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院不管条件许可、不许可,纷纷响应上级要求,相继在门诊区设置中医馆,开展专病专治,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治未病等特色中医药服务。
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有些基层医院中医馆冷冷清清,很少有病人光顾,究其根源在于:一是有的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为设置而设置。人员、设施设备、诊疗科室、诊疗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具备开诊条件。二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仍习惯选择西医诊疗。他们对中医有偏见。三是有些西医为了多开药开单提成,不愿把病人流失走。四是有些基层中医诊疗水平差,基本操作技能及手法不规范、病人不信任,没有回头客。五是在新农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方面,没有向中医药倾斜,没有提高报销百分比。六是中医药宣传力度还不够,不少居民,尤其是村民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医诊疗意向率较低。
近日,针对基层医院中医馆开设现状,安徽专门出台了《安徽省基层中医馆建设基本标准(试行)》,让基层中医馆建设有了行动指南,依据标准逐一对照,是否达标、哪里欠缺、如何整改,都有了明确说法。这无疑有利于规范该省基层医院中医馆建设,让其名副其实。
笔者认为,既然出台了标准,就要强化检查落实,限期对各基层中医馆督查、整改,凡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撤销基层中医馆牌子,不能滥发、滥挂。
同时,要让符合标准的基层中医馆一路走好,通过多种措施让其“热”起来。一是营造基层医院中医馆宣传氛围,通过镇村自办广播、镇村主要地段设义诊宣传点,医院内中医特色文化宣传等扩大中医馆社会影响,提升其知名度、信誉度。
二是多聘请县级以上中医专家下基层坐诊,让基层中医与专家结对帮扶,不断提高基层中医馆医疗保健水平,留住基层群众。三是加强基层医院西学中工作,转变基层西医诊疗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不按基层诊疗规范要求,随意截留病人,甚至攻击中医的言行要加大处罚力度。
四是卫生计生部门要强化项层设计,在人、财、物上,在报销比例方面向项层中医馆倾斜,增强基层中医馆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严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