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澳门召开的《大道本草》大型中医药纪录片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部以《本草纲目》为核心内容的纪录片《大道本草》将登陆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该纪录片以纪念2018年7月3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水平传媒技术,讲医药、论文化、说历史、咏山河、谈民俗、促产业、拓外交,通过纪录片铺设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之路。
发布会为第四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道本草》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最先发起,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注资,美国探索频道作为承制方,从国际视角出发,阐述对于中医的理解和认知。
“2002年,我们开始拍摄具有中国元素的纪录片,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中医药题材。”探索频道亚太区副总裁魏克然说,中医不仅是一套治疗与健康的理论体系,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国际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制作平台,我们将尝试以虚拟现实(VR)的方式摄制部分内容,再现这个神秘世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医,让全世界来了解中国的中医中药。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认为,中医药蕴藏着人体内部平衡的健康之理,人与自然和谐写出的共生之道,平衡与和谐也正是本片的灵魂所在,期望本片的制作与放映能在海内外掀起新一轮普及中医药的热潮,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出席发布会。
6月7日,以人参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参工传奇》在吉林卫视开播。
《参工传奇》共47集,以清末民初的吉林通化为背景,通过“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为切入点,展示了一个富家子弟历尽磨难、终成一代参王的跌宕人生。该剧描述叶天河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和人生,展现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
吉林省通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经希军表示,通化素有“中国人参之乡”的美誉,多年以来,在发展人参产业、传承人参文化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电视剧《参工传奇》的开播,传承和发扬了通化的人参文化和民族精神。
该剧由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北京大土国际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出品。
6月4日,国医大师刘柏龄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从刘柏龄骨伤学术思想与传承、学习刘柏龄针对骨伤疾病用药经验的思考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会上,还为天池伤科流派二级工作站负责人授传承人证书。
今年适逢刘柏龄90寿诞,行医70周年。在从医、从教的生涯中,刘柏龄长期奋斗在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致力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是天池伤科的代表性人物,其手法在我国北方独成一派,在中医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引导中药材物流基地的合理布局与规范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指引》指出,中药材物流基地应具备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初加工与包装服务、销售与融资服务四大服务功能。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主体应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市场开办与管理企业、中药材电子商务企业、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或其它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
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主体应熟悉相关地区中药材生产、流通与物流情况;掌握国家发布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仓库技术、仓储管理、气调养护与中药材物流质量管理等标准的内容,并具备实施执行能力;根据行业需求和国家标准提出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并通过相关行业组织的第三方咨询论证。
相关行业组织应通过组建专家队伍等多种方式,在协助制订中药材物流基地区域布局规划、起草宣贯中药材流通行业标准、开展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方案咨询论证、中药材物流基地验收及中药材物流质量管理认证、建立中药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中药材物流体系与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信息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日前,在山东省平邑县召开的山东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贾青顺表示,去年中药材产业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山东省将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利用,针对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开展下一步工作。
贾青顺表示,围绕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山东省将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全面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山东省内中药资源分布和蕴藏状况,制定计划措施;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中药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引领中药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在新加坡选择传统中医治疗者,今后可能更容易看懂中药和药方包装上的药材名称,同时也能遵循更为简洁明确的服药指示。新加坡日前正式推出两大传统中医药服务标准,特别强调中药与药方名称,以及处方标签的规范。
这是新加坡当地首次推出这类中医药标准,由中医师自行决定是否采纳。根据标准,今后中医师应为常用药材和标准药方提供只印有简体中文和汉语拼音的药方名称。
目前,新加坡常用的中药材如连翘、金银花和黄连等,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名称或写法。有些中医以拉丁文注明药名,有些则用繁体中文。因此,新标准为超过320种本地常用中药材以及190种标准药方,制定了可相互对照应用的华文和汉语拼音名称。
6月4日,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武田时昌教授主持的“传统医药文化的多角度研究班”的研究会活动,在关西大阪附近的学校法人中医药孔子学院内举办。
会上,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方副院长、兵库医疗大学药学部戴毅教授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不平凡的研究历程;关西医疗大学中吉隆之讲师详述了古代关于马医针灸学的概况,并比较了《司牧安骥集》中与近代史料记载中的不同;东京二松学舍大学的野村英登讲师则商讨了“虚心实腹”的健身理论和技巧;台湾杨氏老架第八代传人陈邦德先生,以《易筋经》与中国养生为题,现场传授了练习法,使大家在深刻理解养生文化的同时,初步掌握了调气、调心、调息的基本方法。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开通老人就医绿色通道,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需预约排号,就可以直接入院接受治疗。
为了方便社会特殊人群就诊,该院实行“四优一免”,即老人优先挂号、诊治、取药、住院,以及70岁以上老人免挂号费;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等公共区域规划了老人休息区,设置了老人专座;在导诊台处安排了专职导诊人员为老年患者提供缴费、就诊、取药等服务和引导。
此外,该院还将定期开展进村入户义诊活动,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等,以优先、有待、优惠理念,进一步创新为老服务方式。
6月3~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丽珠教授担任首届会长。
大会主题为“姑息治疗与科学评价”。根据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特点,展现中西医结合肿瘤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科学阐明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集多学科资源与优势,探讨建立更加完善的肿瘤防治体系。同时就“中西医结合与肿瘤规范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肿瘤疗效标准与科学评价”“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肿瘤研究新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同期成立。
6月5日,北京瑶医医院“全国十大抗癌英雄评选”在京启动,该活动旨在将中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正确的抗癌防癌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正确了解癌症,使癌症得到正确、规范诊疗与预防。
据悉,全国各地康复五年以上的康复患者均可参与评选,各个赛区参选的抗癌达人将上台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从而让人们正确认识癌症,传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防癌、抗癌理念。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长覃迅云等出席启动仪式。
6月3~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改革与发展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
会上选举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任主委,大会通过了聘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成员为分会顾问。
徐建光表示,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适应中医药改革与发展要求、增强会员凝聚力、提升社会公信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学术团体,力争成为国家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智库。打造并形成分会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推广发展、成员服务五大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会改革与发展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上,专家分别就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关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思考、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中医药管理研究热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药与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法律保障等作主题报告。
近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举行佤医佤药协会挂牌仪式。旨在促进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对做好佤医佤药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将以“团结热爱佤医佤药事业各界人士,积极挖掘、整理和推广佤族医药技术,不断促进佤山民族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协会优势和积极发挥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医疗机构、中医专业医务人员及民间名老佤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佤医佤药学科建设,加快推动佤山中医药和佤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日前举办2016年全区中医医院院长高级研修班,自治区直、市、县的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近百人参加培训。
研修班主要就中医药民族医药“十三五”规划及2016年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部署、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以及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等内容系统培训,并就全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