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正文

贵州织金县做大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

“我的育苗基地种植了70亩近120余万株黄柏苗,主要销往贵阳及本县的一些乡镇,年收入近30万元。”在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银山村,育苗大户田尚元满脸喜色地对记者说,通过育种黄柏,不仅自家生活条件改善了,还带动大伙儿一块富了起来,“这种感觉,实在是安逸!”

近年来,织金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关键,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雨水、土壤等条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加入、面向市场”的思路,采用大户承包、连片种植、规模开发、定单销售、示范基地带动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壮规模提品质遍种中药材

盛夏时节,记者在织金县白泥乡起马村看到,百余名村民正忙着为已种下的特色中药材射干除草。今年以来,白泥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当地环境优良、气候适宜等有利条件,先后在原有金银花、五味子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在起马村种植500亩射干,积极扶持群众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推动农民增收。

目前,起马村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入合作社,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一方面使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雇佣当地农民进行种植管理,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加大了对乡域现有药材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

在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刚刚从中药材地里回来的农民陈运忠,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今年我种植当归80多亩,收入不会少。”据了解,在偏岩村,像陈运忠这样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已达到80%以上。偏岩村是后寨乡边远偏僻的村之一,过去,村民们主要靠传统种植业为生,日子过得紧张。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坡闲置资源优势,根据逐个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连片或分散种植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户大量种植当归、黄伯等中药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外发布相关信息,吸引客商前来收购,解决了中药材的销路问题。

而在织金县金龙乡,为增加农民收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该乡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道路,通过做群众工作,利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土地进行流转,在包营村、齐心村、综合村、中坪村、细木村、安山村、新七村等村,共流转土地3000亩,主要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乡计划用10年时间,流转土地1.5万亩,大力发展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预计可为全乡解决3600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增收1850万元。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围绕助农增收目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加快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实现传统农业向经济农业的转型升级。在今天的织金县,从城关镇、珠藏镇、猫场镇的黄柏,到三塘镇、自强乡的续断,后寨乡的桔梗,化起镇的头花蓼,中寨乡、三塘镇、阿弓镇、少普乡的天麻,实兴乡的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可谓是遍地开花。

为了让中药植材产业的种植基地迅速上规模,织金县通过引进外来公司建基地、鼓励本地中药材公司建基地、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建基地的方式,多轮驱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千家万户群众增收,使中药材产业基地迅速扩大。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就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2928亩,目前全县已种植黄柏、续断、头花蓼、金银花、天麻、山桃子、华中前胡、红豆杉等不同品种的中药材6.9万余亩,并成功引进贵州恒霸药业、贵州威门药业2家企业,培育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3个,初步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链条。

在全力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的同时,织金县还特别注重中药材产业品质的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该县主动与贵阳中医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创新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致力提升中药材品质,增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并全力打造道地药材品牌。2013年9月,织金续断、头花蓼两个特色产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继织金竹荪之后再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不仅是产地来源标志,也是品质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既是促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也是土特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织金县相关领导表示,织金续断和织金头花蓼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其知名度得到提升,地域特色得到展示,为当地发展特色中药材增添了信心,对织金县农业创收、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头花蓼成为脱贫致富“良药”

“去年初,我家就流转出去2亩土地,每亩流转费500余元,比种包谷划算多了。”织金县化起镇红光村百果树组50多岁村民赵永慧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太现实,只好在家守着几亩薄地,一年下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现在好了,贵州威门药业有限公司落户建基地,带动大家搞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出去后,坐着都有钱进账,而且还能在基地打工,平均一个月也能赚1500元。同是一亩地,以前辛苦种一年只够吃半年,有时还要看天吃饭,而今却实现了“双丰收”。

2013年年初,化起镇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贵州威门药业有限公司进驻,投资7200万元发展中药材头花蓼种植,切实为老百姓搭建起了一座通往致富路的桥梁。目前,化起镇红光村百果树组的育苗基地就有200亩,全镇头花蓼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值可实现420余万元。

为了彻底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化起镇还成立了织金县裕农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植头花蓼的积极性。织金县裕农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威门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免费提供种子;合作社则负责平时的管理和收购等工作。待头花蓼成熟后,由公司全部以保护价进行收购。

椐威门药业技术人员介绍,头花蓼亩产在400千克左右,公司按每千克5.5元最低保护价收购,每亩产值在2200左右,比传统种植玉米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而且,头花蓼种植,从平整土地到起隆育苗、田间管理、收割等,都需要劳动力,解决了当地不少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基地采取计件付费的方式,弱的劳动力每天至少可赚到60元,强壮者则可赚到100元以上。种种优势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热情。

头花蓼又名四季红,具有解毒、散瘀、利尿通淋等多种功效,是贵州省研发新药热淋清颗粒、宁泌泰胶囊等的原料用药,也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六大苗药”和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织金县相关领导指出,织金县具有发展头花蓼种植的土地、气候和生物特性适应性等资源禀赋,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例如,织金县生产的头花蓼产品经贵州省药检部门监测,槲皮素含量超过0.32%,质量优良;“织金头花蓼”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贵阳中医学院全力为该县发展头花蓼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化起镇裕农专业合作社牵头与贵州威门药业、深圳信天药业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市场供应关系;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化扶贫资金的注入,也为头花蓼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提供了保障。

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引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织金县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气候和生物特性适应性等资源禀赋,采取合作社牵头、种植大户建基地、基地传带农户等方式,在化起、牛场、龙场、大平、上坪寨等5个乡镇发展中药材头花蓼种植1万余亩。县里要求相关乡镇、龙头企业立足种植规范化和精品优质化的理念,因势利导发展头花蓼种植规模,提高种药科技含量,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规范用药用肥,打响优质“织金头花蓼”中药品牌,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按照当前市场价6000~7000元/吨,每亩产头花蓼干品400千克估算,10000余亩头花蓼预计年产值可达2400~2800万元左右。据介绍,头花蓼10月份将进入采收阶段。届时,加上扶贫资金每亩补助的590元,种植农户户均增收将达到数千元,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将会像头花蓼一样红红火火。

据了解,织金县境内产有动、植、矿物药材约421种,但多为野生资源,目前仅有少量为养殖、栽培品种,该县优越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地道中药材种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为此,织金县将发展中药材产业列该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划”重点发展项目,规划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10万亩、地道中药材基地10万亩、初级加工厂2个、种苗繁育和科研中心1个、织金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区1个,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朝着做大做强做优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吴茱萸价高走稳 红花产新接近尾声

下一篇: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 解表 除湿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