中医药人员和依赖城市中医院下乡支援为主,而是全靠自力更生培养壮大中医药队伍力量。

上一篇:中医精神文明 中医最美医生

下一篇:强化“好人文化”建设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医院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