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正文

何首乌真正的疗效 何首乌的功效与争议

何首乌是现在海内外备受关注的中药之一,媒体上经常能看到人形何首乌的渲染,有人将何首乌誉为“中国古代四大仙草之一”。同时,何首乌的毒性报道在海内外媒体上也屡次出现。医生、患者、药检机构、药材种植者与经营者们都在关注这种毁誉参半的中草药。
 
那何首乌到底出现于什么时候?又是怎么红起来的?功效分类又是怎么定位?是不是补药呢?为啥中日药典对何首乌的记载不一致?而炮制的前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困惑着我们大家,小编这次请香港浸会大学的梁鹂博士给我们从本草学的角度来为大家解惑。
 
 
始于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是在唐朝李翱的《何首乌录》中记录下来的。传中讲述的还是是发生在距作者李翱200多年前的传奇故事:有一个人偶然服用一种植物的根,竟然治愈了先天阳痿,寿命还长达160岁,有子女19人,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儿子寿命也有160岁,生了30个小孩;他的孙子寿命长达130岁,生了21个小孩。他的孙子名叫何首乌,所以后人就把这种药称呼为何首乌。
 
这种药听来实在是神奇,不过其实故事里对这种植物的描述有很多的矛盾:或说为藤本,入夜藤蔓相交,叶如桃柳,单生,植株分雌雄,雄者苗色黄白,雌者黄赤;或说苗如萆薢,蔓生,根如杯拳。
 
神奇的故事,简单的植物形态描述,令人难以辨明所述为何种植物。为了获得想象中的长寿珍品,如同《西游记》里寻找想象中的人参果一样,人们就开始在自然界中寻找最相似的植物。
 
蓼科、萝藦科、防己科、薯蓣科、豆科、葡萄科、旋花科等许多植物都有蔓生草本、下有杯拳大粗根的特征。那究竟是哪一种植物,可以承担起如此神奇的补益功效呢?
 
 
植物形态描述不一
 
1
《开宝本草》中描述的形态,包括了蓼科植物何首乌,但又不能确切证实。
《何首乌录》撰成的159年之后,《开宝本草》将何首乌正式收入本草著作,使之成为了一味真实存在的药物。
 
《开宝本草》是宋代开宝年间儒臣和医药学家合作整理的书籍,传承了唐政府编修医书的传统。其中何首乌条文中的产地、别名、用法,以及部分形态描述和功用,明显地参考了《何首乌录》。
 
2
《本草图经》证实了北宋何首乌就是蓼科植物P. multiflorum,但记载的何首乌赤白二种,还没有一致、明确说法。
 
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的何首乌,产地更广泛,形态描述也更为细致:“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此有二种:赤者雄,白者雌” 。其中花“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这就证实了北宋的何首乌就是蓼科植物P. multiflorum。
 
 
《本草图经》第一次绘出了何首乌图,但却没有表现花果形态,仅示2株并列,可能是示意一雌一雄,蔓生草本,三小叶,互生或对生。从图的叶形来看,与书中的文字描述并不相符。图中所示肯定不是蓼科何首乌,而有可能是旋花科植物。
可见,《本草图经》中的何首乌,其图、文矛盾,并非同一物。
 
3
《本草品汇精要》首次绘制了彩色何首乌图。
 
明朝《本草品汇精要》受《本草图经》何首乌图的影响,绘制了彩色何首乌图,并根据文字叙述将其中一株的根绘成白色。然而这只是画师的个人理解,实际药用的何首乌并不存在同一植物的根一红、一白这种情况。
 
4
真正的何首乌写生图,来自《救荒本草》,而明末《本草原始》绘制的图,很明显是蓼科的何首乌根。
 
真正的何首乌写生图,见于《救荒本草》。书中的文字描述多根据《何首乌录》、《本草图经》。图中表现的花序、叶片形状及着生部位、根形等都和《本草图经》文字描述相符,也没有绘成雌雄两株,故可看为写生图。
 
后来《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也有何首乌图,但实在是简单粗糙,难以判断是什么植物。明《本草纲目》金陵本何首乌图倒似乎是综合了《本草图经》与《救荒本草》的图,蔓生、单叶、穗状花序,块根粗大,都类似蓼科植物何首乌。但绘成两株缠绕,可能是为了迎合《何首乌录》的传说。
 
后来《本草纲目》钱蔚起本植物图除线条更流畅、图形细致外,并无新的特征。
 
到了明末,《本草原始》绘制的是何首乌药材图,很明显就是蓼科的何首乌根。
 
从北宋《本草图经》以来,本草书收载的何首乌虽然有不同种的植物,但多为流传至今应用最广的蓼科植物P. multiflorum,即赤首乌。不过并不能认定此种植物就是《何首乌录》中的何首乌,只是人们在《何首乌录》影响下认定的一种形态近似的药物而已。
 
 
何首乌的功效与争议
 
历史上反对何首乌神奇补益功效的人还不在少数。但对何首乌其他的功效,历代医家都未曾否认,甚至还增加了许多新的用法。
 
例如明·蒋仪《药镜》里提到:胡(何)首乌“生服润推燥粪,可代大黄。风疮疥癣作痒,茎叶煎汤洗效”。可见古人已经发现了何首乌与大黄有某些同样的功效。
 
清初名医陈士铎《本草新编》指出:“近人尊此物为延生之宝,余薄而不用。惟生首乌用之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陈士铎不用何首乌“延生”,而用生首乌治疟、治痞,自然是根据他个人的治疗经验。
 
 
何首乌炮制沿革
 
 一图以概之。
书籍
生品
炮制方法
《何首乌录》
散服,酒下良
——
《开宝本草》
 
以苦竹刀切,米泔浸经宿,曝干,木杵臼捣之
《太平圣惠方》
17个方生用(共计22个方)
①九蒸九曝(3个)
②以黑豆一斗。净淘洗。曝干。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铺在甑底。然后始薄铺何首乌,又铺豆……如此重重铺,令药与豆俱尽。安于釜山蒸之。令豆熟为度。去黑豆。取药曝干。又换豆蒸之,如此三遍。(1个)
《证类本草》
 
何首乌,新采者,去皮土后,用铜、竹刀薄切片,上甑如炊饭,蒸下用瓷石锅。忌铁。旁更别烧一锅,常满添水,候药甑气上,逐旋以热水从上淋下,勿令满溢,直候首乌绝无气味
 
《救荒本草》
 
(救肌)以苦竹刀切作片,米泔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淘洗净或煮食之
《本草品汇精要》
 
①采得以苦竹刀切之米泔浸经宿曝干木杵臼捣用之
②大枣拌蒸
③黑豆拌蒸俱以枣豆熟为度
④九蒸九曝并勿犯铁器
 
《本草纲目》
 
近时治法:用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晒,乃用
《植物名实图考》
 
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
 
白首乌的问世与应用
 
你知道“七宝美髯丹”方的组成么?赤何首、白何首、赤茯苓、白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一共有九个药物。其中茯苓分为赤、白两种,如果将它们分开记作2种,同时红、白何首乌也分开记为2种,则就是九宝美髯丹而不是七宝美髯丹了。可见,这里指的何首乌应当是赤、白颜色不同的一种植物或其变种。
 
据现代实地调查,江苏滨海县栽培萝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已有百余年历史,并且就把它当作何首乌用。现代已改作“白首乌”。
 
这就说明即便在古代,也有用与蓼科何首乌形态相似植物混充何首乌者。
 
但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确实将萝藦科植物隔山消C. wilfordii (Maxim.) Hemsl.当白首乌使用。
 
山东泰山又将萝藦科植物戟叶牛皮消C. bungei Decne.作白首乌用。
 
湖北与云南丽江地区将萝藦科青羊参C. otophyllum Schneid.作为白首乌。
 
此外,还有以防己科、旋花科有块根的植物充当白首乌者。
 
从萝藦科的某些植物为蔓生,单叶对生,块根白色这几个基本特征来看,它们被作为白首乌入药也是可以理解的。
 
1977年版《中国药典》,曾将白首乌定为戟叶牛皮消(泰山白首乌)C. bungei  ,此后各版的《中国药典》均取消了对白首乌的收载。

 
何首乌真正的疗效
 
金元时期创作的中医启蒙教材《药性赋》,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书中何首乌就被列在温性组别项下,“何首乌治疮疥之资”一句话,道明了它的主要功效为治疮疥。
 
《日本药局方》沿用宋代本草书籍的记载,迄今为止并没有何首乌作补益之用。何首乌是否真正具有目前普遍流行的“补益功效”,还有待在严格的实验与临床观察下,开展进一步研究。
 
结语
 
中国古代的本草文献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泥沙俱下,应予升清降浊。通过详实地考证、客观地评价,甄别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杜撰的、哪些是牵强附会的,还中药之本来面貌,这才是本草考证的真正目的,也是真正的爱护中医、发展中药。

上一篇:元参清喉利咽 人参大补元气 丹参活血养心

下一篇:阿魏直解 单验方选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